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际常用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达到10%,或者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到7%,意味着该国(或地区)进入老龄社会。以此判断,温州市已经进入了老龄社会。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温州市总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71.17万人,占总人口的10.21%,开始进入老龄社会。
根据“浙江省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对策研究”课题组的研究结论,早在1987年,浙江省步入了老龄社会,而全国自1999年开始进入老龄社会。因此,在进入老龄社会的时间上,温州市滞后于浙江省平均进程8年,但比全国平均进程提前了4年。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2005年浙江省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2005年,温州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81.05万人,比1990年增长了42.03万人,年均增长率为4.99%,其增长速度快于全省平均水平将近1个百分点。
本世纪上半叶的温州将处于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之中,人口老龄化将是深刻影响未来温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和全局性问题,其对温州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产生活的深刻影响正逐渐显现。
温州长寿老人多,
农村老龄化程度更突出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社会经济、人民生活水平和国家人口政策的变化,温州市人口的再生产类型发生了两次重大的转变。
第一次是1949年~1977年,由高出生、高死亡、低自然增长转变到高出生、低死亡、人口快速增长。这次人口再生产模式的转变,在人口年龄结构上反映的是人口年轻化的过程。
第二次是1978年至今,由高出生、低死亡、人口快速增长转变到低出生、低死亡、人口低速增长。这次人口再生产模式的转变,在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上,表现出人口老龄化的过程。
老年人口是增加最快的群体。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突破百万。温州人口老龄化的加深主要是由于生育率下降而引起的少年人口比重下降造成的,属于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底部老龄化。但是,由于生育率进一步下降的空间很小,考虑到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温州人口老龄化在未来将主要表现为由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增加而引起的顶部老龄化,也就是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呈递增趋势,总人口呈现递减趋势。2001年以来,与老年人口比重不断增加相对应的是0岁~14岁少年儿童人口和15岁~59岁劳动力年龄人口比重的持续下降。
同时,老年人口呈现高龄化趋势。温州人口的长寿水平也高于浙江省平均水平和全国平均值,在相同老龄化水平下,温州的平均预期寿命比浙江省平均值高2岁~4岁,高龄化(即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的过程)与人口老龄化相伴接踵而至,成为温州人口老龄化的又一特点。目前,每7个老年人口中就有1名高龄老人,人口的高龄化趋势越来越显著。
另外,城乡老龄化程度的进展不平衡也是温州人口老龄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城市人口的老龄化程度明显低于县、镇人口。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温州下辖各县、镇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特别是大量的青壮年迁移人口和流动人口聚集城市,流迁人口是典型的劳动力型人口,劳动力年龄人口比重很高,流动迁移人口中劳动力年龄人口的比重高达83.22%,相应的少年儿童人口和老年人口的比重很低。流动迁移人口的这种特征,有效降低了城市人口老龄化程度,但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的老龄化问题。
平原、山区、海岛发展的不平衡引起的人口流动,还导致各地人口老龄化程度出现明显区域差异:鹿城区、文成县、泰顺县的老龄化程度稍高,瓯海区、洞头县、永嘉县、平阳县、瑞安市的老龄化程度居中,龙湾区、苍南县、乐清市的老龄化程度较低。
老人大多依靠家庭供养,
城乡养老需求差异较大
根据温州市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和实地调研资料分析,老年人口呈现出如下社会经济特征。
一、健康状况不尽如人意,女性健康状况不及男性
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把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分为身体健康、基本能保证正常工作生活、不能正常工作或生活不能自理、说不准4类。据统计,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口占56.15%,基本能保证正常工作生活的占13.97%,二者合计占70.12%;不能正常工作或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口比重为29.46%,还有0.42%的老年人口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说不清楚。男女比较,女性的健康状况更差,身体健康的老年女性比重仅占52.21%,比男性低7.52个百分点。
二、收入来源构成的性别差异巨大
男性和女性老年人均以家庭其他成员供养为最主要收入来源,劳动收入占男性收入构成的36.65%,而仅占女性的6.08%,退休金和养老金占男性收入构成的18. 05%,而仅占女性的8.95%,其收入来源和构成结构表明:第一,家庭养老依然是目前主要的养老方式;第二,老年人的收入主要依靠自己的劳动所得和亲属接济,而依靠政策和社会等福利性收入很不稳定且比例很低;第三,女性老年人对家庭和家庭其他成员的依赖程度极高,经济独立性很低。
三、男女老年人口婚姻构成迥异
从有配偶状况看,男性和女性老年人初婚有偶比重均最高,女性的再婚有偶比重略高于男性。老年人口的大部分是有配偶的,且多数为原配。
在单身老年人口中,女性以丧偶状态所占比重最高,达38.62%;男性丧偶比重为14.07%;男性老年人口中有6.13%是未婚状态,女性仅占0.06%。
四、老年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构成以文盲和小学为主
2005年的老年人口是1945年以前出生,旧中国的教育条件十分有限,反映在现在的老年人口,其受教育状况很差。女性老年人口的73.82%是从未上过学的文盲半文盲,男性老年人口的1/3是文盲和半文盲。
五、农村老龄人口中空巢率较高
调查显示,老龄人口空巢率较高,且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空巢率较高的一个直接原因是农村年轻劳动力人口进城打工,空巢老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来源受子女出外打工的收入状况影响,缺乏稳定保障,部分空巢老人陷入贫困;高龄、独居、久病卧床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问题日趋突出;缺乏医药支付能力,医疗保障问题比较突出;子女很少回家或通讯联络,老人精神生活缺乏慰藉,对生活不满意的比例升高。
六、城乡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存在差异
温州各区(县)间的社会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这决定了老年人在养老需求上存在较大差异。
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以及各县(市)部分经济发达乡镇的老年人更加关注自身价值的实现,部分有一技之长的老人乐于奉献、发挥余热,积极地投入到其所在社区或乡镇的老龄事业中,是老年人协会实现养老互助功能的生力军。
在养老需求方面,城市社区老年人主要集中在精神文化方面,希望政府在养老机构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帮助,以期更好地开展文体娱乐活动;农村居民主要集中在生活照料、医疗健康等物质生活方面。
老龄化全面影响社会经济,
多种养老模式将出现
人口老龄化不仅仅是老年群体面临的问题,更是全社会必须应对的问题,它将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重大而全面的影响。特别是未来30年内,人口老龄化将超前于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使多种经济社会压力接踵而至。
首先,人口老龄化将使家庭和社会抚养负担加重。
尽管家庭仍然是目前养老的主要场所,但由于受子女工作地点和时间的限制,许多照料工作会逐步从依赖子女转向社会支持。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高龄老人、病残老人和孤寡老人的数量会明显增加,只有1对老年夫妇和单身老人的家庭将会越来越多,再加上老年人口性别比的严重偏低,单身高龄老人(尤其是女性老人)将会明显增加,需要家庭成员外人员长期护理的老人增加,这必然加重社会的抚养负担。同时,养老保障的负担正日益沉重。
其次,人口老龄化使医疗和护理负担加重。
资料显示,温州城镇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80.30%,农村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69.03%,据测算,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一般是普通人的3倍~5倍。根据全国2005年的调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生活不能自理率为8.81%,按此推算,温州市目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口就达9万~10万人。
人口老龄化,还将使政府和企业经济负担增加,使传统的养老模式发生转变。
调查发现,温州市养老状况和老年人养老需求具有如下五个特点:一是居家养老是主要的养老方式选择,将近80%的老人希望居家养老;二是家务帮助是居家老人的基本服务需求,要求做饭、采购日用品、打扫卫生等服务的占60%以上;三是社区医疗服务是备受老年人关注的服务需求,有90%以上的老人希望得到就近或入户医疗服务;四是老年人购买养老服务的经济支付能力有限,老人的整体经济收入明显偏低,尤其是边远山区;五是机构养老是养老服务提供的重要形式,当照顾或护理需求增大、家庭缺乏足够照顾支持的情况下,机构养老集中式地承担大量老人的照顾或护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温州的养老模式将发生转变,需要政府积极适应形势的发展,努力建立内容适应市情的老年人供养方式。
到2030年,伴随着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空巢老人”的数量将会急剧增长,养老方式也将趋向多形式、多元化格局。“社区养老”、“公寓养老”、“毗邻养老”、“结伴养老”、“候鸟式养老”、“异地养老”“房屋置换养老”等多种养老模式都可能会应运而生。
在人口转变的过程中,总有一段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表现为少年儿童人口数量和比重的减少,老年人口数量和比重的增加,总抚养负担从负担少年儿童为主向负担老年人口为主转变,这个时期的前后形成了一个抚养负担最小的时期,被称为人口机会窗口。
早在1993年,温州市就已经进入人口机会窗口。1993年至2033年,这40年的人口机会窗口期,是人口负担较轻的战略机遇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养老社会保障体制的构建,创造了良好的人口条件。
40年弹指一挥间,10多年已经过去了,还有20多年的宝贵时间弥足珍贵。
如何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人口机会窗口期,制订实施科学有效的措施和策略,迎接即将汹涌而至的“银发浪潮”,考验着政府的智慧和能力。
温州市早在1995年就进入了老龄社会,滞后于浙江省平均进程8年,但比全国平均进程提前了4年。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市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由温州市民政局和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联合完成的战略成果——《温州市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和老龄事业发展战略研究》一书近日出版,为温州老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在林中小坐片刻,享受阳光。
主编:金丹霞 潘虹 本版摄影:陈翔
版式:丛丛 组版:杨凡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