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亚丁湾上,“温州舰”骑鲸破浪

2020年12月11日 10阅读 来源:温州日报 2010-04-24 00:00:00

本报记者 郑葵葵

4月23日,舟山某军港码头,舰旗招展,浪花欢腾。伴随着一声汽笛长鸣,“温州舰”在离开祖国176个日夜后回到了母港。那高耸的舰艏仿佛一把巨大的犁铧,在广袤的海域留下了一道道闪亮的轨迹。从去年10月30日解缆起航,到今天胜利凯旋,“温州舰”以参与护送300多艘、独立护送51艘中外船舶,创造了作战舰艇连续护航140天的新纪录的优异成绩,向祖国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海风猎猎,涛声阵阵,正在诉说着“温州舰”护航征程中的那些“亚丁湾往事”……

祖国的关怀,护航的动力

昨天上午,刚刚返回到舟山的“温州舰”政委尹晓龙,在谈起圆满完成任务时,他说:“各级首长的亲切关怀和期望,给了官兵们强大的动力!来自第二故乡的温情、问候更是时时温暖着大家的心!”

去年10月30日,舟山码头解缆起航时,海军政委刘晓江中将特地从北京赶来为第四批护航编队出征壮行。在欢送仪式上,刘晓江鼓励出征遂行护航任务的全体官兵,要充分发扬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努力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以更加昂扬向上的战斗精神和更加熟练过硬的军事技术,勇于迎接一切挑战,战胜一切困难,坚决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尹晓龙说,在这170多天里,刘晓江政委为大家送行的话字字句句都铭刻在官兵们的心中,成了官兵们行动的指南。出发前,温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周少政率领的慰问团给官兵们送来的不仅仅是故乡人民的深情厚谊,更多的是亲人们的殷殷期盼!

2月9日上午,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前夕,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上将和中央军委委员、海军司令员吴胜利上将分别通过视频系统,向护航编队全体官兵致以节日的问候和亲切的慰问。军委首长的关怀,是官兵们收到的最好新年礼物。

温州市委市政府也在春节前夕代表全市790万温州人民给“温州舰”的官兵发去了新春贺电,向他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贺电中指出,“温州舰”全体官兵忠于职守,不畏艰险,在完成护航任务中表现出色,取得了振奋人心的战果。捷报传来,家乡人民备感自豪,深受鼓舞。“温州舰”是温州光荣的形象代言,无论“温州舰”的官兵身处何方,温州人民始终牵挂着他们、支持着他们,并希望官兵们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发扬人民海军的优良传统,坚决履行使命,圆满完成任务!这份新春贺电送去的祝福和希望,留给他们的却是深深感动和无尽的动力。

自“温州舰”跨出祖国疆域线后,为了让温州人民更好地了解“温州舰”官兵的护航情况,经海军首长批准,本报推出了《“温州舰”亚丁湾护航手记》专栏。尹晓龙政委说,护航手记的一言一语都是他在护航途中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撰写手记也充实了他个人的精神生活、让他对护航工作多了一份思考。同时也拉近了与第二故乡的距离。官兵们每一次从网上看到《“温州舰”亚丁湾护航手记》,看到他们的护航事迹在家乡的媒体上得以及时的宣传时,都会激情满怀、备受鼓舞。官兵们自豪地说,这是温州人民送给官兵们的最有价值的礼物,也是“温州舰”官兵独有的礼物!

远在迪拜经商的温籍华侨陈志远春节回温时,从报纸上得知“温州舰”在印度洋上护航的消息后,立即与本报取得联系,并买好了慰问品,希望能够前往看望官兵们。尽管后来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慰问未能成行,但温籍商人情系“温州舰”官兵的真情还是让官兵们受到了深深的感动。舟山温州商会会长张旭龙得知“温州舰”上一位军官的家属没有工作、生活困难时,主动联系报社,要求该家属到他企业上班……谈起这些,尹晓龙动情地说,家乡人民的心意,官兵们均已收到了、装进了心里,为这次圆满完成护航任务增添了必胜的信心!

远海练精兵,一切为打赢

“温州舰”此次执行远洋护航任务,时间长、跨区大、环境复杂,为确保能随时随地应对各种复杂环境的考验,圆满完成护航任务,“温州舰”官兵自去年10月30日远航开始,始终坚持一边航行一边练兵,把航行途中遇到的各种险情作为一个个演练的课题。航行途中,他们先后组织了垂直滑降、格斗、狙击手训练和水下爆破等军事技能训练。同时,还完成了单兵专业基础强化训练,编队任务协同训练,模拟护航全过程实兵演练等针对性训练,加强了对昼夜连续航行、直升机着舰救助、海上补给等课目的综合性演练,遂行任务的能力又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1月29日,被护“康盛口”号商船一名船员眼部受伤,情况危急。“温州舰”舰载直升机搭载2名医护人员紧急起飞。”“康盛口”号商船上矗立着一个巨型钻井平台,其简易直升机起降平台前有商船驾驶室,后有3个高达数十米钢铁高架,四周有桅杆、天线和栏杆,从前方后方均无法降落,唯一方法是侧向平移降落。在每秒12米的阵风中,侧向钻进近百米高的钢架“心脏”中,其危险不言而喻。

特级飞行员张示亮在编队领导的指示下迎风起飞。侧飞、平移、下滑、消速,20米、15米、10米……在场所有人都捏了一把汗,直升机从钢架侧方进入,机轮稳稳地着落在行进中的平台上,“康盛口”号上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欢呼声。30分钟后,手术成功,受伤船员化险为夷,受伤的眼睛终于保住了……

在亚丁湾执行任务期间,在与海盗和艰难环境的较量中,“温州舰”一次次获胜。当然,在这些成功的背后,更是官兵们苦练精兵付出的努力。

面对日益猖獗的海盗活动,“温州舰”官兵们牢固树立“护航在远海、训练在远海、战斗在远海”的思想,以护航行动为“磨刀石”,把亚丁湾、索马里海域作为远海练兵的大舞台,实打实磨砺,全方位锻炼。他们在完善前3批护航编队探索的伴随护航、区域护航、随船护卫等护航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接力护航、应召伴航、临机输送特战队员等多种方式,有效提高了护航兵力利用率。

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外军舰机数量众多、水文气象特殊、海盗异常狡猾,“温州舰”充分利用这一复杂条件下练兵环境,积极抓好护航针对性训练。他们在每个航次的不同阶段,适时单独或并行开展新大纲中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舰载小艇战斗、临检拿捕、反恐与反海盗、巡逻与护航、跟踪监视等模块的训练。利用各种突发情况,组织空中海面立体警戒巡逻、危险目标侦察判别、复杂气候下前出救援救护、直升机战斗等级紧急转进、黄昏和拂晓飞行、行进中侧向着舰和在商船复杂条件下临降等课目的训练,实现了远海护航实战能力的快速提升。

踏平万里浪,利剑镇凶顽

当地时间1月22日,中国海军护航编队“马鞍山舰”、“温州舰”和“巢湖舰”快速出击,出动舰载直升机和小艇紧急救援遭疑似海盗快艇追击的中国商船“乐从”号和“鸿达”号。“巢湖舰”舰载直升机先锁定快艇,随后赶到的特战队员对疑似海盗快艇实施登临检查。在确认对商船没有危险后,特战队员对疑似海盗快艇进行了警示驱离。

这只是“温州舰”官兵在亚丁湾护航中的176天里的一个小小的片断。

2009年12月27日到2010年1月4日。当举国上下在欢度元旦之际,在印度洋上的“温州舰”的官兵们却接到一项特殊使命:接护台湾被劫获释渔船“稳发161”号并将其护送到斯里兰卡的科伦坡港。

受领任务后,“温州舰”的官兵们为了保证其获释后不再被劫持,他们根据预想的情况,研究制定了3套反劫持方案,2套接护行动方案,并进行了针对性训练。他们从早上6点开始严阵以待,一直等到晚上9点,指挥所一声令下,特战分队副指挥员麻俊率2名特战队员立即登机。舰载直升机升空冲向印度洋。约摸半小时后,特战队员成功登上了渔船。当麻俊等一下飞机时,船长和两名船员,一下子抱住麻俊,热泪盈眶,激动地说:“你们来了,终于来了!我们现在可以安心了!”

“温州舰”成功接护中外商船的故事在这176天里一个又一个上演着……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不与“温州舰”上英雄的群体们相关。在亚丁湾成功护航300多艘,创造连续作战舰艇连续护航140天的新纪录,得益于“温州舰”全体官兵和特战队员的精湛技能,他们不论是射击、滑降、擒拿,还是防爆、潜水、高空跳伞,样样精通,武艺非凡。在这次护航中,他们犹如出水蛟龙,以其过硬的军事技术、军事素质,威慑了海盗。那肩上扛着大校军衔、有着3000小时以上飞行经历的舰载直升机机长郭庆新及其带领的机组,根据海盗出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直升机跨昼夜飞行演练方案为夜间执行任务提供了保障;雷达业务长戴伯林精通业务,在狂风恶浪中爬上高耸的主桅杆排查故障……小艇操作手刘幸福在亚丁湾上数十次驾着小艇战浪斗涌,在近3米高大浪的印度洋上穿梭奔波,忙碌地运送运送物资、输送医护人员;而拥有硕士学位的女军医姚滢,在护航中巾帼不让须眉,登临外籍商船进行安全检查,2次参与随船护卫。因其护航成绩突出,火线荣立三等功……

繁重的任务,多彩的生活

首次跨出国门担任护航任务,“温州舰”的官兵们也经历了好多个第一次了:第一次换时区,倒时差;第一次紧挨着赤道航行;第一次穿越那么长的海峡……

海上的生活是辛苦的,一名护航官兵曾用“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八个字形容他在海上的生活。在亚丁湾护航期间,海上的风浪让不少战友特别是刚刚上舰时间不长的新舰员们,体验到了晕船呕吐的滋味。“晕船不倒下,边吐边工作”这是“温州舰”官兵遇到风浪时的一贯传统,老舰员坚持这样,新舰员立刻跟上,这使得“温州舰”始终乘风破浪,驰骋向前。

护航工作是繁重的,护航任务是艰巨的,但“温州舰”护航官兵的心却永远是青春飞扬、积极向上的。走近“温州舰”护航官兵,除了那坚毅的中国海军气质,你还能感受到这样一种气息:昂扬、上进、青春、活力。抬头一片天、低头一片海的“足不出舰”生活,没有在他们脸上印上乏味的痕迹,他们的精神生活与他们的青春一样,是那么的多姿多彩……

去年的11月4日,“温州舰”一次跨出祖国南大门,奔向大洋!那天上午8点整,全舰官兵们身着礼服,在甲板上举行了庄严的“走向大洋宣誓仪式”。他们向着鲜红的五星红旗亮出铮铮誓言:“我们一定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完成任务,胜利归来!”

据“温州舰”舰长府小良介绍,在执行护航任务过程中,他们除了对官兵加强战斗精神、使命荣誉等课堂教育外,还见缝插针地开展了丰富多彩、健康向上、官兵喜闻乐见的“远洋文化”、“甲板文化”、“护航文化”等文体活动。“远洋影院”是“温州舰”上举办得最早,并且也是坚持得最经常的文化活动之一。每当天黑以后,舰上挂起了投影屏,支起音响设备,坐在甲板上迎着徐徐的海风,顶着满天的星斗,大家欣赏着银幕上精彩的画面。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节目,起到了激发斗志、保持动力、增强干劲、驱除寂寞的有效作用。

亲情视频慰问电话,是官兵们的“电子家书”。在元旦和春节期间,官兵们通过“越洋传情”与亲人联系,向家中报平安。而在护航期间,“温州舰”举办的集体生日宴会、甲板趣味运动会、卡拉OK大赛、腊八粥等等,都让官兵们感受到一份浓浓的亲情……

在护航期间,为了化解官兵的精神压力,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护航任务,他们还通过后方卫星传送,让舰员每天早晚都能收听收看到来自祖国的广播电视节目,看到当天出版的《解放军报》、《人民海军》报、《中国青年报》等报纸。这些来自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海军党委机关的声音,使“温州舰”护航官兵尽管身处万里之外,心却始终与祖国一起跳动,拉近了护航官兵与祖国和亲人间的距离。

4月8日,从亚丁湾归来,当“温州舰”跨过疆域线,回到祖国怀抱时,官兵们不禁面对着大海动情地喊出“祖国,我们回来了!”

出访与交流,再扬我军威

海军是国际军种,军舰是流动的国土。外事无小事,舰艇上官兵的一举一动,代表的都是国家形象。在完成护航任务的同时,展开一些外事活动也是“温州舰”这次承担的一项重大任务之一。

在舰上,学英语、学外交知识、学受检礼仪等成为大家业余时间的必修课。对此,担任该舰副炮区队长的苍南籍士官苏尔团深有感受。

1月6日下午,“温州舰”在完成一艘商船的接护任务后,临时停靠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港进行休整补给。斯里兰卡海军司令萨马辛哈中将、参谋长迪萨那雅科少将一行闻讯赶到码头,参观了停靠休整的中国海军护航编队“温州”号导弹驱逐舰。

“温州舰”举行甲板冷餐会,宴请斯里兰卡军方。苏尔团负责服务组的组织协调工作。搞这么大的活动,招待这么多、这么高级的外军人物,对他来说,无疑是一次考验。冷餐会之前,他认真组织服务组成员学习相关事宜及外事礼仪,反复研究可能遇到突发情况时的应对措施。

冷餐会时,苏乐团负责的服务组不仅礼仪周到,回答问题全用英文,而且所展示的各项餐艺技能更令他们赞不绝口。

在亚丁湾返回祖国途中,“温州舰”、“马鞍山舰”和“千岛湖舰”访问了菲律宾。4月13日,“温州舰”等抵达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市,开始为期5天的访问。

期间,“温州舰”组织了甲板招待会、舰艇对公众开放等活动。菲律宾海军司令代表库西上校、中国驻菲律宾使馆刘建超大使,菲律宾海军官兵、中资机构员工、华侨华人、留学生和志愿者教师代表400多人到码头列队迎接。在接待公众登舰参观期间,“温州舰”官兵流利的英语、良好的精神风貌、威武的舰容赢得了称赞,展现了中国海军的形象!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