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民企产权如何进一步明晰化

2020年12月21日 10阅读 来源:温州日报 2011-03-29 00:00:00

周德文

经济学家科斯在1959年提出,“清晰的产权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前提”。

重新界定产权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影响巨大,对于普通民众,一“公”一“私”意义大不相同。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明晰的产权制度能够增进资源配置效益,有利于激发产权主体的积极性。

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改革的过程,就是产权边界不断扩大的过程。民营经济出现,恰恰证明了财产归私人所有。私人产权不断扩大,企业家释放了更大的潜能,中国经济也越来越繁荣。

按照人们的常规理解,民营企业与国有集体企业不同,产权归私人所有,不存在产权问题。事实上,不少民营企业从名义上归私人所有,但其产权内部含糊不清。产权不清晰,往往会导致种种矛盾、冲突与纠纷。

民营企业产权问题在改革开放初期突出表现为,在抽象意义上全盘归国家和集体所有细化为现实意义上的私人权利界定过程中,会出现公私界定模糊的现象。有些民营企业为拿到经营资格或政策优惠,戴上“红帽子”,等到企业做大做强,“红帽子”惹出不少麻烦来,甚至有人因此锒铛入狱。

随着产权边界的不断扩大,民营企业产权所面临的问题中心逐渐转移,已经从财产是否归私人所有逐渐转移为已经认定为私人所有的财产为哪个人所有的问题。即便是被认定为产权私有,但归属不清,同样会引发多重问题。

远东皮业集团是一家以皮革制造业为主,集团总资产达12亿元,销售网络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核心企业浙江远东皮革有限公司2002年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总营业额突破20亿元。但是自2006年12月以来,该企业陷入了一场家族之间持久的股权之争,母子失和,兄弟成仇,对企业经营和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远东皮业集团发迹于温州市平阳县水头镇,   上世纪90年代初,王敏在家乡注册了一家名为远东塑革的公司,才开始做皮革生意,其兄弟姐妹参与到王敏创业的行列中,企业逐渐发展壮大。2006年11月,王敏委托律师对浙江的五家企业进行资产核查,发现自己在这些企业的5000万股份已被完全转移到其弟王怀、王楚和姐姐王萍等人的名下,从而引发了一场长达3年多之久的恩怨官司。

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企业包括单人业主制,合伙制和股份制,其中合伙制企业最容易出现产权问题。合伙制企业分为朋友合伙和家族合伙两种,这两类企业具有共同特点:创业之初大家为了共同的创富梦想,一心扑在创业上,对产权问题关注较少。但随着企业摊子越铺越大,矛盾就产生了:各人投资多少不同,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和贡献有大有小,企业的财产到底按什么进行分配?

民营企业要获得长远发展,就必须强化产权明晰,产权明晰不能简单地按开始投资份额来分配,需要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建议产权明晰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强化对产权制度的认识。作为企业的立根之本,产权制度在创业之初就应该被规范,明确规定对合伙创业的所有成员的权、责、制。

二、科学估算股份价值。合理评估价值是产权清晰化的前提。未上市的民营企业,股份价值往往由资产评估机构来评估,由于无形资产的评估较为复杂,因而资产评估可能会出现偏差。因而民营企业应借助更为专业的评估机构,对自身资产做出合理的估价。

三、股权激励机制要合理,以留住企业管理和技术人才。企业经营好差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的素质、能力和积极性。所以现在许多民营企业设置了管理股、技术股和岗位股以调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员工的积极性,其所占的份额各个企业应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以既要保证投资者的利益,又能激励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员工的积极性为原则。

四、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确保产权明晰落到实处。随着企业业务的拓展和规模的扩大,民营企业其经营管理必然要进行内部相对独立的分工负责,聘请职业经理人负责管理,就可能发生偷懒、虚报业绩、转移财产等问题,致使产权明晰有其形而无其实。所以,必须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通过建立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完善董事会等方式以保证产权明晰落到实处。

五、政府应积极引导做好服务。要建立健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民营企业及业主的产权和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要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加速产权流动;完善经理人市场,规范经理人行为,完善资本市场,为民营企业的部分社会化提供有效平台;建立资产(有形和无形)评估等机构为民营企业产权明晰化提供各方面服务。

民营企业产权明晰化,是企业内部明确各合伙人的产权,把企业的每一份财产落实到具体的自然人,有利于企业获得更为持久地发展。不过,产权明晰非朝夕之功,需企业、政府等多方共同持续的努力。

作者为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温州管理研究院院长、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