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从“老三”位置说开去

2020年12月10日 10阅读 来源:温州日报 2014-10-30 00:00:00

经过为期三个多月的比赛,第15届省运会前日落下帷幕。温州代表团在综合排行榜、奖牌榜、总分榜上均位列第三,实现了预期目标。

格局 杭甬温“三国杀”

历年来,省运会的格局就是“三国杀”——杭州、宁波、温州。奖牌榜前三名总是被这三支队伍牢牢把持。

在本届综合排行榜上,杭州、宁波、温州依旧位居前三,东道主绍兴上升到第四位,台州、嘉兴分列第五、第六。这个排名与浙江各地市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大致相符:省会城市杭州是毋庸置疑的老大;宁波依靠近几年的大投入和引进人才,坐稳老二;温州是传统的体育强市,基础雄厚,人才辈出,排名第三。

值得一提的是,宁波队虽然依旧屈居亚军,但所有人都看到了他们的“野心”。在赛事金牌上,宁波队一度压制住了杭州,直到游泳开赛后,杭州队才一举反超。

从2006年的台州,到2010年嘉兴,再到2014年绍兴,温州体育代表团已经连续三届省运会都排名第三。

但与前两届不同的是,这一次,温州队在老三位置上坐得很稳。实际上,本届省运会集中阶段比赛前,温州队“老三”的位置就已经毫无悬念。

2006年省运会,台州队把我们追得很紧,2010年,嘉兴队把我们追得很惨。而到了今年,温州代表队的形势是——“前无堵截,后无追兵”。前面是杭州宁波在较劲,后面是绍兴台州在火拼。温州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突然间没对手了。

惊喜 夺金点“新三样”

没有了整体排名的压力,温州代表团就必须在细节(分项)上做文章。从本届省运会来看,温州队在夺金点分布上呈现出新的变化。

游泳和田径是竞技体育的左膀右臂。长期以来温州体育犹如“独臂维纳斯”——游泳风光,田径惆怅。但这一届,温州游泳队和田径队的表现都值得点赞:游泳更上一层楼,田径打了翻身仗。

游泳35金平了历史最好成绩,潘展乐、赵梁州成就“七冠王”,董亦凡、张周健、周婵臻等小将初露锋芒,“游泳之乡”人才不断档。田径17金更是让人惊艳,不仅远远超过上届的4金,而且在所有参赛队中排名第二,王超、雷李强、王雷特、麻淑淑等新人前景可期。

自行车和网球项目都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自行车8枚金牌创历史最佳,网球4金实现零的突破。这两支队伍有个共同特点:在我市起步都比较晚。而引进外地高水平教练挂帅的举措让队伍成绩突飞猛进,堪称“见效快,疗效好”。

曾经温州竞技体育的“王牌”重竞技项目有回暖的趋势:柔道、跆拳道、举重、摔跤、散打、拳击六大项目联手为温州队贡献了26枚金牌。此外,赛艇、皮划艇、艺术体操等队亦有出色发挥。

省运会温州代表团的定位就是“保三”,但是漂漂亮亮的“保三”和战战兢兢的“保三”不是一个概念。从前两届被东道主苦苦追赶,到本届稳坐第三把交椅。温州代表团依靠的是良好的布局、全体教练员、运动员的共同努力和优势项目的充分发挥,这个“老三”凝结了温州体育人的心血。

不足 三大球要三思

在捍卫“老三”地位的同时,温州代表团也急需正视自己的不足。

一个比较尴尬的事实是:我们曾经的老对手宁波队,现在已经甩开大步,“追求”杭州而去。宁波在竞技体育上的大手笔投入、多点合理布局,让他们在体操、射击、网球等项目上收获颇丰。

另一个比较尴尬的数据统计是:在所有27个比赛大项中,温州队没有一项排名第一。杭州宁波自不用说,台州队能在跆拳道和篮球上傲视群雄,而绍兴的皮划艇也是独树一帜。而温州,虽然在自己的优势项目上拳头都很硬,但是都还不够硬。

温州队缺乏“一技之长”的同时,也有几处“短板”,如三大球。

和中国体育现状比较相似,温州队在三大球方面也是战力不足。六个项目,12个组别都与冠军无缘。排球项目情况相对较好,拿了两个亚军。足球篮球则没有一项进入决赛,这与温州体育在省内的三强地位实在不符。

戴丽丽、夏煊泽、毛亚琪、朱启南都是一代名将,是温州体育的骄傲。但是,由此对应的这几个项目——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套路、射击在本届省运会上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我们的传统为什么丢了?怎么丢的?让人深思。

省运会四年一回,是对全省和各地市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的最全面检阅。下一届省运会将在湖州举行,湖州竞技体育基础薄弱,“东道主威胁论”不成立,可以预计的是,温州队“保三”无忧。

然而竞技体育有自身的规律,培养体育苗子并非立竿见影。硬件软件等各方面因素目前制约着温州竞技体育的发展。温州体育若想持续发力,仍需做到三省吾身。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