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从“菜园子”到“菜篮子”

2020年12月10日 10阅读 来源:温州日报 2010-12-21 00:00:00

有多远?

——我市农超对接工作

启示和思考(下)

本报记者 潘颖颖 陈叶绿

芹菜的两条涨价路线图牵出两条迥异的流通链条。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农超对接”的流通链条,降低了流通成本,使蔬菜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低加价销售模式,无疑是实惠的。

实际上,国家商务部和农业部早在2008年12月就联合下发通知,鼓励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与鲜活农产品产地的专业合作社直接对接。近年来我市多家超市也加入了试点。“农超对接”自落户温州以来,有哪些实践经验?还有哪些值得改进的地方?今后,从“菜园子”到“菜篮子”的对接,怎样才能更加顺畅?

喜: 蔬菜更鲜品质有保障

“农超对接”带来的直接效果是流通环节“瘦身”,使得蔬菜价格实惠了。事实上,不仅价格实惠了,对接后的超市蔬菜品质也更加可控。从生产基地直运超市,减少周转,将采摘到最终上市控制在24小时内。以人本超市为例,其目前对接的30多家专业合作社中,一半以上都在龙湾、瑞安、泰顺等周边县市区,种植基地的邻近优势保证了运输的快速便利。

新鲜度保证了,又如何做到品质可控?

龙湾龙斯尔果蔬专业合作社与我市一家超市开展“农超对接”合作已有7个多月,合作社基地种植的黄瓜、西红柿和香菇菜等蔬菜有近一半供应给超市。合作社社长陈善说:“我们会跟超市签订品质保证书,比如番茄,色泽、个头都有讲究。”另外,超市一方往往会对专业合作社设置准入门槛,对其资质、地理环境、年产量和种植品质等指标做综合考察。蔬菜“离地”后,每一道流通“关卡”还需经过合作社和超市的“双重把关”。

通过这条直供的“绿色通道”,农产品还拥有了自己的身份标签。紫红薯是苍南龙港的,茄子来自文成南田蔬菜合作社,尖椒产自瑞安梅屿……“万一发生任何食品安全问题,都能够根据购销协议追根溯源,在最短时间内联系上原产地的负责人,也可以第一时间召回已配送到门店的产品。”人本超市营销部经理张少武说。

忧: 农户愁渠道超市愁地域

然而,由于“农超对接”在我市尚处于试点阶段,仍存在不少现实难题。

首先对农户和合作社来说,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是,通过超市能走掉多少的量?瑞安梅屿蔬菜专业合作社社长黄则强表示,人本超市是唯一一家跟他们对接的超市,目前需求量占到基地发货量的两成左右,剩下的八成基本要通过批发市场消化。社员王许多告诉记者,基地去年种的西红柿大丰收,周边几个批发市场需求饱和,最后不得不拉到东北长春去低价卖掉。

泰顺农联果蔬专业合作社也存在类似情况,该合作社目前的蔬果产量一半供应超市一半走批发市场,因为温州能对接的超市比例太少。记者了解到,世纪联华、好又多和易初莲花等超市在温州开设的门店,生鲜蔬菜都由总部安排采购配货,温州本地无法自行与种植基地进行对接。在温州超市采购一大半由“外地军团”独领风骚的背景下,本地农户现阶段在“农超对接”中的收益自然相当有限。

而作为“本地军团”,人本超市也有自己的苦恼。目前人本在售的70多种蔬菜品种中,“农超对接”的比例占到三分之一左右,还是相对偏低,对接的基地大部分在温州范围内。人本超市采购员陈孟林告诉记者,由于每个区域都有自身的种植周期和优势品种,要扩大现有蔬菜的对接范围,就要“走出温州”。“可是与外地的基地对接,对方的运输、人力等成本增加了,往往在量上对我们有要求。”陈孟林无奈地说。

盼: 对接还需更深更宽

就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一项关于水果玉米的种植计划在人本超市和瑞安梅屿蔬菜专业合作社之间达成初步意向。也就是说,通过“农超对接”,将有望实现订单农业、订单生产、订单销售。但目前来看,除瑞安梅屿、瓯海丽岙以外,我市大多数合作社的规模、产量达不到超市要求,这将他们与超市对接的念头挡在门外。

据市副食品办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市目前已成立的农村专业合作社有2000多家,参加专业合作社的农户大约有十几万人。“市级常年蔬菜基地”覆盖市区鹿城、龙湾、瓯海三个区和瑞安市,种植面积共6.9万亩,年产量29.92万吨。市农业局经管处副处长潘伯琴说:“但大多数专业合作社规模偏小。”

潘伯琴建议,农业部门鼓励规模小的合作社相互联合,把规模做大之后才能“筑巢引凤”,吸引超市的合作,将蔬菜从生产基地向供销末端延伸,也有利于实现收益的最大化。同时,政府要降低对合作社的审批门槛,加大政策、资金和技术上的扶持力度,起好“农超对接”的“搭桥”作用,以直供直运的方式丰富市民的“菜篮子”。

据了解,根据相关政策,市经贸委目前对我市开展“农超对接”的双方有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市经贸委商业发展处处长孔令文表示,补助资金可以帮助农户建立起自有农产品品牌,同时帮助超市扩大对接基地比例。

市农办名特优办公室的相关工作人员则表示,超市还只是拓宽农户销路的其中一个途径。除了进超市,酒店、学校、企事业单位的食堂都可以成为合作社对接的对象。“目前我们的温州名特优农产品营销中心在全国各地陆续建立,它也在积极为本地蔬果寻找渠道。像是我市的盘菜、四季柚等蔬果都已经出现在一些营销中心的柜台上。”“农超对接”之路,还有更广阔的空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