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十朋:南宋大贤 一代名臣

2020年12月10日 10阅读 来源:温州日报 2014-12-17 00:00:00

你是学霸,但如今应试教育体制下,炒作状元未免火上加油;你是诗人,但对比李杜白苏与同乡的永嘉四灵等,并非一流。三谒梅溪,看重你是真正好公仆。细雨霏霏,很想手持铁锹,在草堂门口挖个地洞,让贪腐官员来……

今年暮春,王十朋故里新梅溪草堂落成,当日我在朋友圈发了大意如上的微信。

耕读梅溪

梅溪,旧属左原,今属乐清淡溪镇,是溪名,是村名,也是王十朋的号。“溪名旧矣,莫知所自,予植梅以实之”,虽然来历连王十朋都不清楚,却是他的一大成才基地,使他名列日后的乐清三贤、临安五贤、雁山七贤。明《永乐乐清县志》记载县东北永康乡里,“笔架(峰)在南,文(笔)峰在北,宋王十朋所居之地”,又笔架又文笔,这格局若不出读书人,估计两座峰都要“立弗牢”,发生山崩。

走进梅溪,村口新盖了一座古朴又精致的草堂,花木葱郁,面积颇广,令人很想整一场古装秀,着青衫,品茗摇扇踱步,欣然而生《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的悠然适意。

事实上,王十朋也跟诸葛亮一样,未遇其主前隐居乡野耕读,区别在于,诸葛亮自述不求闻达于诸侯,王十朋渴望学优则仕,因此,当年的梅溪草堂难免被劳碌的王十朋荒废。但王十朋不是没有闲情逸致,从7岁开蒙到46岁中进士,近四十年的寒窗生涯中,他做了很多旧时足称风雅的事。

他家东南隅有口古井,二丈深,水清味甘,夏寒冬温,井畔有修竹数百竿,竹间欹卧着几株梅树,夹井立着两棵苍然的桂树。爱好花木的王十朋未满足,1154年孟夏,再次下第后,他在竹林下种兰,井旁植昌阳(菖蒲)。精彩在后头,他居然挖空心思给它们都起了名字,分别叫竹子修(修竹)、井子深(深井)、梅子先(梅花先开)、桂子苍(两桂苍然)、兰子芳(芳兰)、昌阳子仙(天上星郎下凡),又假装梦见宅院里其他植物吃醋,再添上黄子嘉(黄杨为嘉客)、丁子素(素白丁香)、柳子春(春柳)、槐子夏(夏槐)、菊子秀(秀菊),最后出笼他自己王子野(野人),组成了强大的“林下十二子”联盟,各赠一诗为见面礼,构筑出一个童话家园。咋不改名叫王十一朋呢?

当年仲冬,为了追求生活的艺术化,王十朋大动脑筋,看到住宅东边还有隙地荒芜,便修理成一座“小小园”,各处景致仿例昵称,竹丛叫娟娟林,兰圃叫扬扬畹,野草小路叫青青径,菊花台阶叫鲜鲜砌,自然也少不了各诗一首。而为提升居室的格调,他还微言大义,命名了陋斋、至乐斋、小成室、不欺室、会趣堂、率饮亭等等,舞文弄墨之心简直不可遏止。

历经时光洗汰,如今梅溪遗迹尚剩下那口古井,即著名的县文保单位孝感井,得名来自1122年盛夏,王十朋祖父王格患病服药,想吃鲫鱼不得,不善钓的王十朋父亲王辅垂钩于井,王十朋侍立一旁,亲见井里本来无鱼,孝感惊天动地,竟获巨鳞。有文史常识的诸君一定会联想到“二十四孝”里,其同宗王祥的卧冰求鲤。

相比梅溪草堂与孝感井,全村的重量级建筑无疑是王十朋纪念馆与附属的文化公园。高堂巍峨,朱门飞檐,门联曰“东都无双士,南宋第一臣”。驻步细品,套用广告法不得称最的规定,总觉可议。跨入宽阔庭院,正前方挡着比人还高的金字圣旨碑,落款宋孝宗乾道七年,下驮大赑屃,气势强盛。可惜碑文开头的“奉天承运”为明清诰命诏书用语,句中的“礼部尚书”对于不拜吏部侍郎的王十朋,是从没当过的官,雇辆货车运回南宋,似涉欺君之罪。

雁山乐水

居家的王十朋以诗文自娱,消遣着漫长的白衣岁月。出外求学赶考,访亲寻友,王十朋也把诗歌当日记来写。

清雍正刻本《宋王忠文公文集》律诗卷里,第一首为《游箫峰》“蜡屐穿云去,山深喜路通。人家烟色里,古寺水声中。金溅星犹在,丹成灶已空。吹箫人不见,台下想仙风”。题注“金溪”,即今乐清市区金溪,旁有箫台山。十朋年轻时读书县城,课余就近游览山水,此当为写作背景。全诗虽然难免手顺搬进张文君炼丹、王子晋吹箫的烂熟典故,但清丽精工,有铅华浅施的少作风格,可算集里佳品。

类似水准还有他经过今淡溪湖边社区时的七律《题湖边庄》:“十里青山荫碧湖,湖边风物画难如。夕阳茅舍客沽酒,明月小桥人钓鱼。旧卜草庄临水竹,来寻野叟问耕锄。他年待挂衣冠后,乘兴扁舟取次居。”理想与现实往往是天敌,1171年,花甲的王十朋三上章后,总算获准致仕(挂衣冠),却在当年去世,终未能乘舟而居那么美的家乡景色里。

而在归老之前,释褐之前,是被失意落榜逼迫着的一趟趟赴都游学应试。倦旅羁怀,堪以慰藉的只有沿途的大好山川。到临安通常要经雁荡,于是我们看到他《出雁山》《过雁山》《度雁山》《再过雁山三绝》《次先之过雁山韵》,雁荡诗写了又写,这反复地北上南下,不像大雁栖宿湖荡,却像大雁般飘来荡去。雁荡名山,景点遍布,古刹众多,于是我们再看到他以诗文记行的,前有灵岩、灵峰、大龙湫、天柱峰、天聪洞、观音洞、瑶岙岭、谢公岭、丹芳岭(四十九盘岭)等,后有罗汉寺、净名寺、能仁寺、双峰寺、白岩院等。

王十朋最拿手的应属咏景诗,虽然真让景色失色的也不多,1152年他离家后的《过白溪》倒是其一:“朝离黄塘憩乌石,暮宿青江过白溪。岭上回头观赤水,山川五色望中迷。”嵌入路上的五个乐清地名,五彩斑斓,很能吸引好“色”之徒。

温州“五雁”,乐清独得“两雁”。1161年冬,王十朋南下游玩中雁的白石岩、屑玉泉、东漈,远想罢南朝谢灵运在白石巡视农田水利,观摩了开山主、道士李少和的遗像,写出集中又一首好诗:“十里湖山翠黛横,两溪寒玉斗琮琤。路从飞鸟上头过,人在白云深处行。岩下行田谢康乐,洞中辟谷李先生。凭栏下瞰人间世,转使此心名利轻。”

大魁天下

名利说轻实重,王十朋坦承“拙于治生,每以田园劳二弟”,“愧是素餐人”,做不了农家子弟,出路便是科举入仕,只有从政才能让他实现报国兼济志向,而名位利禄至少也让物质生活过得不难堪。

怀着鱼跃龙门的理想,王十朋在幼年开蒙与县城攻读之外,不停东奔西走,青少年时到乐清贾岙读书,正是在贾岙的鹿岩书院跟从“鹤溪先生”潘翼,他被世姻之交的当地名士贾如规赏识,做媒把侄女嫁给他。

25岁左右,他到温州市区的州学抠衣坐隅,执弟子礼。32岁时,为兼顾谋生,他在梅溪开馆(后名梅溪书院)授徒,一边自学一边教学。34岁时,他决定跳过州府解试,直捣虎穴,不辞迢迢跑到京城太学读书。清《江心志》《孤屿志》记载他还曾在市区江心屿东塔龙翔禅院下读书,留下读书台遗迹,今天东塔山脚就立有江心寺住持木鱼题字的“梅溪读书处”石碑。凭着饱读诗书的打底,他一再向功名发起冲刺,但却一再被无情清零,退回起跑线,重新艰苦参赛通关。

更不幸的是1152年,他心爱的幼子早夭,又遭遇全家连岁贫寒,而双亲亦已相继去世,自己“八岁五行役”,在科举路上匆忙不歇,心情之悲郁,人生之挫折均足以血泪泣下。多年后,宦海触礁的他回到家乡,在左原东山白岩(今淡溪镇梅岙村)的家族墓地里为父母修墓,依然伤怀不已,遂把坟亭起名为如在亭、如存亭,赋诗“残生无计可荣亲,一见松楸一损神。唯有青山知此意,晨昏长戴白云巾”。

南宋绍兴二十六年冬(1156),天降奇迹,乐清县城东塔山文笔峰上有祥云出现空中,散发着五色光彩,见者皆惊,“识者以为有文魁之应”。果然次年,大器晚成的王十朋终于中进士,命运大逆转,洋洋洒洒九千言御试策,从家法与天下法说起,以劝高宗揽权任贤结尾,竟获擢金榜第一人,被明《弘治温州府志》列为温州史上本地考上的头名文状元。

这一飞冲天堪比当今获诺贝尔文学奖,地方上更激动得发抖。府县方志记载,后来在温州府、乐清县城、左原三地都建起状元坊,并有桥梁也跟阵叫状元桥,县城东门因此被称为登瀛门。明代,温州市区的状元坊以他为首,合并纪念后来的状元木待问、赵建大、周坦、周旋。据清《乾隆永嘉县志》《光绪永嘉县志》卷首舆图,在今市区蝉街与府前街交叉口还曾有一座王木亭,纪念他与木待问,两人生平要好。

状元是中国传统戏曲最溺爱的角色,贫贱书生真落难,私定终身后花园,一朝及第中状元,奉旨完婚大团圆,这起承转合四步走的故事模式近千年来在戏曲里是循环了无数次方。宋元间,围绕他中状元,南戏中冒出《荆钗记》一剧,后列明代四大传奇之一,迄今演唱不绝,虽然情节大部分跟史实“炮也打弗着”,基本上“戏”说,但可否算一种舞台上的名人踪迹呢?

君子杳去

广寒折桂,独占鳌头,我们的状元公扬眉吐气,但他可能没想到,平步青云,并没结束奔走,反而让他奔走的范围更大了。初次任职是签判绍兴,一年后上调临安,兼任建王府小学教授,天子门生转做皇子老师,随后两次因言事主动辞官回家,越年被起知江西饶州,紧接着是四川夔州、浙江湖州、广东泉州,走马灯一般在南中国各地辛勤打转。

乾道四年十二月初十(1169年1月9日),王十朋遭遇最大一次打击,三十载恩爱无间的夫人贾氏在泉州撒手而逝。“熊胆未酬平昔志,牛衣犹是向来贫”,宦游在泉,泪涌如泉,泉州成为他人生的伤心驿站。次年,已满头白发的他决心罢官,扶柩还乡。

然而人在官场,身不由己,次次年,他又被任太子詹事。老病缠身的十朋无奈勉强进京上朝,足弱得无法行走。风烛残喘,纵字“龟龄”也难保长寿,病危中,他累章告老,宋孝宗诏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命下而卒”,终年六十岁,一如诸葛亮般鞠躬尽瘁。

翻检史料,对照五伦八德,虽然被孝宗敬而远之,后半生不得大用,但王十朋在其位谋其政,清廉贤能,关爱百姓做实事,以标准的儒家精神践行自我,品德近乎足赤。去世后安葬家族墓地,同朝友人中,状元汪应辰撰墓志铭,理学家张栻书丹,大儒朱熹篆盖,纷纷给予五星级好评。

君子杳去,精神魅力被历代接力转发,温州府、乐清县两地都把他名列乡贤祠(先贤祠)祭祀。南宋庆元六年,乐清县城城南建起三贤祠,合祀他与贾如规、白石孝廉钱尧卿,叶适在祠记里大赞他入朝至去世十来年间,“名节为世第一,士无不趋下风”。明代,乐清诗人朱守宣在雁荡山天柱寺设立雁山书院,合祭他与胡彦卿、李孝光、朱希晦、章纶、谢铎、谢省七位温台乡贤,又名七贤祠。

而他的个人专祠,早自宋代就开建在他的别业所在地——今乐清石帆街道郭路村。明嘉靖年间,县城九牛山下东岳庙被改设王忠文祠,延至清雍正年间,县令唐传鉎把县城西塔山麓的长春道院改建为梅溪书院祭祀他,马帐鸡窗,同时大力培育莘莘学子。原大门朝北,因认为先生终身光明磊落,而地理上北暗东明,特意改成面东,让纪念堂从阴暗变为阳明。清代永嘉诗人、《孤屿志》主编陈舜咨主讲书院,写诗描绘它安踞翠微深处,周围绽放着万朵芙蓉花,一条长约百尺的石磴穿过树林,直达高峻门墙,仰止感直冲胸臆。

“生刍一束,其人如玉”,今年6月,一文史QQ群雅集梅溪,我四至故里,闲坐草堂听群友们漫谈古今,想起当年唐传鉎对书院诸生绕口令般的谆谆告诫:“语梅溪于乐清,似乐清以梅溪重,人亦各以梅溪重,然与其人倚梅溪以为重,何如人人自为梅溪之更重;与其乐清以一梅溪重,何如乐清以人人梅溪之更重!”

夏日长,午风轻,让我在这条落满梅花的溪畔濯缨,洗耳,漱石,流觞……

附注:除正文提到外,据十朋诗文与明清乐清县志,他还到过温州市区会昌湖(思远楼、宋庄、遥碧轩),城郊梅屿以及南塘、春草池、红云楼;瑞安曹村(许峰)、飞云江、观潮阁;平阳昆阳(坡南)、萧江(萧家渡)、钱仓凤山(凤凰岩)、南雁(凤栖乡醉翁岩);乐清最多,还有万桥(临江亭)、霓山(绿画轩)、横山、十三都东田等。

小贴士>>>

王十朋故里(含王十朋纪念馆、梅溪草堂、孝感井等):

乐清市淡溪镇梅溪村

王十朋墓:

乐清市淡溪镇梅岙村

王十朋纪念馆:

乐清市虹桥镇蒲岐社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