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来自身边的一件件民生小事、实事。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我市各地各单位聚焦民生难点热点问题,紧盯百姓的烦心事、操心事,花大力气开展专项整改,真刀真枪解决突出问题,建立完善长效机制,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回应群众期盼,在抓实抓好民生“小事”中赢得民心。
市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将近期梳理的一批村社民生小事典型案例和100个“已经办”项目、100个“马上改”项目,在本报公布,接受群众“评阅”,真诚欢迎全市社会各界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市级
“最多跑一次”
覆盖民生小事办理
温州将“最多跑一次”改革覆盖到民生小事办理,梳理出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清单,做到“一件事一次办”。
聚焦退休“一件事”,市人力社保局将原来需要到人社部门、医保部门、公积金中心等18个部门分头办理的25个退休事项实现“一窗收件、一次申请、一站服务、统一反馈”,解决了群众办理退休事项手续繁琐、多头奔波的问题。
聚焦出生“一件事”,各地把办理出生证从原来的跑医院、派出所、医保部门、卫生健康部门、税务部门银行代收点,变成在医院服务站一站式办理。截至9月18日共办理联办件1894件,预计全年可惠及全市新生儿家庭7000余户。
鹿城区
“党群微家”
让居民业余生活更精彩
西屿社区金会昌家园小区配套用房曾因各类纠纷导致多年来空置荒废,严重影响小区业主业余生活。金会昌家园作为“红色管家”创建小区,在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委的把关指导下,以入户走访、致电沟通、业主微信群转发等手段征求居民意见,成功将该项目“养成”为社区民生实事。
装修方案经过公开竞投产生,经过为期数月的紧张施工,500余平方米的场地摇身一变为集红色主旋律、居民活动、志愿服务于一体的党群微家。其中,70万元建设经费完全来源于小区停车场收入,这一事项则通过小区联席会议纪要的形式确定保障。
连夜赶工
让灾区村民喝上放心水
藤桥镇上埠头村村民以山水为主要水源,此次受超强台风“利奇马”影响,导致村内断水,村民用水成了大问题。上埠头村“两委”第一时间进行抢修,恢复村民正常用水。与此同时将问题上报,下定决心“治标又治本”:村内在建的饮用水改造提升项目亟待投入使用。
通过实地走访查看和入户调研,上埠头村原来饮水依赖村民集资铺设的4条山水用水管网,因使用时间长远出现山水管网老化,严重影响水质,危害村民身体健康。经过与施工方协调,连夜赶工,于8月底加速完成饮用水改造提升,实现全村389户自来水管网全覆盖,喝上放心水。
龙湾区
“理清”电线电缆
解开群众心头结
永兴街道小塘村辖区电缆电线安装不规范不合理,并架靠在“飞云达”企业的阳台上,使墙体出现裂缝,既存在安全隐患,也影响村容村貌。
急群众所急,小塘村党支部就此积极与运营商沟通,科学合理设计电缆安装路线。一方面,通过电话联系运营商(电信、移动、联通等)沟通电缆归属情况,明确责任单位。另一方面,协助运营商做好涉及建筑业主的思想工作,并共同设计电缆安装路线。
小塘村党支部的做法不仅有效解决了线路杂乱及安全隐患问题,也让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提升。
瓯海区
“公厕小革命”
解决群众大烦扰
由于华鸿中央城公共厕所与小区8幢居民楼为同一排污管道,随着小区入住率的逐渐提高,厕所使用率不断上升,化粪池出现排污不畅、严重满溢现象,导致周边人行道路被严重污染,恶气冲天,居民反应强烈。
属地新瓯社区多次介入,联系房开公司和维修公司先后3次进行设备整修和溢出物抽取,并联系保洁人员进行全面清理,但是一直以来都是治标不治本。瓯海区新桥街道党工委与房开公司协商制定方案,会同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落实解决问题处置,最终将小区公厕统一纳入全区公厕承包,9月初该公厕已经维修完毕并对外开放使用,并由专人负责日常维护,保障了公厕及周边环境干净整洁,解决居民的烦心事。
社区巴士
让新村融合“民心”先行
百姓最担心的就是出行不方便,偶尔生个小病看医生都很麻烦。丽岙街道五社村及后中村、上坦村地理位置相对较偏,人口密度小且老年人居多,原一直未通公交,村民尤其是老年人出一次门都要走好远。2019年4月村调后,五社村党总支和丽岙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对五社群众反映的出行不便问题,积极同公交集团沟通协商,并向五社村海内外华侨寻求捐资20万元,解决公交服务的资金缺口。
9月20日,丽岙公交2号线正式开通,从丽岙社区医院出发途经后中村、上坦村和五社村,仅15分钟就可以绕3村一圈,极大地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问题。随着五社村和周边村居百姓出行的便利,老百姓们对新村融合这一做法,更是放心和支持。
洞头区
一条通道
拓宽霓屿紫菜“养殖之路”
因330国道霓屿段建设,造成沿线4个村的排涝、人行生产通道阻断问题。霓屿街道针对此问题,投资121.22万元,在330国道外侧缓压护道上,建设布袋岙和石子岙之间的四处箱涵及其配套的连接道路。
这条贯穿布袋岙-石子岙共计3.5公里的紫菜生产通道,为群众生产出行提供便利,同时也保障了养民生产出行的安全,有效解决影响群众日常生产生活问题,得到沿线养民的一致肯定。
乐清市
三天时间
全面完成灾后道路环境清理
受超强台风“利奇马”影响,大荆镇基础设施因台风影响受损严重,多条村庄道路塌方,给村民带来诸多不便,并存在安全隐患。
洪水退后,大荆镇在全市力量的支援下,组织4000余名党员干部群众,分14个攻坚组,短短2天时间清理垃圾6200多车、1.44万吨,处理塌方点180多处,实现了卫生清洁、道路通车,体现了抗台救灾的“大荆速度”“大荆力度”。三天时间,全面完成城镇区域道路和环境清理,以及基础设施的修复工作;七天内完成全镇范围的道路清理工作。清理垃圾后,焕然一新的道路、干净整洁的道路和恢复如初的生活秩序受到全镇老百姓的一致好评。
瑞安市
消除“飞丝网”
让村民用上放心电
塘下镇新溪村老人公寓一直没有正规用电手续,长期从隔壁企业“借电”维持居民生活,线路接续不规范、私拉乱接现象严重,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塘下镇党委深入新溪村开展调研,充分听取党员村民代表意见后,形成基本方案,通过协调电力等部门的支持配合,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最后在镇长办公会议上通过该点用电扩容提案。目前已经完成用电变压器建设,重新梳理接续线路,消除“飞丝网”现状,使300多户村民用上了正规、安全、放心的电,得到村民们的一致称赞。
提升日常保洁能力
巩固美丽乡村成果
湖岭镇“美丽公路”沿线原有保洁等基础设施不齐全,游客及周边群众意见较大。湖岭镇着眼提升农村生活品质“三管齐下”:
——通过开展沿线“垃圾坞”建设,完成征地1.2亩,建成“垃圾坞”5处。
——通过景观设计,落实专项资金110万,邀请专业公司融合沿线风景设计,促成沿线风景进一步提升。
——通过组建“美丽公路”志愿护卫队,通过与保洁公司合作,每日清扫、运送垃圾,极大改善“美丽公路”周边及沿线村庄人居环境,获得沿线群众的一致好评。
永嘉县
“车费补贴”
温暖500多名学生
桥下镇徐岙、昆阳偏远山区学生众多,因近年来学区改革及原徐岙、昆阳中学相继撤销等原因,大部分学生尤其是初中生都要每天坐车到桥下上课,因而就造成了学生出行难和增加山区家庭经济负担的问题。
针对该问题,桥下镇党委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并对此召开党委会进行专题研究,决定由镇财政投资23万元,对徐岙、昆阳初中在桥下读书的500余名学生进行公交车费补助。具体标准为一学期按18周90天计算,徐岙车费往返补贴为4元、昆阳为7元,即徐岙学生一人一学期360元,昆阳学生一人一学期630元。
该措施有效缓解了学生出行难问题,减轻了山区家庭经济负担,让桥下学子学习更无后顾之忧。这条政策推出以后,受到了全镇群众尤其是徐岙、昆阳山区群众的一致肯定与支持。
文成县
“包车接送”
缓解山区学生出行难
培头小学的学生居住分散,已经开通的公交线路、班次、时间等无法满足学校学生的上下学需求,群众希望尽早解决这一问题。
经与红枫公交公司进行认真对接后,培头村向县顺风旅游运输有限公司租车,由县财政给予一定补助和乘车学生家长共同出资的方式解决资金问题。
目前,该校已开通6条线路,县顺风旅游运输公司派3辆车进行运送,于9月12日下午正式开始包车接送,每天解决该校105名学生上下学,得到家长和学生一致好评。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