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十九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四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的2011年“世界水日”主题是“城市用水:应对都市化挑战”,2011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严格管理水资源、推进水利新跨越”,我省确定的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严格水资源管理,建设生态文明”。
每年的今天,世界各地都以不同形式开展纪念活动,目的是增强人们的水忧患意识,牢固树立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观念。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牢牢把握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实施了“515”:防洪、水资源保障、农村饮水等一大批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初步建立了具有防洪、排涝、供水、灌溉、发电、旅游和生态保护等综合功能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但必须清醒看到,我市水利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薄弱,洪涝灾害频发、局部地区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的问题还依然比较突出,而且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加快推进,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资源管理、节约和保护,保障城乡用水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仍然是当前一项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
一、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强水资源保障能力
今后几年我市水利基础设施仍将处于大建设、大“补课”的发展阶段,我们要紧紧抓住中央1号文件出台的战略机遇期和“十二五”高速发展期,以加强瓯江下游和飞云江、鳌江、楠溪江等流域治理为重点,突出控制性工程、堤防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面提高防洪减灾综合能力。大力加强水资源保障工程建设,提高对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调控能力,实施百万农民饮水安全工程,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切实抓好水生态环境整治和水土流失治理,突出珊溪库区水源地保护和水土流失治理,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土地保障。
二、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提高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
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必须多措并举,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落实用水计划管理,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审批管理。二是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大力发展现代节水农业。倡导文明的生活模式和消费模式,普及推广节水器具和设备,形成节约用水保护水环境的良好社会风尚。三是建立水(环境)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加强重要江河和供水水源地的水质监测,从源头上防止水污染的发生。
三、突出抓好水环境整治,全力推进生态水利建设
生态水利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水利建设必须融入人水相亲、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理念,满足时代对水利建设提出的多样化要求。精心谋划河道整治,结合城镇防洪工程建设,营造亲水空间,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使重要江河及平原河网形成滨河风光带。突破以往水、山、人、文、景分离的单一做法,实现水利与园林、防洪与生态、亲水与安全的有机结合,把河道、水库、引水渠建设成清水走廊、亲水乐园和旅游胜地。
四、坚持依法治水,维护我市良好的水事秩序
依法治水是依法治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保障。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水法制建设,大力推进依法治水工作,严格依法办事,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浙江省水资源管理条例》等涉水法律法规的各项规定,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制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维护法律的权威,规范全市的水事秩序;加大水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力度,加强水法规宣传,全面提高全社会的水法律意识,增强全民的水法制观念,为水资源管理、节约和保护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治水患、兴水利、保水源、优水景”是各级水利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将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利益作为首要目标,把群众需求放在优先领域,把群众满意作为根本标准,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水利工作。同时借此呼吁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关心水利、支持水利,爱护水资源、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促进水资源永续利用,让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保障温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支撑和保障。
作者为温州市水利局局长
——纪念第十九届“世界水日”、第二十四届“中国水周”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