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保障房”成为了最热门的词汇之一,中央政府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以满足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需求,中央政府还与地方政府签订了在2011年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责任书。
与此同时,我市3月10日印发的23号文件中提出:“加大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的建设力度,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量,2011年我市建设保障性和政策性住房87万平方米共9960套。”同时“保障性住房、旧住宅区改造住房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其中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20%以上。”这预示了我市未来住房体系的发展和改革方向,保障房将与商品房齐头并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将迎来“保障房+商品房”的双轨制发展模式。
我市加大保障力度
去年10月市政府发布的62号文件中提出:“全面实现低保标准2倍以下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应保尽保’……今后5年温州市区新增保障性住房28000套。”而今年的23号文件将低保标准放宽到了2.5倍,同时计划2011年1年内建设保障性和政策性住房87万平方米共9960套。
据市房管局房改办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今年全市将新开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36.53万平方米4517套,新开工公共租赁房25万平方米2800套,开工建设限价商品房15万平方米,市区新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20万平方米,推出1500套经济适用房也将在近期开始申请。
在新开工的保障房项目中,公共租赁房的开工量较去年增加了近10万平方米。由此可以看出,政府开始加大公租房的建设力度。业内人士表示,公租房对部分住房困难的市民而言,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对于经适房的申请者中普遍存在符合条件却买不起的窘状,公共租赁住房是一个过渡性的解决方法,公租房本身存在的现实意义就是在于帮助“夹心层”解决住房难的问题。自身没有能力还款的居民,还是可以考虑公租房,等到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再申请经适房。
保障房建设如火如荼
在市房管局房改办记者了解到,目前温州在建的经济适用房大多聚集在娄桥、瑶溪、瞿溪、瓯浦垟等地。瑶溪和瞿溪的项目正在建设中,娄桥及瓯浦垟项目也已开工。
温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城投集团)负责其中部分保障房的建设。城投集团开发处处长林玉飞告诉记者,位于瑶溪的经济适用房用地面积668亩,总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其中经济适用房约36万平方米,共4000余套。该项目启动的较早,一期20万平方米的项目预计年底交付。位于娄桥的经济适用房已于去年开工,用地面积735亩,总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一期20万平方米2500多套的项目已经开工,预计年底打桩完毕。南白象保障房项目用地面积276亩,目前处于征地和项目规划阶段。
这三处保障房项目建设完工后,就将有10000余套保障房投入市场,这仅仅是我市保障房建设的一部分。林玉飞表示,市政府目前要求加快工程进度,希望瑶溪一期项目能在6月交付,娄桥一期能在今年年底建好地下室。“是压力也是动力,我们会尽可能的完成上级的任务,让老百姓早日住上保障房。”
楼市将“两条腿走路”
在近几年楼市的发展中,保障房的发展一直落后于商品房,使得众多中低收入群体及“夹心层”们“望房兴叹”,而这种不平衡的状态,也加剧了商品房市场的畸形发展,使其陷入“越调越涨”的怪圈。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房地产研究所所长薛朝晖称,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将对整个房地产市场带来重大影响。保障的归保障,市场的归市场,“两条腿走路”将有效遏制房价的过快上涨,成为调控楼市的有效砝码,促使房地产市场逐渐回归理性。有关业内人士认为,保障房的大量上市,将大大稳定人们对市场的预期,并为中低收入群体带来新的希望,使“居者有其屋”成为现实。
商品房市场影响甚微
对于加强保障房建设对当前楼市的影响,朗兆房产专业机构董事长叶维坚表示,“目前我市保障房的供地量仅为总供地量的20%,以一年1500亩来算,仅300亩,对商品房用地的冲击不是很大,若像北京增加到总供地量的50%的话,效果会更加明显。”
同时,享受保障性住房的家庭,一般不具备在市场购买住房的能力。正是由于考虑到这部分群体没有能力通过市场来解决,所以通过政府出资,建设保障房,给群众提供基本住房保障。而目前大多数商品房以中高端客户为主要受众群,以提供改善性住房和投资性商品房为主,因此对商品房市场的影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 李尖 文/摄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