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人均储蓄,44254元

2020年12月09日 10阅读 来源:温州日报 2013-07-17 00:00:00

本报讯 (记者 潘颖颖 通讯员 张建军) “没啥投资渠道,很多客户都选择将资金存银行了。”民生银行温州分行的理财经理张女士告诉记者,她的一个客户陆女士两千万存款年初存进去,除了储蓄,基本上是买买理财产品。在她的客户圈子里,不少客户的存款增长得很快,基本是存进来呈“蛰伏”状的。今年以来,经济形势的变化,正在改变温州民资的走向,以往活跃在各个投资领域的温州民资,持续回流银行储蓄。

来自温州银监分局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全市储蓄存款余额4049.22亿元,比年初增加204.4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3.4亿元,目前,居民储蓄存款占温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的“半壁江山”。按照去年底全市常住人口915万人统计,我市居民人均储蓄存款约为44254元,今年已连续6个月保持正增长。

“现在也没好的投资项目,先把钱存银行理理财,观望一阵子再说。”陆女士告诉记者,之前不仅投资房地产,还把钱借给另一位亲戚去开发房地产,现在资金被套了一部分,就不敢轻举妄动了。另一位炒股三年多的陈先生见股市“跌跌不休”,也把手中两只跌幅不深的股票“割肉”离场,将撤出的17万元资金存入银行,还购买了银行一款滚动型理财产品,收益比定期存款略高。记者从多家商业银行了解到,从楼市、股市回流的资金,占了他们储蓄增长的“大头”。

温州人现在为什么这么喜欢把钱存在银行呢?温州银监分局人士分析,一方面现在居民缺乏投资渠道,另一方面,近年来,温州银行机构网点遍布全市各地,为市民提供了多样的方便的金融服务,有效地吸纳储蓄。据悉,温州现有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八大类44家银行机构,1376个营业网点遍布城乡。

业内人士也透露,个人存款余额变化还反映出银行“冲时点”的规律,每逢3月、6月、9月和12月增幅都很明显,而紧随其后的4月、7月、10月则明显回落,也侧面印证了游资的存在。

数据还显示,2001年温州人均储蓄余额仅7890元,2004年首次突破10000元大关,2007年突破20000元大关,2009年10月突破30000元大关,2012年3月突破40000元大关,2013年6月末人均储蓄存款余额达44254元,比年初增加2241元,再创新高。“这表明温州市民个人金融资产向长期储蓄存款的倾斜比较明显。”温州银监分局相关人士表示。

短评>>>

“蓄”的无奈

尤成勇

连原本“投资、投资、再投资”的温州人也爱上了存款储蓄,不免让人感叹。

记得前阵子,银行闹“钱荒”,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一个高过一个,搞得“抢理财产品”像“抢板蓝根”似的。无论是“抢理财产品”,还是温州人“爱上储蓄”,固然与普通民间投资者自身缺乏理财知识有关,但也是现时投资渠道狭窄造成的一种结果与无奈。

民间资金有两个核心属性,一是逐利,二是避险。在中国经济前景看淡、房地产严控、债市稽查、理财产品不规范、股市萎靡不振等大环境下,资金难以找到理想的投资标的,资金为求“保本”选择回流银行,也是正常的。

但是,以民资逐利的本性,肯定不会在存款账户上停留很长时间,未来它们又会流向何方?如何引导好民资,不仅是温州金改的改革之义,更是当前温州振兴实体经济必须直面的问题。一方面政府应该拓宽投资渠道,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品种的金融体系,让包括普通百姓在内的投资者可以灵活选择,引导民间投资归于理性。另一方面,也是更为基础的,应持续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让大家少些后顾之忧。因为中国式理财困境的背后,其实还反映出了百姓对养老、教育等民生问题的预期焦虑。

保本求稳,民间借贷在走“下坡路”

“温州价格”,月息1分64

本报讯 (记者 邹雯雯 通讯员 金献幸) 市民宋先生前几年从事民间借贷,攒下不少积蓄。如今不敢放贷了,如何处理手上的闲钱成了令他头疼的事。最近他购买了一款年化收益率7%左右的保本理财产品。经历了民间借贷风波后,温州投资者开始走向理性——不再一味追求高收益高风险的民间借贷,开始纷纷将视线转向了本金安全的投资。

昨天,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我市民间借贷综合利率为19.65%(即月息平均为一分六厘四),比去年同期下降1.56个百分点,比一季度下降0.35个百分点,为2010年建立综合监测体系以来的最低值。这套被称为“温州价格”的温州民间借贷利率,是由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从140个监测点统计出来的。据他们分析认为,民间借贷风波后,市场供给者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市民转而寻找安全保本投资。

“一场民间借贷风波让温州人开始关注本金安全了。”温州理财行业协会秘书长张琼瑶给出了这样的说法。过去,对于许多温州人来说,7%左右收益率的理财产品都被认为“不值一提”。这不难理解,平日里借给亲朋好友的闲钱,随随便便就能收回两分甚至三分的月息。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今天市场上的情况已经不一样了。

第三方机构“宜信财富”温州负责人吴强说,从去年8月份正式进入温州市场开始,宜信度过了一段“相当痛苦”的时期。可也就是在过去的这一年时间里,他们发现,温州人的投资观念和方式逐渐发生了改变——“不值一提”的产品开始受关注了。

“5月份的业绩我们提前两天完成了,而6月份在19日就已完成了当月业绩指标。”吴强说,原本从去年8月一直到今年2月,温州的业务增长一直比较困难,但今年春节过后,越来越多的温州人关注到他们的产品。5月份,宜信财富发布的《2013温州大众富裕阶层财富报告》显示,民间借贷已经不再是温州人的第一选择。

而从市人民银行绘制的温州市民间借贷综合利率走势图来看,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利率就一直在走“下坡路”。据统计,今年二季度,直接借贷利率为16.96%,同比下降0.19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21个百分点;社会中介利率为26.64%,即月息2分22,同比下降3.2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69个百分点。

人行温州市中心支行人士认为,“温州价格”退烧有两个原因,一是当前温州经济运行总体仍偏弱,经济主体投资信心不足,导致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二是民间借贷风波后,市场供给者风险防范意识加强,促使市场更趋理性,民间借贷更多地用于满足企业流动资金周转等合理需求。一般社会主体400户借贷样本监测显示,今年上半年,用于生产经营用途占比76%,同比上升3个百分点,环比上升5个百分点。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