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吃什么,怎么吃?

2020年12月21日 10阅读 来源:温州日报 2010-11-11 00:00:00

一次又一次的食品安全事件,击溃了很多人对自己辨别能力的自信心。名牌又怎样,“三鹿”曾经也享誉全国;“省优” “部优”又怎样,多少认证给钱就能买。信任崩溃后,一些人只好把价钱看成唯一“靠谱”的标准。

上海市食品添加剂协会曾做了一次调查,他们从全市十几个早餐小摊点上买了油条样品,送到检测机构检测,结果发现90%以上的油条铝超标,严重的甚至超标10倍以上。铝超标的食物可能引起老年痴呆,还会影响儿童智力发育。

在温州,油条也是许多人早餐桌上的主角之一。

随着《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管理办法》的出台,但愿我们不再需要为“吃什么”和“怎么吃”而烦恼。

吓出来的商机

有需求就有商机。最近几年,超市里“有机”产品的货架越来越大,连身在其中的从业者,也禁不住感叹有机农业发展的速度。“有机农业”也是西风东渐的产物,不过在很多起步较早的国家和地区,有机农业用以吸引顾客的卖点,与中国内地完全不同。

从事有机农业的台湾人曹多柔就有明显的感受,这几年她每年到上海考察市场,发现市场上有机农产品的品种越来越多,生产商数量也快速增加。在台湾,曹多柔的农场通常去白领集中的大都市写字楼做营销,因为白领们关注环境,他们宣扬的是,有机农业不会污染生态环境,选择有机农产品,是为了把清洁的家园留给子孙后代。

而在上海,大多数消费者选购有机产品,图的是安全,有机食品的吸引力在于,吃进肚子的东西没打农药。

趁着大众对食品安全担忧之危,有机农业迎来了“大跃进”。近几年,在上海郊区,开始涌现了一种新生意,有机蔬菜农庄。他们种植有机蔬菜,承诺不施放化学农药,每周定时向城市送菜。这些庄园规模有大有小,距离市区有近有远。他们打出了各式的经营招牌,“体验农户农活”、“吃有机蔬菜”、“新鲜蔬菜送货上门”。

目前中国有机农作物与普通农作物的价格差距,高于很多国家。德国的有机蔬菜比普通蔬菜贵20%,台湾的价差在60%-70%,上海市场上有机蔬菜比一般蔬菜要贵2-5倍。尽管如此,有机蔬菜还是越来越被消费者接受。“从2000年起,我们的销售额每两年翻一番。”这家有机农场负责人说。现在,这家农场每天生产有机农产品3吨,主要通过大型超市卖场销售,送菜到家的服务则只针对VIP顾客。

在快速发展的有机食品行业内,相关的服务也随之诞生。一家叫做“智耕农”的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家机构的工作,是搭建有机农业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教育并帮助消费者选择可以信赖的有机农产品。事实上,面对琳琅的有机农产品,很多消费者无法相信它们真的“有机”,多种多样的认证也无法取得消费者的信任,这家机构事实上是在认证之外,试图建立消费者的信任体系。

超市卖场,如今也把对食品安全的保障承诺,作为同业竞争的新武器。在上海一家卖场里,把一包冰冻童子鸡放在自助终端机上扫描条形码,终端机屏幕上就会显示这只鸡的所有生产信息。“养殖户:杨小华。养殖地:江苏东台许河镇东进村”。屏幕上有杨小华的照片:一个中年男人,站在自家鸡舍外。除此以外,水质报告、饲料检测报告、包装材料证书等资料的扫描文件,也能够通过终端看到。

活在激素中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家已发现植物性雌激素数十种。很多天然的植物性食品都含有雌激素,比如我们常吃的大米、大豆、芝麻、豆浆、红薯、柚子等本身就含有植物雌激素。在一些营养品,如雪蛤、蜂王浆、羊胎素中也含有雌激素。但这些雌激素含量和人工注射到动物身上的激素比起来,它们相对安全。

近年来,国内医学界开始注意到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存在和不良影响。媒体的报道中,喜欢将这类起恶性干扰作用的物质称为“环境激素”。

“比较专业的名称是‘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s)’。”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中西医综合研究员,长期从事儿科内分泌疾病的高级专家蔡德培纠正道,EEDs是环境中存在的能干扰人类或动物内分泌系统诸环节并导致异常效应的物质。环境污染,特别是由洗涤剂、农药及塑料工业向环境排放的物质及其降解产物可产生一系列的EEDs。“EEDs可以有一些潜在的激素的活性,但不是真正的激素。它能和人体内的激素受体结合,引起类似激素的活性。但首先要强调,这种活性是比较弱的。现在的问题是,环境中不是只存在一种东西的污染,同时存在几十到上百种污染物,它们之间会发生协同作用。这个作用就比单一的要强得多。”

EEDs,例如废气、废水、废渣、农药等,这些当年排放的或者现在治理得还不够的污染物,在环境中客观存在。饮用了受污染的水,或从这种水中捕捞上来的水生生物,以及进食了受污染的土壤上长出来的植物,人体内就可能会含有一定量的EEDs。

“但是这并没什么可怕,不必造成恐慌。其实我们每个人体内都会有,只不过浓度比较淡。EEDs与儿童性早熟的确有一定的关系。但必须要说明,凡是发病的孩子,首先其接触EEDs必定相对较多。其次是个体差异所致,患儿的基因背景与正常孩子不同,他们对EEDs的敏感性明显较高,这点非常重要。”蔡德培说。

在已经被确认为EEDs的上百种物质中,由洗涤剂、农药及塑料工业等向环境排放的物质居多,其中农药就多达数十种。“国外已有大量的文献报告,大多数种类的EEDs往往同时具有拟雌激素作用和抗雄激素作用的双重活性。在女性EEDs可作为假性性早熟的直接病因,而对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提前启动的真性性早熟患儿,EEDs则可成为其发病的重要促进因素。”蔡德培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