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闭幕。众多文艺工作者济济一堂,回顾总结近5年来的文艺工作,探讨繁荣温州文艺事业的大计。这5年,我市广大文艺工作者潜心创作,各个艺术门类都出现了一批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优秀作品,其中不少作品于国内外获奖,在全国和全省的影响和地位都达到了新的高点。
书法
《百家百集系列丛书》
集温州当代书法大成
下个月,我市书法界将为书法家陈步宣先生举办个人书法展览,祝贺老人90大寿。而在陈步宣先生看来,寿礼其实已经提前送到——《温州书法:百家百集系列丛书》中的《陈步宣作品集》,由西泠印社出版发行。
《百家百集系列丛书》的编纂出版是近年来温州书法界的一件大事。整套丛书由市文联和市书法家协会合编,共计100册,选入100位当代温州最具实力的老中青书法家的书法篆刻作品,《陈步宣作品集》是其中一册,陈步宣先生也是此次入选《百家百集系列丛书》书法家中年纪最大的一位。
“《百家百集系列丛书》,可以说集温州当代书法大成,各界关注度很高。预计到今年底,整套丛书能全部出齐。”温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张索的书桌上,摆放着已出版的我市著名书法家何元龙、马亦钊、吴永龙、陈出新、萧耘春等人的作品集。经过约两年的筹划,自2008年起,《百家百集系列丛书》分五辑由西泠印社陆续出版。其中,每辑20册,每册集中展示一位书法家的书风。
“入选《百家百集系列丛书》的书法家,在专业实力、社会贡献上均有突出表现,这是我们选人的标准。林剑丹、张如元、陈忠康、汪廷汉、潘一见等名家的作品集,年底也将问世。”张索介绍,入选《百家百集系列丛书》的书法家中,不仅有前辈长者,新生代优秀书法家也比比皆是,像徐强、陈胜武、林峰、朱乒乓以及不到30岁的最年轻的梁世鲍等等。
《百家百集系列丛书》从主体上反映了“清正典雅”的温州书风,但也不乏个人风格,整套丛书兼具可读性与观赏性。
从内容上看,有的选择抄写古文名篇,有的誊写个人书信、诗文;从作品形式上看,有手卷、对联、条幅、扇面等;每位书法家作品集的书体也多种多样,有的从头至尾是一种书体,有的则篆、隶、草、行、楷等书体相继展现。
“《百家百集系列丛书》全部出齐后,我们计划在杭州举行发行仪式,并拿出600套,赠予全国各大图书馆、书法机构及书法名家。这样的展示、交流,可以让更多人知道温州有不逐时风、清正文雅的书法群体,能够很好地提升温州公众文化形象,这也是我们书法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张索说。
近5年来,我市书法家入选全国展览220人次,获奖25人次;入选全省展览比赛494人次,获奖54人次,无论是参展、获奖数量都居全国、全省同类城市之先。
2009年7月,温州市青年书法家徐强、林峰、邱朝剑三人囊括了“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展”的三个书法类一等奖,卿三彬和朱晓海的作品分获二、三等奖。同年12月,徐强、卿三彬、林峰、邱朝剑、张煦阳、吴志仲、张金国七人入围兰亭奖书法展,其中徐强获“中国书法兰亭奖”,这是书法艺术的最高专业奖。
书法启蒙教育是青少年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良好途径。据统计,目前温州有3万余中小学生,在课余时间正式学习书法。2009年“浙江省第一届中小学生兰亭奖书法大赛”中,温州获得团体第一的好成绩。
这几年,书法界相继举办了马公愚、马孟容、方介堪、苏渊雷、张鹏翼、陈铁生、陈云谷、王荣年、弘一大师等名家纪念展览、学术研讨、作品集发行、遗作捐赠等系列纪念活动,挖掘整理名家的书法理论、生平年谱、学术思想、优秀作品。
“瓯越书风——温州11县(市、区)书法巡回大联展”;国庆60周年书法大展;温州·湖州、温州·丽水、温州·福鼎书法交流联展等10余次重大展览,使温州城翰墨飘香。
看点
《百家百集系列丛书》的编纂出版是近年来温州书法界的一件大事。
大事记
音乐
出征“奥林匹克”
合唱团夺金凯旋
第一次参加世界合唱比赛就夺得金奖,温州大学女生合唱团指挥叶文辉直呼“出乎意料”,“不过考虑到合唱团成员良好的基本功和之前的艰苦训练,这次取得好成绩也在情理之中。”
今年7月,第六届世界(绍兴)合唱比赛在绍兴举行。温州大学女生合唱团、温州市合唱团二团、温州市少艺校男童合唱团等10支来自温州的合唱团体,登上这个被称为合唱界的“奥林匹克”活动的舞台,与来自其他国家的顶尖团体同台竞技。
温州大学女生合唱团参赛前,刚刚组建不到三个月。合唱团的成员均是来自温州大学音乐学院的学生,经过两个半月的训练,她们就走上了赛场。姑娘们演唱的《山在虚无缥缈间》《孤独的树》《樱花》和用温州话演绎的《李有松》,以总分81.38分取得女声组金奖。此外,在本次赛事中,温州市少艺校男童合唱团荣获儿童组锦标赛金奖、温州市合唱二团获民谣组银奖、平阳昆阳好歌合唱团获混声组银奖、蓝登艺术合唱团获民谣组铜奖。
“温州是参加本届世界合唱比赛队伍最多的城市之一。”温州市合唱协会会长邹跃飞谈到,此次参赛的10支合唱团队年龄层涵盖了中小学生、中青年及老年等不同阶段,反映出合唱艺术在温州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目前全市拥有40多支具有一定水平的合唱团队,不少团队在全国、全省最高级别比赛中崭露头角:
今年10月,我省规模最大的中小学生艺术活动——第二届中小学生合唱节落下帷幕。温州外国语学校、温州市实验小学、平阳水头一小、市二中、市实验中学、市职业中专、鹿城区白鹿少儿等19支合唱团在五个组别中都荣获一等奖。在本届比赛上,温州合唱团金奖数和含金量均属全省之最。
三年一届的“群星奖”,是我国群众文化的全国性最高政府大奖。今年首次将合唱比赛纳入其中。温州市合唱团作为全省唯一的参赛合唱团队,与其他省的29支合唱团角逐。最后,温州市合唱团不负众望,继收获了中国合唱节金奖、央视青歌赛合唱比赛优秀奖、中国音乐金钟奖合唱比赛金奖之后,又一次荣获全国性政府奖,实现了他们冲击全国性合唱大赛“大满贯”的理想。温州市合唱团也是全国唯一一支获得所有国家级最具权威性合唱比赛“大满贯”的团队。
挖掘、提炼15首民间原生态歌曲参加首届江浙民歌演唱大赛,《乞鸟歌》、《白象塔下的思念》等8个节目荣获金奖。歌曲《水墨村庄》荣获第六届全国“四进社区”文艺展演一等奖,《春到农家》、《醉秋》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
温州歌手个人演唱演奏佳绩不断:相继获得中国流行音乐“金钟奖”青年歌手大赛金奖、第二届长三角青年歌手电视大赛金奖、省第六届音舞节专业组美声表演一等奖等多个重要奖项。个人音乐艺术活动频繁,举办了多场个人钢琴演奏、独唱等活动。
看点
大事记
合唱艺术在我市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美术
重大题材创作
被浙江美术馆收藏
打开中国工笔画长卷《南宋御街繁盛图》,仿佛走进了800多年前的临安城,透过墨色,我们依稀听见了御街上熙熙攘攘的喧嚣声,马蹄、器乐、锣鼓、鞭炮,还有那清湖河中悠悠的摇橹声,众安桥边恋人喃喃的私语声……
高80厘米、长860厘米的《南宋御街繁盛图》上,1115个形态各异的人物活动其中,艺术地重现了南宋首都临安南北主干道御街(今杭州中山路)的繁华风情。为制作这鸿篇巨制,我市画家戴宏海花费了3年心血。2009年8月,《南宋御街繁盛图》在浙江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荣获银奖,奖金30万元,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市美术作品从未有过的重奖。
2006年3月,浙江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启动,受邀创作者几乎涵盖浙江省最优秀的画家。创作工程以浙江7000年的发展历史为主线,通过创作100件左右美术作品,艺术地再现浙江历史及其风云人物,再现特定时代下的文化精神。其中重大历史题材作品60件,重大现实题材作品40件。最后,确定我市画家戴宏海创作重大历史题材作品《南宋御街繁盛图》,张兆鑫、陈旭海创作重大现实题材作品《激情岁月》。
“画这幅画时我碰到过许多困难,也背负着巨大压力。比如御街上有什么店?叫什么名字?这些都要去查证,因为毕竟是历史题材。还有,大家期待《南宋御街繁盛图》成为《清明上河图》的姊妹篇,如果我的画和900多年前的古人相比差很多,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啊。”
为了把《南宋御街繁盛图》画好,年过花甲的戴宏海在创作这幅画的三年间,干脆住在了单位(温州书画院),平均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画画之外,还需要寻找历史资料、阅读古籍、到杭州实地调查,在此基础上,绘画出构思图,并交艺委会、题材组专家评审,定初稿……
张兆鑫、陈旭海创作的巨幅版画《激情岁月》,在浙江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拿到优秀奖。《激情岁月》讲述了胡耀邦与大陈岛青年志愿垦荒队的故事。这幅版画创作也用了两年时间,两位画家多次到大陈岛访问当年的垦荒队队员,四处搜集素材,数次赴杭州审稿修改,为求静心创作,还特意将画室搬至离温州市中心20多公里远的郊区乡村。
《南宋御街繁盛图》和《激情岁月》,如今已被浙江美术馆收藏,它们将被更多的人欣赏和关注。
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温州画家的作品入选国家文化部、全国美协主办的全国美展71件,获奖9件,其中获全国铜奖1件,优秀奖8件;入选省文化厅、省美协主办的省级美展431件,获奖71件,其中获省金奖1件,银奖11件,铜奖15件,优秀奖44件。
美术展览活动丰富多彩。温州美术界引进承办了2005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顾生岳速写作品展、中国当代版画名家作品展;主办了有影响的”尽精微·致广大”温州·宁波小幅美术精品联展、晋京联展和学术研讨会,以及市美协会员大展、瑞安历史文化名人诗词画意百图展、温州绘画文学作品联展、温州女画家美术作品展等30多个群体美展,积极支持美协会员举办多场个人展览。
看点
《南宋御街繁盛图》(局部)。
《激情岁月》(局部)。
大事记
文学
三部作品今年入围
鲁迅文学奖终评
今年,温籍作家有三部作品入围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终评。作为我国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三年评选一届的鲁迅文学奖,虽然引来争议不断,但多数能够入围鲁迅文学奖的作品,无疑还是有着较高审美价值的优秀之作。
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共有7个门类的1009部作品参评,经过反复审读、讨论和比较,通过多轮无记名投票,130部作品最终进入终评。温籍作家入围终评的作品分别是:张翎的中篇小说《余震》、吴玄的中篇小说《陌生人》、王手的短篇小说《推销员为什么失踪》。
天灾来临的时候,人是彼此相容的,因为天灾平等地击倒了每一个人。可是天灾过去之后,每一个人站起来的方式,却是千姿百态的。《余震》讲述了经历灾难者内心深处的强烈余震:唐山大地震中,一个年轻的母亲在面对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的绝境下无奈选择了牺牲姐姐而救弟弟,这个决定改变了整个家庭的命运,让幸存者陷入一个震后32年的情感困境。《余震》这部作品也因为被冯小刚搬上银幕,拍成《唐山大地震》而为更多的人所了解。
吴玄的《陌生人》塑造了属于中国的一个新的文学形象——陌生人。作品树立的陌生人形象是现代人在孤独迷茫中探求的文学典型形象。评论界认为,作品标志着中国的先锋文学已经走出了模仿的稚嫩,开始收获创造的成果。《陌生人》被业界评价为“先锋文学的复兴”。
《推销员为什么失踪》里,作者描绘了一个在浙南经济大潮中尝试进城经商搏击的农民形象,是温州模式的文学解读。“温州模式用文学形象立起来,很厚重。”浙江作协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郑晓林认为王手是很成熟的温州作家,“王手的作品都是放在温州的,这是他的自然地理也是文学地理。”王手现在仍然勤奋,基本上每年会在全国大型文学刊物发表四到五篇作品,他说自己在文学创作上也没什么野心,但“总会希望写出自己喜欢,大家也能记住的作品。”
中青年小说作者继续保持强劲势头,作品不断在《收获》、《人民文学》等重要期刊频频亮相。《林斤澜说》《树巢》《零年代》《一段心灵史》等长篇作品,《金属心》《责任人》《给我一个借口》《子虚先生在乌有乡》《伪经济书》《本命年短信》《自备车之歌》《软肋》等中短篇作品,或被选刊转载,或入选年度选本,或登上“中国小说排行榜”,都引起了国内文学界的热议。
“温州文学现象”成为评论家们谈论和研究的话题,2006年《江南》杂志以整本篇幅刊出温州作家作品专号,邀请国内著名作家、评论家召开“温州文学现象研讨会”。今年《人民文学》杂志社、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等单位联合主办“文学的温州现象”研讨会,对我市五位作家的创作状态和作品给予中肯的评介。此外,王手小说研讨会、东君长篇小说《树巢》研讨会、钟求是长篇小说《零年代》研讨会也相继举行,都在文学圈内引起了不小反响。
温州诗歌创作群体活跃,领军人物近年来引人注目,温州当代诗作发表刊物的层次之高,数量之多,受关注程度之深为历年来所罕见;“墨池吟坛”的诗词创作活动亦欣欣向荣,体现了我市作为中国山水诗发源地的丰厚文化底蕴。
看点
温州有着活跃的文学创作群。
大事记
更多门类 各有精彩
戏剧
南戏新编剧目《宦门浪子》和原创越剧《杨贵妃后传》参加中国首届越剧节获银奖;永昆《折桂记》获第三届中国昆剧节剧目奖,《琵琶记》获第四届中国昆剧节剧目奖;原创瓯剧《洗心记》获省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获省第十届戏剧节剧目大奖;原创越剧现代戏《温州女人》入选文化部2008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现代题材的重点扶持剧目、省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应邀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晋京献礼演出剧目。
我市50多家民间职业剧团的表演深受群众喜爱,市场订单长年不断,每年演出达2万多场,专业剧团亦努力拓展演出市场,提高艺术质量,在演出市场中起到了示范、导向作用。
摄影
温州摄影人参与高级别摄影展览比赛,获奖频频,在第22届中国国展,第12、13届中国国际展,第9届上海国际展,省第13届摄影艺术展中均夺得金牌,实现了国内摄影展最高级别的大满贯。
举办温州市首届摄影节、首届温州旅游风光风情全国摄影作品大奖赛、"百丈漈杯"全国摄影大奖赛等重要活动。承办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型图片展、纪念新中国60华诞大型摄影展,其中“光辉历程·精彩瞬间”图片展作品全部被温州档案馆永久收藏。出版了《影像温州》等30多本摄影画册。
舞蹈
承办了“金桥杯”浙江省第十六届国际标准舞锦标赛、"舞彩之星"市首届电视舞蹈大赛等有影响的舞蹈比赛活动。《山里的太阳》获第六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十佳编导奖,华东六省一市专业舞蹈大赛创作一等奖;《水映江南弄》、《闯海》获浙江省音乐舞蹈节创作一等奖,《玩具总动员》等一批少儿舞蹈连续获全国“小荷风采”舞蹈展演金奖。
在中国舞协举办的"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舞蹈教学成果首次集中展示中,由市舞协创作辅导、仰义乡民工子弟表演的《童谣里的星星夜》,作为浙江省唯一代表晋京演出,充分展示新农村少年儿童精神风貌,受到领导和专家的好评。群文舞蹈成绩突出,群舞《碗窑印象》获全国"群星奖"创作奖;《渔火》等9部作品获省“群星奖”金奖;《藤牌舞》、《贝壳舞》获省广场舞蹈比赛金奖。
民间文艺
先后承办了地域民俗文化传承保护论坛、中国节日文化遗产保护(温州)论坛,举办了2007中国剪纸艺术大赛、“剪纸艺术走向”主题研讨会。开展温州地方神信仰调查、村落民俗文化调查,出版《横洋村民俗文化调查》等一批民俗文化书籍。
工艺美术类优秀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全省重要奖项,5人获得全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1人获得全国“德艺双馨民间文艺家”称号。在第一、二届浙江省民间文艺“映山红奖”评奖中,我市奖项数量名列全省第一。
影视
以温州市广播电视总台、温州市电视剧制作中心和民营影视制作播出机构等单位会员为主要力量,先后组织摄制了《村支书郑九万》、《一代大儒孙诒让》等10多部电影、26部560集电视连续剧。电影《村支书郑九万》获全国和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和省电影"凤凰奖"。电视文艺片《永远的廊桥》获中国电视金鹰奖,20集大型纪录片《温州人》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
本版撰文 李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