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世博班车”,给温企带来什么?——盘点2010温企嫁接盛会喜与思

2020年12月18日 10阅读 来源:温州日报 2010-12-31 00:00:00

本报记者 吴勇

近日,因为牵手上海“世博会”的成功经历,温企均瑶、忠成数码又双双结缘西安“世园会”。从世博会到世园会,人们为温企每一次挤上盛会班车而倍感欣喜。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温州品牌也因嫁接盛会,获得极大的媒体曝光,一夜之间知名度陡增。

不过细心的人会发现,真正的主角其实还是屈指可数,疑问随之而来:轻工基础如此深厚的温州,为何独独几家企业总能“傍上”盛会,却落得众多企业看热闹?历数温企嫁接盛会,有何可取经验?

把握机遇需实力开道

澳珀的家具、爵帅的制服、大益的LED灯、浩博的坐椅……这些“默默无名”的温州中小企业也是第一次在世界大舞台上崭露头角。瑞立、正泰、均瑶等温州大牌企业挺进上海世博不足为奇,可这些中小企业是如何“傍上”盛会的呢?

把握机遇,自然需要实力开道。“为了这一刻,我们准备了三年。”浙江聚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诸建平表示,从2006年进入LED产业开始,三年时间内,聚光科技攻克了两个核心难题后才得以进入世博会预选名单。同样,此次我市服装企业奥奔妮牵手世博会主题馆,也是因为他们已有2001年赞助中国跳水队公开赛,2004年赞助(雅典)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队服装等经验。

其实,许多耳熟能详的大牌都曾靠“傍盛会”起家: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伴着中国女排在决赛上3:0横扫对手,当时在国内几乎没有任何销量的健力宝自此踏上 “民族饮料第一品牌”的铿锵征程;1990年,在世界屋脊上,随着身穿“李宁”运动服的李宁从达娃央宗手里接过亚运圣火火种,创业不到半年的“李宁牌”才称得上真正诞生。

入驻世博背后,更有温企用厚积薄发的坚忍重新站起来。爵帅董事长叶超莹曾因设计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礼仪服装遭受网友非议,但他把指责视作鞭策。他说,如果当初经不起打击,一蹶不振,爵帅或许已被舆论秒杀。看来,“傍盛会”的压力也并不是任何人都能承受,中小企业除了实力,还要有执着与信念。

“温州元素”并不多见

记者曾参与2010年的世博会报道,原本想寻找世博会上的温州元素,可几天逛下来,却无法辨识“温州”元素。平心而论,温州元素在此届世博会上并不多,也没有给世博提供多少新鲜的“养分”。参博的温企则是静下心来、谦恭地向世博学习,不仅吸收最新科技,更要接轨最前沿的理念。正是这份谦虚的学习之心,使得忠成数码,这家第一次参与世博的温企获得评委组的广泛好评,并获得随后世园会的特许授权商资格。

忠成数码这次获得了世园会数码产品、玩具、礼品、宝石类四大类产品特许经营授权,得益于在上海世博会的良好表现。“此次世园会合作伙伴的认定,是在世博会的合作企业中筛选出来的”忠成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晓斌告诉记者。正是持续的积累以及口碑的累积,忠成数码完成了由被授权方演变成授权方角色的升级,初步签下了200万台生产订单,将可给公司带来2亿元至4亿元的销售收入。

从直接的商业价值分析,参与盛会往往并不意味着是笔好买卖,不过,借力奥运营销,不少温州品牌就实现了自我提升。“奥运赞助商的品牌效应很强,尤其是国外客户,他们普遍认为赞助奥运不是一般企业能做到的。”曙光集团董事长朱诗力说,曙光集团利用奥运赞助商身份,加大国际市场的开拓。奥康集团品牌规划中心总监罗会榕认为,奥运会也是企业全面整合资源、提升品牌影响力的最好平台。根据中国品牌研究院去年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受益于与奥运牵手,奥康集团的品牌美誉度上升了8.63%。

如何调整角色定位

均瑶已经是盛会上的老主角了,而热销的海宝,再次证明均瑶创意产业化的成功。人们纳闷的是,玩转创意经济的均瑶却是不玩“创意”的。“与其说,均瑶玩的是创意,不如说,均瑶是在经营‘创意管理’。”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金一语道破。看似有点玄乎的“创意管理”,在王均金口中却是一个个再实际不过的问题,需要及时予以克服。而正是均瑶对“创意”、“品牌”、“设计”、“营销”、“渠道”等链条都实行了不同程度的外包,才使得自身角色完成转化。最终真正捏在手心的,则是对各环节的综合配置、无缝链接,在不断锻炼“创意管理”,形成竞争力。

反观温州产业,虽然虚拟经营已广为采用,不过更多的外包形式,还仅仅体现在生产领域,创意外包、技术外包、资讯外包、网络外包等各种形式的外包和整合形式还不见遍地开花。而更重“围墙”外的资源整合,应该成为温州企业经营的新思维。

从被授权方演变成授权方,吴晓斌表示也将走上同样的路途。拿到四个类别的授权,忠成数码的首要责任已经不在单独关注于生产品质这个领域,而是转向对生产商的筛选与管理,完成对“创意”、“品牌”、“设计”、“营销”、“渠道”等链条的再造。

热词解释:2010年里,世博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不少温企也由此搭上了“世博班车”。通过依附高曝光度的盛会来提升知名度与美誉度,已经成为不少企业惯用的营销策略。尤其是对于温州特色轻工产品来说,借助世博等盛会“班车”,直达终端消费者,成为不少中小企业寻找脱颖而出的敲门砖。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