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国有融资平台呼之欲出

2020年12月21日 10阅读 来源:温州日报 2010-11-08 00:00:00

国资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和支柱。在民营经济相对发达的温州,促进国资、国企在加快转型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一项极为重要的重大课题。

但回到起点,当前我市国有企业规模偏小、优势不突出、国有融资能力不强、融资平台不大的弊端仍然凸显。

2009年,市国资委监管的173家国企总资产313亿元,户均资产仅1.81亿元,规模最大的温州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资产也仅为91.56亿元。若剔除几家规模相对较大的国企,剩余国企的户均资产只有几千万元,还比不上民企的规模。

除规模小之外,经营不善、布局分散、法人治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也不容忽视。

目前,我市市本级国企总数还有270户,一方面存在“面面俱到”的情况,分散在房地产、工业、批发零售、建筑等竞争性领域的国企占39.39%,没有充分退出竞争性领域;另一方面存在“类型重复”的情况,一个行业中同类国企有好多家,产业相互关联却各不相通,形不成主业优势和规模优势,且大多经营不善,资产负债率超过60%和资不抵债的企业达72家,占市本级的41.62%。

国资是全民所有,政府是代管国资,国资委履行投资人主体的资格或责任。这种听上去很专业的管理术语,在实际操作中也积累了不少机制体制的问题。

我市国企布局分散,一家国企往往下设很多子公司、“孙子”公司,资产管理的委托链条这么长,投资主体和代表往往“鞭长莫及”,必然导致监管难度加大、企业发展能力弱、后劲小等问题。目前,市本级还有90多家国企没有纳入国资委统一监管,而是由原行政主管部门分头管理,资产总量占市本级的40%左右。

【对比差距】

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规模质量,温州国资都有很大差距。

重庆市国资委成立于2003年,当时总资产1700亿元,净资产376亿元,资产负债率97%。经过6年发展,该市国企总资产达到1.13万亿,增长563.6%;净资产达到2885亿元,增长667.2%;资产负债率下降到合理的60%左右。重庆是直辖市,资产总量和国企规模与我们不在一个层次上,但是各项增长速度要比我们大一个数量级,这是差距。

宁波市,将254家国资监管企业整合为19家集团公司,其资产规模占全市国有资产的95%;杭州市,将国资监管企业整合为6家资产经营公司和6家市政府授权企业,总资产达1600多亿元,占全市国有资产的70%。

无锡市,国企资产总量也已达到1939亿元,净资产714亿元,5年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21.89%和42.03%,对比之下,我们的发展速度还是太慢了。

【专家解读】

船太小、动力差、载重能力不足,就难以劈风斩浪地去远航。

“国有企业低、小、散,难以在整个国民经济体中发挥引领作用。”市人大相关领域专家认为,按照经济发展的要求,国有经济应该在基础性、公共性、垄断性的行业中发挥主导作用,但目前温州的国有经济,却普遍单体规模过小、营运能力偏弱,资产负债“包袱”重。其自身的转型升级尚未实现,规模效益尚未凸显,又谈何在整个经济体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国企自身造血功能不强,直接影响到其对外输血的能力。”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举例,一些政府性任务,想依托国企融资用于重点项目的建设,但市本级200多家国企中,找来找去却找不到一家规模合适的企业,这种局面令人尴尬。

此番启动新一轮国企整合重组,除现实的内在需要之外,也有历史遗留的原因。

10多年前进行的温州国企改制,曾受到多方关注。当年,因温州民营经济基础比较好,民营企业吸纳国资和传统国企的能力比较强,所以曾有“国企改制静悄悄,不找市长找市场”的名声。但回头看,这种国企改制仍存在不彻底之处,遗留下不少突出的历史问题。

在第一轮国企改制时,我市原计划用3至5年时间完成国企改制工作,但历经10年仍未完成,还有100多家国企存在历史遗留问题。目前,涉及国企的信访维稳案件占了市本级的1/3,是信访第一大户。

副市长陈浩表示,国企肩负重任,不能囿于规模小、能力弱的桎梏中,必须全面深化国企改革,加大整合重组力度,有效盘活长期沉淀的存量资产,统筹优化国资结构,这是当前非常紧迫的任务。

引言:

温州要发展,国资应担当重任。

当前,我市人均GDP已超过4700美元,正处在以投资驱动为主,并向创新驱动、财富驱动迈进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需要以大量投资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此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出,正是顺应经济、社会、政府转型的需要,进一步凸显加大投资的重要性。近日,记者专访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起草部门和相关专家,详解改革背后的内涵与意义。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