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由温州大学生物资源与生物多样性研究所、温州市金洲动物博物馆共同承担的《温州市森林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日前通过验收。这项历时三年的调查显示:温州市目前现存陆生脊椎动物361种,其中两栖类29种,爬行类51种,鸟类242种,兽类39种。
现存的物种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种和二级保护动物37种;浙江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36种;而且还发现有41种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63种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43种被列入《濒危野生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19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温州市森林生物多样性调查显示:泰顺的森林里,有黑麂留驻;永嘉的大山深处,有金钱豹出没;楠溪江的溪滩上,有鼋在爬行……然而,与17年前的调查相比,温州市还是少了148种物种——
本报记者 翁卿仑
优雅的白天鹅,在温州路过;整个东亚只有30多只的卷羽鹈鹕,在温州驻足;金钱豹、黑麂等生猛的野生动物,至今还在温州的森林里出没……也许你不相信,在离城市的不远处,温州的森林里,还存在着很多珍稀物种。
本月15日,市林业局组织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浙江大学等有关单位的专家对温州市森林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项目进行验收,本报记者也有幸目睹了由温州大学生物资源与生物多样性研究所所长张永普教授、温州市金洲动物博物馆馆长刘鸣等人承担的《温州市森林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的结题报告。本次调查研究的工作人员在2008年1月开始进行野外调查,历时近三年,共发现温州市陆生脊椎动物361种,其中两栖类29种,爬行类51种,鸟类242种和兽类39种。
比17年前的调查
少了148种物种
本次调查,发现温州陆生脊椎动物361种,与17年前温州有关部门组织调查比较,物种少了148种。
“其实并不是说这17年间,温州的陆生脊椎动物就少了148种。只是说,这148种野生动物,曾经在温州境内出现过,也许是一百年前在温州出现过,也许是50年前出现过,而这次调查中我们工作人员没有发现。没有发现的原因也有很多,也许是这个物种迁徙了,也许是真的在温州境内没有了,也许只是我们工作人员的调查能力有限而没碰到。但是,它们却可能还存在。”对于温州境内陆生脊椎动物物种少了这么多,温大教授张永普如此解释。
张永普介绍,曾经登记在案,本次调查却没有发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10种:东方白鹳、黑鹳、朱鹮、中华秋沙鸭、金雕、白肩雕、猎隼、白颈长尾雉、白鹤、华南虎。其他减少的物种包括秃鹫、豺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7种;大杜鹃、小杜鹃等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23种等。
“新发现”4个物种
鼋时隔25年重现
本次调查,在温州新发现了四个物种:福建大头蛙、天台蛙、短尾鹱(hù)和白眉鸫(dōng)。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鼋(yuán),是时隔25年后于2010年7月再次在温州发现。
本次主要参与鸟类调查的刘鸣介绍,所谓“新发现”,也许过去就有在温州出现,只是名称不对或者大家没有关注到。比如白眉鸫是刘鸣去年夏天在市区景山上发现的,当时他用弹弓打下了一群鸟中的一只。他拿回家仔细观察,发现正是书上记录的白眉鸫。而短尾鹱的发现更具戏剧性。那是2007年的夏天,一场台风过后,家住市区桃源居的一名市民在家中发现了一只受伤的鸟。这位好心的市民将鸟送到动物园,动物园的工作人员起初以为这是灰燕鸥,后来才明确鉴定是短尾鹱。“短尾鹱属外海鸟类,在城市里出现这种鸟,只能说明它是被台风打进来的。”刘鸣解释说。
关于用弹弓打鸟,刘鸣专门做了解释。他说,研究人员出于研究的目的,捕猎物种中的一个个体并不会对整体造成影响,但普通市民一定要爱鸟。
这些物种很珍贵
大家一起来保护
温州目前现存的物种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鼋、黄腹角雉、金钱豹和黑麂等4种;二级保护动物有大鲵、小天鹅、虎纹蛙等37种;浙江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36种;而且还发现有41种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63种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43种被列入《濒危野生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19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温州现存的4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黑麂在泰顺、永嘉有发现。黑麂属鹿科麂属哺乳动物,是麂类中体型较大的种类。体长100~l10厘米,肩高60厘米左右。黑麂是中国的特产动物,分布范围十分狭小,仅见于浙江省,栖息于海拔为1000米左右的山地常绿阔叶林及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灌木丛。金钱豹在永嘉及文成有发现踪迹。金钱豹又称豹、银豹子、豹子、文豹。体态似虎,身长1米以上,体重50千克左右。头圆、耳小,全身棕黄而遍布黑褐色金钱花斑。金钱豹是一种大型食肉兽,身体强健,行动敏捷,能跳善爬,性情凶猛狡猾甚至能猎食鹿等大型动物,爬树本领非常高。而黄腹角雉目前在泰顺乌岩岭自然保护区中发现存有400多只。鼋的发现是在去年的7月,渔民在永嘉楠溪江中捕获并送交永嘉渔业局,经鉴定为消失多年的鼋。鼋是爬行动物,外形像龟,生活在水中,短尾,背甲暗绿色,近圆形,长有许多小疙瘩。淡水龟鳖类中体形最大的一种,体长为80—120厘米,体重50—100千克左右,最大的超过100千克。
这些物种不该出现
大多是因随意放生
本次调查中,工作人员还发现了不少人类活动带来的一些外来物种,张永普称之为外来物种入侵。“外来物种进入新的环境中,由于没有天敌的存在,以及外来种普遍具有的适应性和繁殖力等竞争优势,将在新的环境中对原有物种造成威胁。”张永普教授解释说。温州市目前发现的外来两栖爬行动物主要有牛蛙、泰国虎纹蛙、大鳄类、巴西龟等。其中巴西龟是一种繁殖力和适应力极强的物种,人们把它作为宠物来饲养,部分个体还被放生到自然界中,如今在楠溪江流域、温州一些水库、池塘、放生池均有发现;鳄鱼,在乐清、泰顺、平阳、瑞安等地偶有发现。张永普说,巴西龟和鳄鱼常作为观赏动物进行交易,并被随意抛弃或被动物爱好者购买后随意放生。外来物种如不能很好处理,随意放生,会对本地野生动物造成极大的威胁。
晒晒物种家底
发现温州陆生脊椎动物361种
上篇
文成龙麒源深山里的野生猕猴。
近日,本报记者就餐桌上的“野味”问题对我市境内不少“农家乐”做暗中调查,结果发现泰顺、永嘉、文成等地的不少“农家乐”都打着“野味”的旗子来招徕顾客。而这些野味里,就有不少斑鸠、虎纹蛙、黄麂、穿山甲等保护动物。当然,记者也从一些动物保护热线部门了解到,其实温州市民的动物保护意识,每年都在提高。如今,几乎是每天,温州都至少有一只受伤的动物被市民送来救治。
在农家乐餐桌上
黄麂是最常见的野味
也许你没见过黄麂,但你至少在电视里见过鹿。其实黄麂长得就很像最温顺的鹿。黄麂可能是近两年最多被端上泰顺“农家乐”餐桌的野味。
而关于黄麂,我市接收动物救助的市动物园动物管理科和我市“绿眼睛”环境组织都有辛酸的回忆。温州市动物园动物管理科副科长郑国柱介绍说,去年动物园总计接收了80多只野生动物,大部分都是猫头鹰、夜鹭、猕猴等动物,黄麂也是其中一种。而几乎所有市民送来救助的黄麂,都是至少断了一条腿的。“它们都是被山里的盗猎者用捕兽夹夹过的。大部分的黄麂送到了我们这里,大多活不过半个月。活得最久的一只,也只有存活了半年。因为黄麂特别胆小,太狭小的活动范围很容易让黄麂受惊撞墙而死。最让我们伤感的是去年年初送来的一只母麂,由于失血过多已经奄奄一息。我们检测到它还怀了一只小仔,马上倾注了所有的人力进行救护,用了很多种药,打了很多针。拖了一个月之后,母麂还是死了。抚摸它身体的时候,我能感觉它肚子里的小仔还动了一下。”说起这段往事,郑国柱显得很伤感,作为一名动物救护者,他希望每只动物都健康地活着。
最受伤的盗猎
是捕兽夹和电捕
据“绿眼睛”工作人员白洪鲍介绍,目前温州让野生动物最受伤的盗猎方式就是捕兽夹和拉电网。“尤其是深山里的电网,只要是路过的飞禽走兽,一律被电死。有关部门一定要加大执法力度。”
当然,就政府层面而言,近几年我市林业部门对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还是力度很大的。2008年6月26日,在温州市林业局的主导下,温州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正式成立;仅2010年9月份至今,我市各地就出动了执法人员489人次,清理野生动物驯养殖场所24处,清理野生动物经营加工场所13处。而就在本月11日,由我市森林公安局发起的“利剑1号”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统一行动,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210人,检查宾馆、饭店、酒楼、农家乐等90多家,野生动物活动区域10处,现场收缴或扣留野生动物230多只(条),国家二类保护动物黑熊熊掌1只、穿山甲0.5公斤。
“然而,光靠政府部门对野生动物犯罪的打击是远远不够的,群众的自觉举报和抵制吃野味更重要。”“绿眼睛”发起人方明和说。
如何让鸟儿
继续在湿地留驻
“我们在三垟湿地里再也见不到鸿雁和鸬鹚了。至于温州湾湿地,白鹳、黑鹳等,都在陆续消失。原来有3000多只留驻在温州湾的黑嘴鸥,如今也只剩下了千把只。”刘鸣说,有些物种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正在温州境内消失,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事实。
张永普介绍说,温州市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致危因素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里,2008年我国南方的雨雪冰冻灾害天气、2008年和2009年台风期间出现的持续降雨天气,都对温州的陆生脊椎动物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而人为因素里,人类活动的间接影响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要比直接影响更剧烈:“近年来生态旅游广泛兴起,温州市在这一时期也相继成立了多个省级和市级森林公园。如果森林公园开发不当,会使得生存在该地部分陆生野生动物迁徙或消亡。各种旅游活动或噪音都会干扰野生动物。如乐清雁荡山,大量宾馆和旅游项目的增加,水资源过度利用,以至于溪流枯竭,两栖动物难以生存,上世纪90年代一些常见的蝾螈、华南湍蛙、花臭蛙等栖息于溪流中的蛙类数量急遽减少。”
而方明和也呼吁有关部门在温州湾等湿地内部划定一定范围的保护区以保护栖息其中的鸟类:“说出来可能很多人不信,但是,天鹅、卷羽鹈鹕、黑嘴鸥等等跟黄腹角雉一样有保护价值的候鸟都在温州湾出现过。在东亚地区仅存30余只的卷羽鹈鹕两年前的冬天还悉数出现在了温州湾,而今年,数量要少得多。”张永普也在报告中指出,近年温州的滩涂围垦严重破坏了湿地鸟类的栖息地,以至于大量迁徙鸟类减少。
专家支招:
三种方法保护野生动物
市动物园动物管理科副科长郑国柱对温州市民近年涌现的对动物的保护热情很感慨,他回忆说,去年9月,有个市民看到路边有人在叫卖千年甲鱼,觉得这只甲鱼怪可怜的,特地花了2000多块钱买过来送到动物园,结果一经鉴定,是属国家二级保护的山瑞鳖。这位市民送来山瑞鳖之后连姓名都没有留下就走了。然而郑国柱也提醒广大市民,第一、碰到有人当街叫卖野生动物,最好的办法是不要买、不要吃。一旦买下来了,反而助长了对方的犯罪之心。第二、遇到深山里有人私设捕兽夹和电网,第一时间打电话通知林业部门或者报警。第三、遇到受伤的野生动物,第一时间拨打我市动物园和“绿眼睛”的救助热线,第一时间送往相关救助部门。如果你有能力给受伤的动物喂食,尽量给它提供食物,如果你没有动物救助经验,请不要勉强。
而“绿眼睛”环境组织负责人方明和认为,目前在温州,群众的监督力量已经成为野生动物保护的主流力量,如今“绿眼睛”平均每天都会接到一个市民打来的动物救助热线。所以,在方明和看来,保护野生动物的最好办法就是,碰到有人非法盗猎和非法贩卖野生动物,广大市民应该拿起电话,第一时间拨打热线或者监督电话,“当然,最好是用手机偷偷拍下彩信作为证据。有关部门也最好出台一些奖励市民举报的措施。”方明和说。
盗猎依然猖獗
保护野生动物任重道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