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晨曦高科技装备“中央厨房”

2020年12月21日 10阅读 来源:温州日报 2012-01-13 00:00:00

<<<三言两语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用这句话来点评“晨曦”在食补行业苦练内功的历程再恰当不过。“晨曦”在一般人眼中不过就是几家食补店,但令人没想到的是,“晨曦”门店和品牌的背后,有着一间保鲜技术先进的“中央厨房”。

目前,国内接二连三的“食品事件”,让人到了谈食色变的地步。如何确保食品安全?我想,在食品工业化生产的今天,企业必须苦练内功,先走一步,以技术手段确保食品的新鲜度和营养度,而不是通过胡乱添加防腐剂和色素等物质,达到人为的“色味”效果,危害消费者的健康。

“晨曦”在食补行业率先引进国际先进的保鲜技术,通过科技手段确保消费者吃得放心。企业的这一决策顺应了国内食品市场的大势所趋,也已经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记者 胡荣恩

近日,从温州晨曦炖品有限公司传来喜讯:该公司“海参常温保鲜机理研究”、“鲍鱼的加工方法”、“罐头虫草的保鲜”等3项食品技术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均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受理和审查公布。这标志着“晨曦”在用科技手段确保食品安全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经过近20年的品牌沉淀,“晨曦”在温州人的心目中已成了“鱼胶”和“燕窝”等食补行业的代名词。目前,“晨曦”在全国各地设立了近50家门店,主要产品从“鱼胶”、“燕窝”扩大到“海参”、“鲍鱼”、“冬虫夏草”等。从2007年起,“晨曦”提出“购买一流设备、引进尖端技术、做最好的食品”的目标,从食品保鲜技术领先全球的日本,引进设备和人才,建造了国内领先的“中央厨房”。所有晨曦门店的产品,都由“中央厨房”统一配送,确保达到“营养、安全”的食品标准。

“晨曦中央厨房”总工程师刘常武,是上世纪80年代在日本学习食品保鲜技术的海归硕士。他带领记者换上帽子、口罩、白大褂、胶靴等装备后,经过一番消毒操作,进入了“中央厨房”流水线参观。“中央厨房”墙壁全部由不锈钢打造,目的在于用光滑的墙面减少污垢等藏匿。人和物是分流进入“中央厨房”,以减少交叉污染。各个生产线食品加工设备先进,流程控制严密,消毒设施齐全,作业工人全部穿戴清洁装备,一些操作环节的卫生条件甚至达到了药品生产线的标准。

刘常武介绍,“晨曦”生产线目前应用的保鲜技术,做到了绝不添加防腐剂和色素,确保食品既安全又营养。在食品安全上,“晨曦”从原料到成品封装上都有着严密的流程。以鲍鱼汤为例,原料选用位于石家庄的养殖基地出产的老鸡老鸭,去头去尾,分4块,所有切分部分在4个小时内放入零下30°C的冷冻库保存;进厂后进行不解冻切割,有效地防止常温解冻中微生物滋生;在鲍鱼汤制作中,50千克老鸡、50千克老鸭、50千克精肉、50千克排骨、50千克鲍鱼,最后仅提取200千克鲍鱼汤,达到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效果。

此外,“晨曦”所有的产品出流水线时,需要进行X光探测,检验食品内有无金属、玻璃碎等异物,最后放入杀菌设备进行低温多段调理瞬间高温杀菌,之后才能进行粘贴标签等外包装。在确保食品营养上,“晨曦”运用日本食品加工技术,通过高温产生的“美拉德反应”原理,对原料物质进行分解,充分提取营养,达到原汁发色的品质。另外,基于技术优势,“晨曦”可以将杀菌设备的参数设置到时间最短、温度最低,以确保食品中营养成分的活性和留存。

得益于先进的食品安全保鲜技术,在去年8月份的“燕窝事件”中,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瓯海分局对晨曦“燕窝罐头”进行突击抽查检验,结果显示未检出亚硝酸盐。

这几年,“晨曦”一直用心打造从源头到餐桌的完整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在科研投入上,该公司设立了食品研究所,并被列为温州市科技“研发中心”,获得政府3万元奖励金支持;“海参常温保鲜机理研究”项目被列为市科技计划项目,并获政府12万元经费支持。

任何事物如果没有精彩的细节,就没有壮观的全局。企业就像钟表一样,要想使时针跑得准确,最好的办法是控制好秒针的运行。细节决定成败,这就是规律。

——奥康鞋业董事长兼总裁王振滔

没在商海里拼过的人,就体会不出一个“拼”字的艰辛。

——温州中城建设集团董事长倪明连

做企业如同做人,人无信不立,企无信难存,因此,诚信是企业的立业之本,是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浙江三点水童装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中怀

任何一位员工对企业来说都是人才,“世界上没有废才,只是没有放对地方”。“以人为本”要求企业重视人才,为员工的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挖掘潜能,在员工个人价值得到体现的同时促进企业的发展,最终达到企业和个人共同发展。

——温州开元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跃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