抗战遗址: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锦河中游
历史回顾:
上高战役是抗日战争中中方取得全面胜利的一场战役。据《中国近代史通鉴·抗日战争》记载,该战役历时19天,中国守军共毙伤日军15000余人,缴获大炮10门,机枪1000余挺,日军少将指挥官岩永汪受重伤。
此役有力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使日军原本打算北调的三十三师团伤亡过半,在一定?
吴尚志近照
潘舒畅 摄
中国军队向日军阵地发起猛攻。 资料照片
中国军队缴获的日军旗帜和武器。
中国第19集团军将领在官桥观察敌情。
本报记者 潘舒畅
实习生 林琦
自告奋勇带领敢死队
在上高战役这场被誉为“抗战以来最精彩一战”的枪林弹雨中,有温州人吴尚志的身影。
吴尚志1916年出生于平阳县江南镇十一都芦浦村(今苍南县龙港镇芦浦社区),现已有百岁高龄。记者近日前往老人家中拜访,眼前的吴老身体康健,耳聪目明,对70多年前这段烽火岁月仍记忆犹新。
那是1941年3月初,时任第三战区直属教导营少校指导员的吴尚志和上校营长唐渊带领800余战士奔赴战场。教导营从上饶出发徒步疾速行军,冒着枪林弹雨昼伏夜行,7日跋涉700里抵达上高前线,接受第74军军长王耀武的指挥,与第74军并肩作战。
吴尚志回忆,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日军向教导营阵地连续发起了6次进攻,且一次比一次猛烈,敌我双方死伤无数。“我学过南拳,还能双手开枪,肉搏中打死了几个日本兵。”回顾这段战斗史,老人难掩内心激动。
在打退敌人第6次进攻后,教导营召开动员大会,唐渊宣布要亲率敢死队偷袭日军指挥部,并带头担任敢死队长。
“我去!全营指挥还要靠你,你要留在这里。”吴尚志自告奋勇迎难而上。在动员大会上,他用刀割破手指,写下血书“誓死保卫神圣土”。说到这,老人伸出微微颤抖的手,向记者展示当年留下的印记。
尽管眼前这刀疤已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淡去,但在老人心里,这便是一个记号,象征着他保家卫国的决心和勇气。
偷袭日军烙下病根
当晚12点刚过,吴尚志在夜幕的掩护下,带领40名敢死队员向三里外的敌营进发。“我们每人带一支驳壳枪和几枚手榴弹,悄悄绕过担任外围警戒的日军队伍”。
吴尚志说,日军指挥部外有铁丝网,敢死队两位工兵班长麻利地在上面剪出一个够三个人进入的大洞。杀死两名日军哨兵后,队员们冲入屋内。
“那时夜深,敌人放松了戒备,鼾声如雷,我们趁机开枪、扔手榴弹。”吴尚志回忆,当时场面一片混乱,从睡梦中惊醒的日军,只有个别还能拿出武器做短暂的抵抗。于是,他便乘胜率队撤离。
“你真是英雄!”看到吴尚志一行安全回来,唐渊与他紧紧拥抱在一起。然而,偷袭成功的喜悦极为短暂,清晨6点,日军的枪林弹雨就倾泻而来,他们的第7次进攻让教导营伤亡惨重。
“炮弹打到我身旁一位班长的头上,他的头被炸飞了几丈远,一位文书腿被炸伤,两个工兵班长都阵亡了”。当年的景象历历在目,老人更是几度哽咽。
就在日军的这次疯狂报复中,吴尚志的左右小腿相继被弹片击中,简单包扎后,他忍着剧痛继续战斗,直至换防部队到达才奉命后撤。“当时,我的伤口发炎,肿到大腿根部,还发起了高烧,注射盘尼西林才避免了截肢。”
吴尚志撩起裤腿,记者看到,他两侧小腿近脚踝处的皮肤已经发黑。“弹片有毒,留下了后患,现在每到阴雨天,伤口都会隐隐作痛,有时还会溃烂。”
常梦见没有墓碑的战友
正是因为这次战功,吴尚志被升为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中校参谋,抗战胜利时被授予五枚军功章。抗战胜利后,他的最高军职是京沪卫戍司令部少将代理参谋长,后到上海市警察局工作。1949年5月,他还随叶芳一起起义,为温州和平解放作出了贡献。
在吴尚志苍南的老家,记者留意到,客厅四周的墙壁上贴着他书写的家风家训和一些与抗战有关的资料、图片。其中有一篇便是他听闻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有感而发写下的:“八年抗战惯征鞍,枪林弹雨习犯难。热血忠心勤国事,深思熟虑惜民残。百年痛尽英雄泪,一代春回古杏坛。弘扬我武开新境,且教列强拭目看。”
吴尚志有两个儿子,四个女儿,他的晚年生活一直由女儿照料。他外孙杨介存从小就听爷爷讲述那段不寻常经历,为爷爷感到自豪的同时,也树立了爱国主义情怀,长大成为一位人民教师。“再后来,我爷爷在江浙一带行医,开了诊所,救过不少人。”
追忆着年轻时的经历,追思着为国捐躯的战友,吴尚志感叹,他们的音容笑貌,他至今未曾忘记。“我经常在梦中见到他们,他们有的人甚至连墓碑都没有。我该拿什么来告慰他们呢?”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