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方明和,野生动物的守护天使

2020年12月10日 10阅读 来源:温州日报 2010-12-16 00:00:00

本报记者 翁卿仑


时间:12月8日中午,天气晴朗。

地点:苍南县青少年宫一角的绿眼睛环境组织办公室门口。

一个纸箱子里,突然探出一个金黄色的蛇头,蛇信微吐。一位高高瘦瘦的年轻人在纸箱旁蹲下,从箱子里抱出一条重约10多公斤的黄金蟒,小心地抚摸着,然后将它抱进办公室的保温箱里。那动作,温柔得如同怀抱婴儿。

他,就是被众多媒体称为“中国环保组织最年轻的掌门人”方明和。10年前,16岁的方明和创办了绿眼睛环境组织。如今,26岁的方明和朝气蓬勃,但,他的眉宇间却多了一些淡定、一些坚毅、一些执着。

就在国际志愿者日,方明和站在了第八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奖颁奖仪式上,他获得“第八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并当选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常务理事。这应该是在12月5日这个国际志愿者日里,温州的志愿者们收到的最好礼物。

(一)起步:

前辈的鼓励带来动力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一个16岁的少年历经10年成长,成为中国民间一个成熟环保NGO(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的负责人,仅仅有激情燃烧和热情似火,是不够的。若要成就一番事业,还必须有一颗执着的心!

方明和从小就对动物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念中学时,他收集的有关环保方面的剪报,就有一万多份。通过报刊杂志,他读到了可可西里武装反盗猎的事迹,被深深感动。“原来英雄就在我们身边,他们就是环保主义者。”他总觉得自己也要做点什么。

2000年5月的一天中午,大雨。方明和正急急忙忙回家。突然,他发现前面有个中年男人背着一把猎枪、提着一个笼子。笼子里是一只奄奄一息的黄麂,脖子上有两个滴血的弹孔。于是,他就悄悄地一边跟踪一边找公用电话打110报警。

然而接警的警察对这种有关野生动物的案子也没有经验,方明和急切地在电话里说:“他身上有枪,枪你们警察总要管吧?”

方明和终于等到了民警出现,然而,那个猎人却已经逃之夭夭。此时,16岁的少年浑身湿透,心生懊恼。

黄麂脖子上那两个滴血的弹孔,深深刺激着少年的心。方明和开始试着给那些宣传环保的杂志和全国各大环保组织的老前辈写信,诉说自己的困扰。让他没想到的是好几家杂志社的主编都回信了。最让他感到鼓舞的是收到了我国著名环保人士、梁启超之孙梁从诫先生的亲笔回信。信中说,一个16岁的少年拥有这样的觉悟,让他很受感动。但是环保的道路是漫长的,绝非一个人的力量可以完成。很多老前辈都给了方明和鼓励,同时告知了他一些方法,如成立环保组织、向更多的人宣传环保理念等。

2000年11月,12名中学生在方明和的倡议下,创立了青少年自然考察队。2001年加入国际环境教育项目“根与芽”时,正式更名为绿眼睛环境组织。“绿眼睛”,对命名者方明和而言,其用意是非常纯真的:绿,是环境的主题;决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2001年,方明和的人生中有了很多第一次。这一年,“绿眼睛”的小成员们走向街头、走进野外,通过DV、数码相机等设备偷拍下盗猎者作案的经过,从猎人的枪口下挽救下了无数小生命。这一年,17岁的方明和带领着“绿眼睛”捧回了全球环保最高荣誉之一——国际“福特环保奖”,他成了该奖项设立以来获奖的第一个中国青少年;第一次坐飞机去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奖……

那是一段环绕着光环般的记忆。

(二)拯救:

从护士鲨到小夜鹭

文章开头提到的黄金蟒,原本是一位瑞安女生的宠物。因为马上要出国,向“绿眼睛”求助的。“绿眼睛”的工作人员白洪鲍将黄金蟒接了过来。“星期一,我们在瑞安市放生了一对猴子母子;星期二,我们在永嘉县放生了一条白头蝰(剧毒蛇);今天晚上,我们还要去温州接一只刚被市民解救下来的猫头鹰。”记者刚进“绿眼睛”办公室的时候,方明和就介绍说。

这样的拯救和救助,是“绿眼睛”常态行动。

相信大家都会对去年发生在广州的“拯救护士鲨”行动记忆犹新。护士鲨是国家保护动物,所属的目是外形差异最大的鲨鱼目之一。当时,在广州环市东路一家酒楼,一头长三米、重200公斤的大鲨鱼将成盘中餐,其皮、翅、肉、骨就将被做成鲨鱼宴摆上餐桌,七十多位食客通过高价预定享得口福。获知此消息,民间环保志愿者开展了“拯救护士鲨”行动,引起了媒体的持续关注。最终刀下留鲨,护士鲨“移居”广州海洋馆内的广东省水生野生动物救护基地,由专业兽医师和饲养员代为护理、调养。但很少人知道的是,方明和及其“绿眼睛”成员正是这个行动的主力。

有一次,方明和在苍南龙港镇调查野生动物被偷猎状况,正遇上三名男子开枪打鸟,他立即向枪声方向冲去。“不要命啦,你不知道我在开枪打鸟吗!”一名男子向他大吼。方明和不理会打鸟者的吼叫威胁,在枪声里拍下了他们偷猎的照片,向当地林业部门提供这三名男子偷猎的确凿证据。联合国和平大使珍·古道尔博士了解到他的这些事迹后,感动地说:“方明和,确实是个非常勇敢的孩子!”

2006年,永嘉县乌牛镇杨家山村的深山中,6个盗猎者在夜鹭栖息地偷猎了1000多只小夜鹭,当他们用一辆小四轮车往山下运送时,被村民们截获。嗷嗷待哺的小夜鹭被放归后由于没有生活能力,眼看只能坐以待毙。本报“党报热线”获悉后立即派记者赶往现场采访,看到那些被放回的小夜鹭并没有被它们的父母领去,而是蜷缩在灌木草丛里,没有食物,正坐以待毙。第二天,一篇题为《谁伸援手救救小夜鹭》的报道见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方明和得知后,带领“绿眼睛”的志愿者和其他热心人士一起展开对小夜鹭的抢救。他们和村民们顶着烈日上山搜寻,将小夜鹭重新找回进行人工饲养。最终,由本报发起的历时25天的救援小夜鹭大行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007年,四只天鹅在迁徙途中停留在福建省某市,其中一只天鹅被杀害。方明和得知后和志愿者们立刻采取紧急行动,在天鹅迁徙地搭起简易帐篷,吃泡面和干粮,开始长达12天的24小时全天候守护天鹅行动。与此同时,及时向林业部门举报并协助林业公安对天鹅失踪一案进行调查,一周后,杀害天鹅的凶手在家中落网。

(三)坚守:

享受梦想成真的快乐

这10年,方明和常常感受着梦想成真的快乐,也感受着常人无法体会的光鲜背后的痛楚。

虽然10年来“绿眼睛”获奖无数,但是直到2003年,“绿眼睛”依然是个没有“身份证明”的民间草根组织。

如果“绿眼睛”要得到进一步发展,必须要尽早解决“身份”问题。2003年夏天,方明和开始频繁走访苍南县有关部门。为此,他还放弃了当年的高考。在他多方奔走和当地一些部门领导的推动下,2003年,“绿眼睛”终于成为浙江省第一个正式在民政局登记注册的民间环保组织,“绿眼睛”从此走上了专业NGO运作的道路。现在,苍南很多家长教育不上进的孩子时会冒出这样的话:“你如果不好好读书考大学,除非你能做到像方明和那样!”

然而10年的坚守也并非易事。最突出的就是经济问题。一个NGO要正常运转,需要一些专业的工作人员,而一旦成为正式的工作人员,就不得不考虑自己的生计。方明和粗粗算了一下,到目前为止,已经有25个专职工作人员先后离开了“绿眼睛”,现在依然在坚守的专职工作人员还有三个,常驻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办公的白洪鲍、常驻福鼎办公的朱昌藏、还有常驻苍南办公的方明和自己。每一个初来“绿眼睛”的成员都信心十足,充满理想。但是,作为NGO,“绿眼睛”有限的收入,让这些热心环保事业的年轻人最终都不得不选择离开。

目前,“绿眼睛”的收入来自于三部分,1/3来自政府部门的资助、1/3来自他们申请的各类公益基金会的基金支持,还有1/3来自社会大众的捐助。“一个NGO要正常运转,我们鼓励‘政府购买服务’这样的模式。目前,温州政府部门对我们的支持还是比较多的。就这一点来说,温州有关部门对于NGO的支持意识是走在全国前列的。然而基金会的支持和各类社会捐赠,都是无法估计的,可能很多,也可能很少。所以我们常常今年的经费预算完成了,第二年就不知道要等到哪一天才能进行预算。”方明和说。

“当然,我相信每个危机总会被解决的。10年下来,我们也遭遇过不少挫折,过去我的性子很急,常常和队友们在办公室里争吵到流眼泪。现在我们都成熟很多了。”说这些话的时候,方明和的表情里透露出年轻人身上少见的淡定从容。

(四)扩张:

开通华南首条“动物110”

2003年,方明和在苍南成立“绿眼睛”野生动物救助站,当年“绿眼睛”全年救助市民提供的野生动物是20只,之后几乎每年这个数字都翻一番。2009年2月,“绿眼睛”开通了华南野保热线(“动物110”)4008805110,接受华南地区野生动物非法贸易举报及野生动物保护咨询工作。这是国内民间组织开通的第一个野保热线。同年,“绿眼睛”救助的野生动物个体达到了360多只,这还不包括由执法部门转交的罚没动物。而今年,“绿眼睛”平均三天救助两只野生动物。

这些数据足以说明“绿眼睛”在方明和等人的经营下,在温州民间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而对于方明和来说,他工作中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和大家一起将救助的动物一起放飞大自然。“看着一个被囚禁的个体一下子飞向了蓝天,对我的心是一种释怀,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了。”方明和说,即使有时接到热线,对方告知动物已经死亡,“绿眼睛”的工作人员也会去接,因为他们的行为承载了人类对于其他物种的爱,也可以减轻对方的心理负担。

然而扎根于温州民间的“绿眼睛”,方明和并没有把它只局限于温州地区。2008年开始,方明和把目光望向更广阔的华南地区,他在福建、广东、海南等四个沿海省份设立项目点,这些地方是野生动物黑市贸易猖獗的地区。在广州海珠区,他设立了一个办公室,由两个专职人员负责,他们分别是华师大和广州工业大学专业领域的毕业生。广东的“绿眼睛”组织,如今除了对广州的野生动物非法贸易、自然生态等方面进行调查,还承担了企业环保方面的第三方审核,可以说是专业领域的权威。而随着野生动物保护的常年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的领域,“绿眼睛”也一直走在全国领先地位。

方明和本人,也早就开始在寻求与国际NGO接轨的道路上迈出了自己的脚步。今年11月,他受东南亚野生动物保护执法网络的邀请,花了20来天遍走曼谷、昆明、广州等地,为“绿眼睛”接下来与对方的合作打下基础。而去年年初前往老挝中部森林的考察,也让他对环保的范围从野生动物扩大到了更广大的领域。在老挝的老虎保护区,他看到森林大片被砍伐,木材被运往中国加工家具;他看到老虎被猎杀,皮肉被随意丢弃在路旁,而虎骨被运往中国酿制“虎骨酒”。这些体验,让方明和感觉到,环保是一个比保护野生动物更广大的领域,“绿眼睛”应该是做好野生动物保护专业化的前提下,涉及更多的环保内容。

方明和透露,本月“绿眼睛”将启动由阿里巴巴发起并提供资金的有关浙江省水源地保护公众参与的项目。环保领域的不断拓展,已经让“绿眼睛”从最初只是动手阻止盗猎者杀害野生动物的民间组织转变成一个成熟、独立的环保NGO。而曾经是“中国环保组织最年轻的掌门人”的方明和,也将带领着“绿眼睛”不断往专业化、国际化的道路迈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