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州搞画廊,实在是太难太难,能生存下来的已经是相当了不起了。”谈及本土画廊,一位从业30多年的老前辈如是感叹。
画廊本是一座城市不可或缺的风景,是与博物馆、美术馆、剧院一样重要的文化场所,对提升城市艺术品位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纵观温州大街小巷,画廊并不多见,能看见的基本都只能称得上是画店。店内的画,种类不多,档次不高,经过流水线生产,大多供应给宾馆和饭店。温州画廊的经营状况如何?经营中面临哪些困难?记者日前进行了走访。
生存状况不容乐观
上周三下午,记者漫步在有着“画廊一条街”之称的市区沧河巷,发现几百米长的街道两旁稀稀落落地开着10多家中式画廊,同文斋、海天书社、瓯雅堂、墨林居……各画廊在经营名人字画、装饰书画的同时,均附带了画框销售、字画装裱等一条龙服务。
“这年头,画廊要是再不搞点配套服务,早就被淘汰了。”一家名为“综艺苑”的画廊老板张光青说。张光青在这里经营画廊已有二十多个年头。当初,他的店铺追随着温州文物商店落户于此,直到后来,这里的店铺越开越多,就形成了“画廊一条街”。
张光青的画廊以经营温籍名人字画、书法、山水画为主,这么多年下来,已积累了一批从乐清、瑞安、文成、泰顺等地过来的客人。“购买者大多以私人收藏、装饰家居、亲朋好友间的馈赠为主要用途,这两年经济不景气,再加上‘三公消费’的限制,私人收藏和单位采购这块受的冲击比较大,销量也下降了不少。”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新城一家名为“博诺可”的西式画廊。该店的艺术经纪人李静告诉记者,受民间借贷危机和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今年以来,用于家居室内搭配的装饰画以及私人收藏投资的油画销量有所减少,“因为对消费者来说,油画毕竟不是生活必需品,必定是等他们有了闲钱才会买去投资和欣赏。”
而市区小南路一家名为“一箭”的画廊,干脆直接转型做起了装饰画的配套业务,专为外地一些五星级酒店做艺术品配套,还兼做画框的外贸出口市场,对画的本身,已是很少涉及。
事实上,在“一箭”画廊的背后,是拥有着3000多平方米厂房的温州一箭艺术品公司。该公司从事高级相框、装饰线条、艺术装饰画、板雕、屏风等的订制业务。在画廊行业摸爬滚打了三十年的“一箭”掌门人赵箭,早已将公司业务交由女儿、女婿打理,小两口还于去年夏天在淘宝网开设了名为“框框的家”的网络店铺,进一步拓展相框业务。
“搞了这么多副业,才能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转,要是光靠卖画本身,想必早就关门了。”赵箭的女婿贾超坦言。
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温州地区每年约有30家画廊高调开张,与此同时,又有30家画廊面临倒闭,想在这个行业闯出一片天地,实在是难上加难。
然新城这家开了七年的“博诺可”画廊,似乎在这个行业做出了一点名堂。画廊的艺术经纪人李静是一位“80后”,从小学画,因为难以割舍对油画艺术的热爱,毕业后便自己创业开起了画廊。
李静说,“博诺可”的运营模式参照了国外一些机制成熟的画廊,比如画家与画廊间会签订合约,画廊的提成额度、画家的画作价格、画廊享有的权利和义务都会在合同中明确。“这样既避免画廊贱卖画作,或虚报成交金额给画家的名誉和经济利益带来损失,又让画廊能独家享有画家作品在某一特定区域的销售权,使其无后顾之忧。”
目前,“博诺可”已与金仁贵、周建朋、武千嶂、解仑、何良丰、冉劲松等六位画家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取得了其作品在浙江地区的销售代理权。“画廊是整个艺术品运作中的关键所在,美术品一旦进入画廊,才能成为商品,完成所有权的转移,由此产生商品的价值。而收藏家又通过收藏过程使作品的文化价值得以体现。”
在李静的目标顾客中,除了普通的装修家庭外,还有一部分是艺术收藏家。为了打开这块市场,她用举办艺术展的方式来扩大影响,迄今为止,“博诺可”已举办了数十场艺术展览,一些名家画作就是在展览现场直接被收藏家买走的。
谈及画廊生存,李静笑言,不外乎四个因素:一是要有人创作,二是要有人喜欢欣赏,三是要有人愿意占有,四是要让人买得起。“针对温州市场而言,售价在5万以内的油画、国画是卖得最好的,而售价在万元以内的装饰画,也是最为畅销的。”
尽管对温州市场而言,画廊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但对于它的前景,业内人士普遍看好:“画廊是艺术家融入商业的敲门砖,一旦缺少了画廊的运作,画家的作品即使再成功,也会因缺乏市场而鲜有人知晓。”李静说。在她看来,一位画家的艺术作品成功与否,与画廊的运作及市场效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画廊是评价艺术家艺术地位不可或缺的场所。
“画廊是收藏、陈列或销售美术作品的场所,更是一座城市品位的象征。相信随着温州人文化素质的提高,未来的艺术市场上,将有画廊的一席之地。”“一箭”画廊掌门人赵箭如是期盼。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