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翁卿仑
曝晒的烈日下,一道棕色的影子从草坪上飞奔而过,越过障碍、直奔目的地……
“好狗!好狗!”一位皮肤黝黑,浑身透着干练的英武之气的年轻人,连连击掌称赞,仿佛在哄一个小孩……
那道棕色的影子,是一条4岁的警犬。而他,则是温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警犬训导员章华健。
此时,警犬亲昵地将头伸过去,在章华健的腿上蹭着,乖乖地趴下来。
与警犬相伴已经有13个年头了,而章华健也正因为主持温州市公安局的警犬训练工作,获得了“浙江省优秀青年卫士”的称号。在他的团队里,有30多位和他一样的警犬训导员,在大罗山脚下一处僻静山谷,默默地奉献着。他们的奉献,使我市的警犬技术近10年来一直保持着国内领先的优势。
“魔鬼”训练
扎根深山半个月
8月初的午后,在大罗山脚下,一处300来平方米的草坪上,市公安局刑侦支队警犬管理大队里的警犬训导员们正在烈日下训练警犬。
主持警犬训练工作的,正是去年获得“浙江省优秀青年卫士”称号的训导员章华健。33岁的章华健,在20岁那一年,从中国刑警学院警犬技术专业毕业,就分配到市刑侦支队担任训导员。他说:“这里的狗把一生都献给了公安事业,而我把青春都献给狗了。”
眼下正值高温天气,章华健为了训练警犬的耐热性,每周二、周五下午都要和10多名训导员拉着警犬顶着烈日往大罗山上跑。警犬通常要保持一定的兴奋性,所以,上山途中警犬是小跑着的,训导员自然也都一对一跟着小跑。炎热的午后,训导员们很容易就汗流浃背。每次他们都要如此在山上走两个多小时。
“每一条警犬的训练对我们来说都是一项行为控制工程,我们就是工程师,除了消耗体力、脑力,还要附加感情。打个比方,强化警犬的行为就像一个底部被扎了一个小洞的纸杯,你要不断往杯里注水,杯子才能保证一定的储水量,一旦注水停止,就漏空了。”章华健解释了警犬训练原理。狗是有灵性的动物,和警犬相处的日子里,训导员们还必须付出感情,才可能达到训练效果。
眼下,警犬基地的王育行、金锡衡、陈立贵等几名训导员正好带着警犬驻扎在永嘉深山的一个山头。他们训练的是警犬的气味追踪科目。因为几头警犬的该科目已经发展到较高阶段,需要进行气味追踪的延时训练,所以必须找人迹罕至但又环境复杂的场所。深山无疑是训练的极好场地。据介绍,优秀的警犬经过训练,一种物体的气味经过3小时后它依然能沿途分辨出。眼下,他们训练的正是延时3小时的气味追踪训练。
山里的条件是异常艰苦的,训导员们住的是被村民废弃的老屋,连电都没有,吃饭喝水都变成需要克服的困难。然而,他们却在这样的地方一呆就是半个月。天气炎热,为了保证训练效果,每天早上,他们在凌晨3点多就要起床,然后独自一人在漆黑的深山里走过各种地形复杂的草丛,把训练警犬的东西藏好。早上6点多,他们领着警犬,让警犬根据气味找出同样的路线、找到藏匿的物品。
正是他们耐得住寂寞、倾注感情、付出汗水,训练出了一批优秀的警犬,才使我市警犬在各类案件侦破中屡建奇功。
创新科目
快速破案成经典
2008年,我市警犬管理大队率先在华东地区着手进行“警犬对人体血迹气味的搜索和甄别”课题研究,章华健成为课题的组织者。“警犬的血迹搜索主要是利用犬类比较灵敏的生理条件,比如犬能辨别不同DNA的血液,而嗅觉分析能力是人类嗅觉的一百万倍。”章华健解释说,训练的时候,他会不断变换场景,将血液分别滴在泥土、墙面等不同附着物上让警犬搜索,同时血液的浓度、新鲜度也不断进行变换。该课题经过反复使用,已得到显著成效,尤其是在命案现场中的使用,尤为突出。2009年“10.20洞头抢劫杀人案”中,警犬利用血迹搜索直接抓获案犯,案发不到5个小时就顺利破案。这个被评为南京片区经典案例的破案“高手”,就是刑侦犬聪聪。
那天凌晨2时半许警犬基地接到出警指令,警犬训导民警刘琳丰携带刑侦犬聪聪火速出动,于3时20分到达案发现场。听取了现场勘察人员的初步案情介绍后,刘琳丰立即带着聪聪开展血迹追踪工作。聪聪充分嗅认嗅源后立即向西北方向的巷子追去。追出约10米左右,发现地面上有多处血迹,聪聪表示出兴奋认定与现场血迹同一,又前追300米左右,到达一居民小区入口。然而由于小区内车辆行驶及行人走动致使迹线气味受到破坏,造成了聪聪的脱线。
刘琳丰当即抓紧时间将警犬重新带回到小区入口,再次付与血迹嗅源并加以强化,聪聪的兴奋性立即提高,穿过小路径直向小区花坛追去。当聪聪穿插经过小区花坛时,果然在路面上再现遗留血滴。由于洞头县城地形复杂,而且海腥味较重,聪聪不时脱线,刘琳丰又带领它重新强化嗅源,如此反复,最后聪聪终于兴奋地向附近住宅区内的一栋居民楼楼梯追去,爬上楼梯直达四楼右侧套房门口。该套房为四室一卫格局,每室摆放6张上下铺床,当时约有20人居住,聪聪在房间门口兴奋异常,徘徊数秒后,径直朝房内追去,进入卫生间,在洗漱台上发现有被清洗的遗留血迹。然后,转身出门进入卫生间隔壁房间,对着近门一侧床铺凶猛吠叫示警,床上一男子蜷身闷在被子里不敢出声,追捕民警勒令该男子起身接受检查,男子刚起身民警就发现其身上有伤口,并有清洗过的遗留血迹,遂确认其为犯罪嫌疑人并迅速将其控制。经审问,该男子承认其抢劫杀人的犯罪事实,至此,一起杀人抢劫案件在不到5小时的时间内顺利告破。
警犬聪聪,也由此荣获“功勋犬”称号。
人犬情深
年迈警犬安乐死
每个训导员一生都会训练很多警犬。但是也难免多次面对曾经战功赫赫的警犬,有一天会身老病死。
迪哩,曾经是省内唯一一只“功勋犬”。2001年,公安部在南京举行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全国警犬专业大赛时,由章华健训练的迪哩就一举获得冠军,并荣获“功勋犬”称号。
迪哩出生于1995年。1997年6月,刚参加工作的章华健到公安部所属的云南昆明警犬基地选中了它,并花了三个多月时间将它训练成缉毒犬。1999年,4岁的迪哩正式投入缉毒工作。当时,市公安局缉毒支队与苍南县公安局缉毒大队在龙港一旅馆抓获一毒贩,缴获部分毒品。警方怀疑毒贩家中仍藏有海洛因,但缉毒警察将其家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有找到毒品。这时迪哩出马,仅3分钟就在毒贩家二楼发现了毒品。
多年来,迪哩先后100多次深入一线缉毒,出色地完成任务,战果累累。最能显示其天才嗅觉的是一次羊圈找毒,那次警方得到线索,一伙外来人员在市区双屿的一个拉面店里进行毒品交易。警方包围后实施查毒,一无所获后将目光集中在面店后面的羊圈上。但是羊圈里都是羊的排泄物和草食,民警无法进入,就算进入也难以查找。最后迪哩上来了,它在羊圈里绕了一圈,各处嗅闻,不一会便对着羊圈中一块大石头狂吠。警察翻开石头,底下压着块羊皮,掀开羊皮,一包海洛因现形了。
15岁的迪哩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长眠在了温州大罗山脚下的警犬训练基地里。步入晚年的迪哩老眼昏花,一身重病。今年年初,为了减轻它的痛苦,警犬管理大队决定对它实施安乐死。迪哩走了,章华健亲手在警犬基地内,挖坑将它埋葬。一周后,警犬管理大队在基地为迪哩立下墓碑,上书:“一级功勋犬迪哩。犬种:昆明犬。出生地:昆明……”碑文称,“迪哩出警、参与各类涉毒案件搜查300余次,协助侦破毒品案件100余起,为温州公安打击毒品犯罪立下了不朽功绩。”
为一只警犬立碑,这在我省还是首次。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