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保是目前国内唯一承办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金融机构。中国信保温州办事处的地方不大,二十来个工作人员,大部分是年轻的80后。
这些年轻人却是贸易风险管理专家,为温州12%的出口货款安全护航,是300多家温州企业的“保护伞”,而这些企业恰是温州出口贸易的中流砥柱。
事实上,这些年轻人是国家外贸风险管理机构的末端神经,他们身后连接着国家外贸风险管理中心,有着全球庞大的信用数据系统,联结着一批结算、法律、财务、金融的专家。仅今年上半年,他们就顺利帮助我市29家出口企业,从海外“赖账”买家手中追回4000多万人民币的货款。
拓展保险服务领域,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是温州金改12项任务之一。最近,温州市政府出台促进外经贸发展的“十条意见”,加大对小微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扶持力度。
金改的“窗口”下,不少人也许对金融保险如何助力实体经济感到困惑。中国信保温州办事处却已经有了方向,践行的正是金融助力经济肌体的模式。“信用缺失下,我们更要用国家信用给企业强身健体。”中国信保温州办事处负责人周毅说,他们计划做得更多。
转嫁风险
就是提升竞争力
风险,是对外贸易拓展无形的掣肘。
百年前,英国人在扩张为贸易霸主的进程中,就率先做出由政府作保,助力本国企业转嫁风险的贸易策略。中国人,只在最近的十几年才真正掌握这一武器。
中国制造附加值相对较低、替代性强,在结算、付款、货款追收方面往往是买方市场“一言堂”。外贸企业苦苦挣扎于“不赊销等死、赊销找死”的两难困境。
2001年,为鼓励和支持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国务院决定成立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用国家力量化解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信用风险。3年后,温州有了自己的办事处。
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周毅到了全新领域,从银行转战保险业。一开始并不为人所理解,周毅看到温州企业对出口信用险、对国际贸易金融工具的陌生,而这种陌生,也反映出温企在海外贸易中的劣势。
“国家信用作保,你订单的货款出风险,国家来买单、我们来追债。”周毅反复强调,扭转劣势需要借助“国家力量”。出口信用险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与出口退税、出口买方信贷并列,是我国支持对外贸易发展的三大政策工具之一。有国家财政与国家信用为后盾,出口企业胆子大、底气足,也具备更大的抢单优势。“国家通过保险把内力输送给企业,在金融危机的特殊时期,我们甚至愿意适当亏损,支持出口。”周毅并不讳言。
退税降低出口成本,不难理解。保险,如何创造利益?精打细算的企业最初想不通。
温州五洲进出口公司主营注射器出口,一直有稳定客源,每年有一两千万美元的出口额,对信用保险最初也比较陌生。中国信保授信后,五洲赊账额度提高,不仅货款稳稳落袋无忧,此前犹豫难决的订单也可以大胆拿下;甚至通过专业的资信评估等手段,他们有底气可以给老外更大额度、更长的放债时间,当然也可以相应提出更高的报价。如此一来,收益远远超出保费支出。
2008年世界金融局势变化,有了保险支持,五洲顺利向巴西等风险较高的新兴市场进军,如今出口额成功突破5000万美元,晋升全国该行业出口前十名,且是其中唯一进入前十的贸易公司。“如果没有‘保护伞’,我们肯定做不到。”五洲的老板这样感慨。
从冷遇到追捧,不少企业现在都改变了对出口信用险的态度。信保的年轻人也成了各家企业拓展贸易的咨询师和风险管理的“外脑”。
政策扶持
助力拓展新市场
每年,数以亿计的“温州制造”,伴着风险流向全球各地,然后换成货币流回温州企业。但政治、经济、金融、社会形势一直变化,贸易循环可能随时打断,货款也可能一去不返。
这便是中国信保应运而生的时候。
今年我市一家电器企业对俄罗斯出口价值500万元产品。该俄罗斯买家一直有很好的交易记录,买家付款很及时。然而这一次,买家却以资金紧张为由迟迟拖欠货款。
接到客户报案,中国信保温州办事处的郑达辉等人马上跟踪此事,开展客户情况调查、追债风险评估、追债实施。一份份资料汇集到他们手中,他们发现该买家向国内20多家公司采购,涉及乐清企业10余家,其中4家已投保,涉案金额千余万人民币。通过对买家施压,7月他们顺利从对方追回了货款。
周毅办公室的墙上,贴着一张全球风险地图。近200个国家,由红至青、由深至浅标注着9种不同颜色。非洲、拉美这样的红色区域、风险最高;西欧这类淡青色区域、风险最低。凭借庞大的数据库,地图上有不良记录的买家就会被列入“黑名单”,通过与律师合作联合供应商对买家起到震慑作用,投保企业也能用风险地图为贸易做参谋。
今年上半年,我市出口总额83.2亿美元,同比增长2.1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增速6.9个百分点,出口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8.9个百分点,是我市除2009年金融危机外,十年来出口增速同期的最低点。在信用危机和传统市场疲软的背景下,向非洲、拉美、中亚等地拓展新市场成为当务之急,出口信用险的角色尤为重要。
不久前,央视《经济半小时》比较了温州与东莞外贸增长的不同路径,节目分析东莞成功来自两方面,一是政策扶持企业转型效果好,二是成功开拓新兴市场的贡献。
“温州企业为什么不能有效走出去?”周毅自问,风险是重要原因;新兴市场无一例外,是风险版图上高危的红色区域。“如果能引导企业使用信用险,就可如虎添翼。”
事实上,从国家到地方,出口信用保险一直被视为助推出口的首要政策。早在2009年,出口信用保险便列入国务院常务会议6项稳外需政策之首;同年温州也推出80%保费补贴政策,鼓励企业投保。
今年,我市新出台的促进外经贸发展“十条意见”,提出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可获得最多30%的补助。虽然补贴力度与其他地区仍有距离,周毅相信政策扶持,将可能带来新转机。
信保版图
力求创新突破
当下,温州企业面临信用危机的特殊环境,不少外贸企业受困于 “有单不敢接,有单无力接”的尴尬。
“不敢接”是担心风险,“无力接”则是难于融资。而这也正是“金改”的待破坚冰。
在金融改革十二项任务中,有一项提到:拓宽保险服务领域,创新发展服务于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的保险产品。这句话启发着温州的信用保险业务可以有新突破。
为支持小微企业“走出去”,中国信保温州办事处开启了中小企业出口简易承保模式,一改过去一张保单复杂的流程,用打包方式集约授信。作为小微企业出口收汇风险保障方案,覆盖企业因国外买家破产、拖欠、拒收等商业风险和买家所在国贸易管制、外汇管制、战争等政治风险造成收汇损失。
“我们就是以海关数据为依据,根据大数法则简单化操作,为小微企业出口投保提供更多便利。”据统计,至今已有135家企业受惠,累计报损金额836万美元。
针对企业融资难,他们也有了新想法。
“我们本来就是促成贸易的很好工具,除了保障风险、开拓市场之外,有一个天然的衍生功能是便利融资。”周毅相信,企业融资难的核心问题是“担保难”,如何解决这一难题?中国信保可以借温州金改的特殊背景,尝试产品创新,进一步丰富产品内涵。如果金融改革契机中保险业能有什么突破,周毅希望,能从他们这里开始。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