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倾听温州第一播

2020年12月21日 10阅读 来源:温州日报 2012-05-13 00:00:00

林达

轮船相识,意外任职

1946年5月的一天上午,温州朔门码头,一位短发年轻母亲说着一口流利的国语,抱着四个月大的婴儿,登上了开往乐清琯头的班船,一上船她就发现乘客中还有一位怀拥襁褓和她年纪相仿的长发母亲。

常往来的乘客都知道这船的老爷引擎总是作祟,一路修修停停,大家都领教够了它非将航时拖延几小时不靠岸的顽劣。在周遭躁动不安的氛围中,两位母亲却安详亲和地凑近,相互询问对方情况,短发母亲笑眯眯告诉对方,她在北平长大,住市区飞鹏巷,老公在乐清税务部门工作。她们互换了通讯处。没过几天,长发母亲偕同其丈夫、乐清简易师范学校校长吴德辉来到短发母亲家,和蔼的吴德辉从皮包里抽出一张聘书,诚恳地邀请后者到学校任教。

这突如其来的盛情,让短发母亲慌了手脚,她惴惴不安地涨红着脸说:我初中都未正式毕业,怎能胜任贵校教书呢?吴德辉宽慰她说:我只要你给学生教拼音和国语。短发母亲听罢如卸重负,喜上眉梢,连声道谢应允。这意外的、量身定做般的任职对经济拮据的她一家无异于雪中送炭。几天后,她走马上任,一天一节汉语拼音课,拿一般教师四分之一的工资,每月两元四角钱,外加两斗米。她心满意足,愉快、顺利地一连任教了四个学期……

这位短发母亲就是温州解放后的第一位播音员——王松贞。

颠沛艰辛,辗转温州

王松贞,1922年5月生于北平西单报子街。其父王云,字梦白,江西丰城人,为民国初年颇负盛名的中国画家,吴昌硕弟子,曾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系主任、教授,曾出版《王梦白画册》,京剧大师梅兰芳曾拜师于他。晚年的王梦白贫穷潦倒,患病不治身亡,1934年逝时留下四子五女,王松贞排行老三。其时,王家境况惨淡,又值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之际,风雨飘摇中,母亲只得拖儿带女流寓浙江衢州。

王松贞在衢州小学毕业后,欲升学衢州第八中学,母亲变卖首饰满足了女儿的请求。1937年她上初中二年级时抗战爆发。学校为躲避战火搬到乡下,她勉强初中毕业。1940年10月间的一天,王松贞目睹了低空盘旋的日寇飞机投下的棉团里有一些像芝麻一样的东西,两星期后,衢州便发生恐怖的怪病,上百市民因高烧不治而死亡。整座衢州城风声鹤唳,一片凄惨。这便是日寇对浙西地区犯下的罪行之一——空投鼠疫病菌。在一片阴森哭号中,王松贞的母亲和两弟两妹在一个月内相继去世,不久连屋舍也被敌机炸毁。家破人亡中,王松贞和一哥一弟只得将染上肺结核的妹妹寄养在邻居家而选择逃亡。

这三少年的逃亡没有任何目标和方向。衢州有火车站,逃亡的方式便是遇见呼啸而过的火车,便不择南北西东,抓到扶把就往上蹿。结果虽是大家都在惨烈嘶鸣的疾驶中逃离了衢州,却在慌乱中各奔前程,彼此信息杳然。穿山越江,王松贞南抵福建。无亲人、没工作、没有生活来源,她凭随身携带的学生证领取一点救济费度日。1943年国共合作期间,她以清纯的外貌和一口地道的北平话,考上了国民党第三战区抗日话剧团。

不久,日寇兵侵福建,话剧团解散,王松贞又北上流亡到浙江临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当地找到一个税务局抄写雇员的职位,也正是在这个职位上认识了比她高一职级的办事员,籍贯温州的姚镇虬。其时也有温州的女同事悄悄告诫王松贞:他虽人品不错,但家道贫寒,跟着他,你往后免不了要连累受苦。但王松贞认定姚镇虬忠厚、老实和帅气,这不就是自己最大的财富吗?

后税务局长调至浙北德清。当时职场有一条不成文的惯例:一个领导奉调,下属随从方能保住职位。为了保住饭碗,王松贞、姚镇虬无奈跟班前往。但只过了一年,偏又遇上司退休。此时,她又悲痛地得知逃难时分手的一哥一弟均不幸夭亡。前路渺茫,无家可归,这对苦途上相互依傍取暖的年轻伴侣最终决定来个以喜冲灾:先去镇江王松贞姐姐这唯一健在的亲人处办理婚事,而后去姚镇虬的温州老家避风躲雨。

到了温州姚镇虬飞鹏巷的旧居,那真是家徒四壁,陋室寒碜。失业的公公、瘦弱的婆婆,王松贞不由暗想:这个家在未来会有鹏飞的一天吗?一段时日后,丈夫终于在乐清税务部门找到一份工作,不久他们也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当王松贞抱着四个月大的儿子去乐清琯头丈夫处安身时,幸遇乐清简易师范校长之妻,得着从天而降的职位。在职期间,他们又有了第二个孩子。

1949年5月温州解放,乐清简易师范搬到了虹桥,丈夫也被调至临海,此刻的王松贞忍痛辞去简易师范的任教,回到温州飞鹏巷,所幸没多久,她获得了在西郊小学教书的工作。

演出话剧,有幸播音

1950年上半年,受同事应宇轩老师鼓动,王松贞报名参加了温州地委干校培训班,董锐时任干校校长,通过他的讲解启发,王松贞懂得了自己这些年从北平流落到温州,遭遇家破人亡悲惨命运的深层原因,上台演讲时,她以满腔的愤怒,激昂的情绪,铿锵的音调,加上内容感人,良好的表达能力,一下子震撼了干校。

干校第四期排练一个叫《思想问题》的话剧,王松贞饰演剧中主角、一个青年积极分子。演出期间,温州诸多领导前来观摩,其中有地委宣传部长郑伯永。演出反响强烈,众人一致夸奖这个主角出色感人,尤其那标准的普通话,让观众赞不绝口。在干校的优异表现,使王松贞毕业后被分配到地委机关学校当老师,学生是南下干部。

此时,温州人民广播电台正处筹备试播阶段,宣传部长郑伯永在听取电台台长陈赞鼎工作汇报时得知,找不到合适的普通话播音员,郑伯永当即推荐了王松贞。1950年8月,王松贞开始了她一生中最称心的职业。她朗朗悦耳的声音,从此播传省、市乃至全国。但同时王松贞也清醒地自知文化的欠缺,一头扎进工作的同时,抓紧学习文化知识,把电台视为新家,二十四小时都安顿这里。

1951年抗美援朝运动席卷全国,电台为配合形势组织了大量专题节目的播出,王松贞在演播室里以自己一家惨遭日本鬼子迫害的亲身经历,控诉侵略者血淋淋的罪行,激起了社会各界巨大反响,很多听众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她也更成了社会关注的公众人物。

王松贞的积极性也使她被外加分配制作电影录音剪辑的任务。前期工作自然是泡在电影院,一部影片要是没看上五、六回怎能下得了手?在放映现场,瞎乎乎黑洞洞中记录下重要场景和转换,记清情节发展的脉络,构思人物心理活动的描述……程序虽繁琐,内心却丰盈,回来且编且播,真是又紧张又过瘾。认真又专注中,她制作过《白毛女》等几部电影剪辑。

1953年,丈夫从台州调来温州,夫妻团聚后,他们在年内生下第三个孩子,王松贞不到半年里又怀上第四胎,不想因老四的出生影响自己来之不易的播音事业,她每天绕着电台院子里的一棵老树作剧烈的“蹦跳操”欲以堕胎,又试图药物堕胎,当都无济于事时,姚镇虬干脆在她生育后,做了绝育手术,成为解放后温州第一批实施该手术的五男性之一。这也是王松贞此后念念不忘丈夫对她播音事业支持的一大感激。

如今的王松贞一头银发,安然淡定,享受着退休生活,每天早晚两次定时收听广播是不可更改的习惯,当问及此生最自豪的是什么,她在朗朗的笑声中应答,那当然是有幸成为温州电台第一播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