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省工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对血燕抽查结果,抽查的3万多盏共计20万克问题血燕中,平均亚硝酸盐含量达4400毫克/千克,最高达11000毫克/千克。根据国家强制性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亚硝酸盐仅允许腌熏肉等制品有微量残留,限量为30毫克/千克,熏制火腿最高残留量也不得超过70毫克/千克。对非有意添加、自然生成的亚硝酸盐,《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国家标准》规定限量一般为3毫克—5毫克/千克,酱腌菜的限量也仅为20毫克/千克。
这一消息对食品安全阴影下心惊胆战的消费者来说,无疑又是一个沉重打击。血燕,这种曾经名贵“补品”为何变成“毒品”?动辄上万元一两的血燕,被爆出是经染色制成的,而且部分血燕有害物质亚硝酸盐超标350倍,甚至重量还是用鱼胶、果胶、琼脂粉撑起来的。更有业内人士指出,除了血燕,白燕也同样存在问题。
或许,这次燕窝事件统一曝光,有助于行业清理,促进长期发展。
1
燕窝市场销售陷入停滞
温州燕窝大多来自广州
那么,温州市场上的大量燕窝来自哪里?
业内人士透露,从进货量、关税等各方面考虑,温州较少和原产国直接联系,绝大部分通过广州的批发市场购入。该人士介绍,广州已经是业内公认的燕窝中转站,而且入境报关手续完整。
记者了解到,如果走正规报关渠道的话,燕窝只能从马来西亚进口。“马来西亚燕窝质量一般,但是价格有竞争力。泰国的质量好,但是价格太高,市场接受度低。印尼则是因为禽流感的原因,国家禁止进口。”
广州批来的燕窝来到温州后,有的就丧失了自己的“出生印记”,由门店的销售人员说了算。“我们直接从广州拿的散货,没有出入境证书。”雄森海味行的销售人员表示,该店的官燕、毛燕来自印尼、马来和泰国的都有,但却不愿向记者提供原产地证明或进货凭证。记者随后来到鑫鑫燕翅行、资津堂等门店,工作人员以“店长不在”、“自己是刚来的,不了解情况”、“国内货源,没有证书”等为由,拒绝向记者透露燕窝原产地和出入境证书等相关信息。
在记者走访的十余家燕窝门店中,只有一家不愿透露名字的虫草燕窝专卖店向记者出示了该店从广州供货商处取得的马来西亚进口燕窝出入境证书和报关单。入境口岸为广州,没有标明检测项目,仅在结论中说明“上述货物业经检验检疫,准予销售/使用”。而之前也有媒体报道过,在广东佛山综合市场,燕窝送检单上,只有甲醛的检验指标,并没有亚硝酸盐的检验项目。
据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有关人员介绍,目前我市市场流通的燕窝除了走广州和厦门海关进入外,还有相当量是走私入境,根本未经检验检疫。马来西亚农业及农基工业部方面曾表示,中国是最大的燕窝进口国,每年有约250吨的量。但中国海关统计数据却显示,2009年从马来西亚进口的燕窝是6218千克,2010年是8689千克,从各国包括台湾进口的总量也仅有9223千克,这意味着,每年250吨的消费量,去年仅有9吨正规渠道进口。
燕窝市场监管急须加强
“血燕早就下架,全部退给供应商了。”记者昨日走访市区十余家燕翅鲍干货行、炖品阁和药房,没有发现一丝“血迹”。但商家还未来得及撤换的菜单和海报,在明明白白提醒我们,血燕曾经在我市如此热卖过。
问题血燕事件也让白燕的销售蒙上阴影。位于飞霞南路的雄森海味行经营燕翅鲍生意,下架血燕已近一个月,货架上标称“泰国”、“印尼”等地的官燕、毛燕则以每克18—25元不等的价格继续销售。“这阵子基本没有燕窝这块的销售额,我打算把这批白燕的库存卖完也先停一停。”该店负责人说。位于人民路的鑫鑫燕翅行销售人员也表示,他们本来就以销售燕窝为主,虽然白燕仍然在卖,但最近店里可谓门可罗雀。
血燕问题被曝光虽然是最近的事,但是在整个行业却不是新鲜事了。一位在本地从事十余年燕窝生意的企业主向记者透露,燕窝的添加剂问题历来较为严重,“这次只是查了亚硝酸盐,其他的像膨胀剂、亚硝酸钠等添加剂问题也一直在这个行业存在。”
一家本土知名炖品阁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血燕问题曝光短期对整个行业打击很大,但长远来看,却可以成为一个转折点。“像燕窝、鲍鱼等滋补品,一直以来就没有明确的行业标准或者单独的法律法规约束,温州本地也没有行业协会,如果可以借这个机会规范,那肯定是一个好事。”
2
2
血燕背后深藏巨大利益链
温州某论坛的网友“聪聪妈”就是一位卖燕窝的团购网商。她的白燕来自印尼的养燕人杨先生。“聪聪妈”告诉记者,她从杨先生那里进货基本是每克18元人民币,很多燕窝店家从国内的经销商那里拿货,进价反而低得多。为什么?“经销商除了将白燕窝熏制成血燕谋取暴利外,还会在其中添加额外‘原料’,对成品进行加工,一盏燕窝变成了两盏,两盏变成了四盏……”
记者也通过“聪聪妈”电话联系到了印尼的杨先生。杨先生透露,他常年养燕子,出售燕窝,他的原则是不做血燕。据他所知,除了中国和新加坡有大量的血燕市场,其他的东南亚国家民众根本不相信存在真正的血燕。所以,血燕在印尼几乎无人问津。染色、熏烤而成的所谓血燕,在印尼出售给国外经销商的价格也几乎同等白燕,甚至低于白燕窝。
杨先生告诉记者,印尼的燕窝进入中国市场后,有部分经销商会加入木耳、猪皮、鱼胶、果胶、琼脂粉加入燕窝之中以增加重量将燕窝扩量,再销往市场,加工后的燕窝,每克的价格可能比直接从印尼进口的燕窝价格要低,但总价已经比当初从印尼进货价格翻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其中的巨额利润,不言自明。尤其是所谓的“血燕”,由于国内一些民众对血燕的迷信,价格更是高出白燕的好几倍。
浙闽农贸年销燕窝达2亿
如此巨量的燕窝“飞”入中国后,食用安全怎样保障,无疑又暴露出一个个“燕窝黑洞”,同时对相关部门的监管也是一记重重地拷问。
据市工商部门介绍,省工商局召开“燕窝质量监测情况新闻发布会”后,全市各地积极行动,对各商场、超市、专营店进行全面排查,下架问题燕窝,引导社会舆论,保障消费者权益,并对相关血燕经销商展开立案调查。
然而,除了此次省工商部门牵头、全省联合行动对燕窝的大规模抽检外,日常中,我市相关部门对燕窝质量安全又是如何监管的?昨天,市工商局有关人员向记者介绍,他们负责对流通领域的商品质量、食品安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监测,并公布监测报告。由于财政拨付的监测经费有限,不可能对流通领域所有的食品进行检测。因此,工商部门每年都会有一个检测计划,重点检测对象为被政府确定重要监管的商品,在一段时期内消费者反映强烈有质量问题的商品,以及人身安全的商品,如饮用水、婴幼儿奶粉、儿童服装等等。由于燕窝属于名贵滋补食品,不属于大众消费食品,因此在近两年内,并没有列入工商部门重点检测的名单。而酒店出售的燕窝炖品的质量则由卫生部门把关。
在此次全省工商部门对燕窝大抽检,温州市工业科学研究院检测中心是负责检测的六家检测机构之一。据该中心的管主任介绍,目前国内尚无燕窝的相关标准,检测机构只能依照国家强制性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对亚硝酸盐进行检测,此外,由于公众普遍怀疑血燕染色,因此,该中心还对色素进行了检测,目前,除了发现亚硝烟严重超标外,尚无发现染色剂成分。
由于燕窝相关标准的缺失,加上目前燕窝市场的监管常常空白,为奸商炮制“血燕”留下了巨大的空子。
消费者仍在继续担忧
昨天上午,本报记者分别走访了位于苍南灵溪镇的温州浙闽农贸综合市场和位于平阳萧江的平阳县华东农贸综合市场。
据温州浙闽农贸综合市场的负责人许经理介绍,该市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一直有商家出售燕窝。近几年,燕窝生意逐年看好,其中血燕占了市场份额的大部分。前两年,该市场燕窝批发生意的总销量都达到了近2亿元人民币。然而随着“问题”血燕的曝光,近两个月该市场的血燕全部整顿下架。市场里几家大的燕窝经销商,仅存货损失就在一千多万元左右。
而平阳农贸综合市场的负责人黄琳告诉记者,由于该市场主要批发西洋参为主,所以受“问题”燕窝的影响并不大。
血燕出事,殃及白燕。记者在灵溪镇的温州浙闽农贸综合市场里看到,许多店家的门口依然打着“某某虫草燕窝行”的牌子,但是所有的店里都找不到燕窝的影子了。“就算白燕也没人买,摆出来也是没人过问。”有店家如是说。该市场甚至有店家认为血燕出事,对他们的燕窝生意是毁灭性的打击,认为此后再也不会有燕窝市场了。目前,还有个退货问题困扰着这些批发商,近日有不少消费者来退货,而他们也需要把货品退回广东的商家。这几天,批发商可是忙得焦头烂额。
温州抵岸燕窝年仅4公斤
血燕事件的曝光,给消费者以沉重打击。部分消费者最担心的还是,已经吃了这些含有极高亚硝酸盐的“问题血燕”后,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会怎样?
下个月即将临盆的准妈妈胡女士对记者说:“血燕不合格的报道出来以前,我整整吃了5个月的燕窝,而且只吃血燕,想想都觉得害怕。”
此次抽检的血燕产品由于亚硝酸盐超标而100%不合格,肚子里的宝宝会有影响吗?“短期的偶尔吃几次,人体会自动清除。”市三医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张红萍说,如果经常食用亚硝酸盐含量超标的血燕,也要注意累积效应,短时间看不出什么问题,时间长了可能就存在风险。张红萍表示,正常产检可以筛查出大部分的不健康胎儿,孕妇不必过分紧张,如果觉得身体有不适情况,要及时就医。她也强调,长期以来,商家宣传燕窝有很多神奇的疗效,孕妇尤其不应该盲目迷信,最重要的是合理搭配饮食,从多种渠道摄取营养。
让胡女士烦心的还有另一件事:“家里还有一大盒的血燕,只吃了一小片,可以退换货么?”记者了解到,相比问题曝光头几天商家的应对不及,目前市区大部分商家对血燕退换货都采取较为积极的态度。“只要消费者手里有血燕的购物发票或者相关凭证,不管是不是属于此次抽检的不合格品牌,都可以去门店进行退换货。持有燕窝炖品消费券的顾客,可以调换鱼胶、海参等其他等值产品。”记者昨日咨询多家市区燕窝专卖店、炖品阁和药房,均得到类似答复。
市工商局“12315”热线工作人员昨表示,目前尚未接到针对血燕的投诉。他们强调,消费者手头如果有血燕产品,可通过省工商部门官方网站比对,也可拨打“12315”热线查询已购血燕产品是否在不合格名单上。如属于抽检不合格批次的产品,可凭产品销售票据,找经销商处理。市民也可到有法定资质的鉴定机构,对手头的血燕产品进行检测。消费者如有疑问,可拨打12315咨询或投诉。
之前,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郑宇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燕窝全部依赖进口。其中马来西亚是最大的燕窝进口国之一。而进口食品要进入流通渠道,必须先过海关,经出入境检验检疫合格之后,才能准予销售。
如今仅苍南一个市场的燕窝年销售额就达到了2亿元,那这么大量的燕窝均是从什么途径进入温州市场,检验检疫是否合格?昨天,记者电话咨询了温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据了解,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于燕窝进口,有明确的质量标准要求。此外,国家强制性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严格限制食品添加亚硝酸盐。
据温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卫生与食品处处长郑文陆介绍,自去年8月至今,抵达温州口岸的燕窝,只有两批共四公斤,且是白燕窝。根据国家相应的法规标准,对该两批白燕窝的致病菌,如霉菌、沙门氏菌,以及双氧水、二氧化硫、亚硝酸盐等含量进行了检测,两批燕窝均不合格。其中,第一批为去年8月份抵达温州口岸,为2公斤,检查出霉菌、沙门氏菌和用于漂白的二氧化硫均超标,检测为不合格,后就地销毁。而第二批抵达温州口岸的燕窝是去年11月30日,也是2公斤,检测出霉菌和亚硝酸盐均超标,后做退回处理。之后,就再也没有燕窝送检。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