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以“最美现象”展现新时期道德风貌

2020年12月10日 10阅读 来源:温州日报 2014-10-11 00:00:00

实施最美风尚培育行动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推动最美现象真正由“风景”成长为“风尚”的重要载体。这几年来,各地在培育选树“最美人物”典型上付诸了许多实践,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成为近期宣传工作的重要抓手。各地发现、宣传、学习、争做“最美人物”蔚然成风,“最美现象”已成为展现新时期道德风貌的生动写照,崇尚“最美”已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文化自觉。

一、注重构建“最美人物”的培育机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的经济和社会虽然得到了发展,但也在道德层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扰,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人的行为举止超越了道德与法律的底线,人们往往用某一冷漠事件来度量整个社会,并几乎成了社会公众的习惯。为此,我们需要从最基础开始培育“最美人物”的土壤。

1、坚持核心价值观引领。随着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社会生活日趋多样化,思想意识更加多样、多元、多变,各种思潮此起彼伏,各种观念交相杂陈,不同价值观同时并存。思想文化越是多元,越要以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梦最鲜明的精神文化标记,是构成中国梦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复兴的“铸魂工程”,对实现中国梦起着凝聚人心、激发活力的巨大助推作用。培育“最美人物”的土壤,必须始终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作和重要内容来抓,致力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让“最美”走进各行各业。“最美”来自于基层,来自于平凡,来自于社会,也来自于各行各业。要想“最美人物”的土壤更加的肥沃,就要把“最美人物”的评选活动渗透到各行各业。如这几年开展的最美温州人、最美医生、最美护士、最美教师、最美妈妈、最美义工、最美消防人、最美村官、最美司机等等,就是一个通过发现“最美”现象来增强市民思想道德素质和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载体,使每一个“最美人物”以最大的效果传播着正能量。还有就是要组织开展“系列模范人物”评选表彰活动,深入挖掘典型,通过宣传动员、民主推荐、社会公众网络投票、社会各界人士投票、评委会审议、媒体公示等,使最美元素从第一阶段就进入人们的视线,成为人们议论与思索的话题。

3、实施公民素质提升工程。深入实施孝诚爱仁“四德工程”和未成年人“心灵工程”建设,引导群众自觉践行道德文明,弘扬“奉行善德、从善如流”的正能量。同时,凝聚道德力量,组建志愿者队伍,结合“最美人物” 主题活动,积极开展关爱活动。如我县的“同德爱心”、“扶苗公益”、“弘毅社工”、“仁爱”等近30家公益慈善社会组织常年深入开展孤寡老人关照、留守儿童关怀、困难群众帮扶、重病群众帮助等活动,在活动中发现最美,塑造最美。最近刚入选“中国好人”的方明和就是绿眼睛公益组织的负责人。

二、注重构建“最美人物”的选树机制

“最美”精神背后的“最美”人物,无疑是社会道德的航向标,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在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要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发挥道德模范引领作用,注重选树群众身边典型,借助道德评议抑恶扬善,着力“发现美”,增强“最美”风景生命力,推动全民道德水平的整体提升。

1、注重挖掘典型人物。开展道德模范经常性推荐活动,发动各乡镇、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深入挖掘全县范围内在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方面表现突出、社会形象好、群众认可度高的道德模范,并经常性地宣传部门推荐。例如“诚信老爹”吴乃宜,2006年那场无情的“桑美”台风夺走他的3个儿子,留下80多万债务,他承诺“人走账不灭”。7年来,他每天喝稀饭,编渔网,勒紧腰带为子还债。这在当下诚信严重缺失的社会背景下,无疑给世人上了最警醒的一课,也是当前人民重拾诚信精神的最好示范。最终,吴乃宜老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国好人榜、浙江省道德模范等称号。

2、注重拓宽选拔渠道。评比表彰虽然是我们工作中一项十分熟悉的载体,但是,在互联网时代,选拔渠道的拓宽就有着其独特的意义,不仅可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发现更多的亮点,也可以使我们通过运用互联网,让这项工作的社会知晓率、民众参与率变得更高,让这项工作的意义变得最大化。

3、注重优化评比机制。一是要尊重民意,通过群众视角来发现“最美”。“最美人物”大都工作在最为平凡的岗位上,可以说他们是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他们的美要通过群众的眼睛去发掘。所以,评比活动要变以前的“名额分配、内部推荐”为“群众推荐、群众评议”,让群众以其细腻、朴实、生活化的视角去发现“最美”,这样的“最美”才是老百姓眼中最真实、最感人的典型。二是要以小见大,在点滴平凡中体现最美。比如在评比“最美环卫工人”时,他们就是默默无闻、忙忙碌碌、勤勤恳恳的奉献者。他们不一定是“高、大、全”的英雄人物,但他们一定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的点滴中,体现着最美、演绎着最美。三是要多种载体,使“最美之花”竞相开放。

三、注重构建“最美人物”的关爱机制

时代崇尚英雄,人民热爱模范。为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确定“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引导广大群众关心关爱“最美人物”,彰显“最美人物”崇高的社会地位,让“最美人物”有归属感、认同感,构建“最美人物”的关爱机制必须提到议事日程。

1、政治上要关爱。要开展向“最美人物”学习活动,学习“最美人物”的先进事迹,提升“最美人物”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形成人人尊重、关爱“最美人物”的良好社会氛围。要考虑推荐“最美人物”作为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候选人;要邀请“最美人物”参加当地政治、经济和社会建设发展等政策制定的听政活动。如在今年举办中华一家亲·2014海峡两岸各民族中秋联欢活动时,邀请“最美人物”代表共同参与,让他们感受到政治上的关爱。

2、生活上要关心。我县制定出台了《关于做好道德方面典型人物生活关怀的通知》,建立对生活困难的各类道德模范、先进人物的困难救助机制,并根据实际困难情况,在经济救助、医疗养老方面给以优先保障。如安排苍南县第一人民医院每年免费为全县各级各类道德方面先进典型人物提供了一年一次的体检服务,并建立健康档案,切实保障道德模范身心健康。对一些生活困难或者疾病缠身的典型人物,及时协调有关部门,给予重点解决,并持续关心其生活情况。

3、制度上有保障。关爱“最美人物”需要资金作为保障,为此,要通过财政支撑、企业赞助、个人捐款等渠道筹措并设立“最美人物”关爱资金,用于表彰、扶持、帮助“最美人物”的专项之用。要安排各级领导在春节等重大节日慰问“最美人物”, 通过系列关爱“最美人物”工作机制,对“最美人物”实现精神上嘉奖、生活上关心、工作上帮助的全方位扶持。

四、注重构建“最美人物”的宣教机制

从最初的凤毛麟角到现在的遍地开花、层出不穷“最美人物”的背后,涌动的是人们对真善美的渴求,反映了群众内心对社会风尚和价值的一种企盼,对社会道德和良知的一种期许。作为宣传部门有责任宣传树立一批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榜样,凝聚正能量 ,引领文明新风尚。

1、通过媒体宣扬最美。积极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宣传栏等载体,广泛宣传“最美人物”评选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强大的宣传舆论阵势,使“最美人物”评选活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赢得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在评选活动期间,各级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及时做好“最美人物”评选活动报道,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度,扩大影响力。

2、通过活动传递最美。唱响崇尚“最美”的声音,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最美人物”,创新社会宣传载体很重要。在坚持运用先进事迹报告会、巡回报告、先进事迹图片展等传统的社会宣传手段外,还要通过建设道德馆、投放城市公益广告、手机短信群发、文化礼堂设立“道德讲堂”等多种方式,创新社会宣传手段,让感受“最美”声音的社会覆盖面更宽、更广,有效地扩大“最美人物”的社会影响力。

3、通过文艺传播最美。依托文艺作品,结合“最美人物”的先进事迹,尝试用各种文艺形式来传唱“最美”,用各种文艺作品来表现“最美”,让“最美人物”形象在群众心中更加鲜活、形象、生动。如我县将“诚信老爹”吴乃宜的事迹拍摄成微电影《台风改变不了的诚信》,将“感动人物”雷金钗的事迹拍摄成微电影《畲山之恋》等。同时,结合“草根微舞台”、“文明大擂台”等活动,将“最美人物”的事迹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小品、快板、歌曲、舞蹈等形式进行推广,通过合力创新提升、打造最美品牌。

道德建设如同攀登险峻的高山,是一个长期、艰辛的过程。“最美”精神作为一种独特的价值实践与精神追求方式,引领了社会主义的道德价值取向,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我们要牢牢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和灵魂,坚持思想性和实践性相结合,坚持主动先行,注重思想筑牢道德基础,重视实践夯实行动基石,全力“培育美”,完善“最美人物”长效机制建设,促进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最美”、发现“最美”、弘扬“最美”,让“最美”的道德力量深入人心。

作者为中共苍南县委宣传部部长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