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公共自行车投入使用3年多时间,方便了市民出行。近期连续阴雨,市区各处的公共自行车经历了雨水的“洗礼”,坐垫吸水,链条生锈,自行车老化,为啥不给淋雨中的公共自行车加个雨棚?不少市民致电88869996提出,这样既防晒又防雨,能延长公共自行车的使用寿命。
与此同时,还有不少市民提出了自己在使用公共自行车过程的不便,希望管理部门能帮忙改进。记者采访过程中还获悉,明年起市区公共自行车将上报预计更新的数量,逐步实现车辆新旧更替。
风吹日晒雨淋 为何不搭个棚?
昨天,市民刘先生来电反映,雨天使用公共自行车遭遇“尴尬”事。
“下了那么多天的雨,温州都湿透了。早上去借公共自行车上班,刚一坐上去,坐垫把我的裤子也浸湿了。” 随后,他发现经验人士雨天借车时要么会自带一条干抹布,擦干水渍后再上车。要么准备个尼龙袋,往坐垫上一套再上车。
刘先生很疑惑:这些方法虽然不错,但也不方便。为什么不能给公共自行车搭个雨棚呢?
昨天下午,记者联系了市城管与执法局,工作人员给记者列出了市区公共自行车泊位点难搭雨棚的3大原因。
首先是我市公共自行车桩位设施已采用防锈材料,且设置雨棚后,挡雨效果也不佳;其次,投资较大,特别是建设造型美观的遮雨棚,每米近万元,这笔钱可购10多辆自行车;第三对服务点位置有较高要求,选址困难。
市城管与执法局吴佩冰说,温州雨天较多,车子被打湿后,使用确实烦心,管理部门已着手解决。针对当前自行车坐垫易破裂吸水的问题,各区已对新投入的自行车进行了改进,使用新型不吸水的坐垫,原有自行车的坐垫也在逐步替换中。
记者随后又联系了鹿城、瓯海、龙湾等公共自行车管理单位,得到的回复与市城管与执法局一致。其中,鹿城公共自行车泊位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像鹿城公安分局这样有条件给公共自行车设雨棚的点是特例。除此之外,公共自行车仅在七都街道有“特殊待遇”,由街道出资设立雨棚。
市民卡遇借车难 原来是芯片加密
市民汪女士日前使用市民卡在市区县前头一个公共自行车泊位点借车,发现借不出车子。“是不是有些点不能用市民卡借车?”汪女士希望“懂行”的人能从技术层面上释疑解惑,如果真有哪些点不能使用市民卡借车,也好早点告知。
记者采访了鹿城区公共自行车泊位中心的技术科人员,了解到市民卡使用的是芯片,安全认证要求较高,因此在借车的过程中读卡时间比较久。
鹿城区公共自行车泊位中心程超说:“如果市民卡取车过程中提前将卡片取走,电脑无法判断究竟是否成功取车,因此接下来的10分钟内,这张卡就无法在其他桩位借车。”只有等10分钟后,卡片将未写完的信息上传管理中心,才能重新恢复使用。
针对汪女士的情况,程超猜测也可能是借车的桩位芯片损坏。程超说:“巡检人员会随时上路检查自行车桩位上的芯片,发现问题后维修人员会尽快负责维修。”
高峰时段借车难 调度能力还欠缺
市民邱先生工作地点在市区府东路,有时候下班等不到公交车,他就想骑公共自行车回家,结果很少如愿。邱先生想问:“桩位上空空如也,想不到公共自行车这么紧俏,为什么不加大调度力量及时调运呢?”
市城管与执法局反馈,公共自行车运行潮汐现象明显,上、下班高峰时,部分服务站点,无车可借或满桩无法还车现象均时有发生。
而各区为缓解借还车困难问题,虽然都配备了调度运输车辆、人员,但很难完全解决。原因之一是上、下班高峰时段,市民在较短时间集中租用公共自行车,自行车在数量上较难完全满足高峰时段的需求。其次调度车辆有限,难以满足运输调度需求。第三自行车使用的高峰时段也正是道路最为拥堵的时段,难以实现运输车辆在不同服务点之间的及时调运。
上岗3年自行车 明年将陆续“退休”
2012年9月22日,鹿城率先启动公共自行车系统,5000辆车在180个网点里开始使用。随后瓯海、龙湾区和各功能区也逐步设置了公共自行车。
据市城管与执法局数据显示,至2014年底,市区公共自行车总数达20620辆,服务点654个。其中市区公共自行车平均年借用总量2000余万次。今年1至10月,公共自行车借用量为1784.0123万次,公共自行车客运周转量为7841.2498万公里。
3年风吹日晒和雨淋,不少公共自行车已经出现“老态”。链条松动,车篮破损,坐垫开裂那是常有的事,而公共自行车还遭遇被盗、人为损坏等“虐心”的事。
上岗3年多,公共自行车管理部门通过维修零部件、更换新车等方式,逐渐淘汰部分无法使用的车辆。瓯海区城管与执法局工作人员说:“粗略统计了一下,瓯海区已经无法维修只能报废的公共自行车就有200多辆。”
而位于主城区的鹿城,公共自行车的借车总量约占全市的80%左右,车辆维修和报废的量更加多。公共自行车的使用寿命大约在3至5年,据悉,明年各区将上报公共自行车更新的计划,全市将统一根据情况逐步实现公共自行车的新旧更替。
本报记者 夏婕妤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