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序 王民悦 叶凝碧
昨天,中国“最年轻”的县级市诞生了!
在龙港体育馆内,没有大张旗鼓的庆祝活动,一场简单而不失庄重的挂牌仪式,见证着龙港从“乡镇时代”迈入“城市时代”,见证着龙港从“农民城”到“镇改市”的华丽蜕变。
这一刻,注定会在中国改革进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历经35年探索,“中国第一座农民城”龙港终于圆梦,将“中国新型城镇化改革”标注于宏大画卷之中。
鳌江之涛滚滚向东,赋予龙港人民书写历史的传奇力量。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勇于追梦的龙港人,再次站立新时代潮头,让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在这里激荡传递。
这是一个承载梦想、创造奇迹的地方。龙港撤镇设市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也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历史,常常凝炼成一次次改革;改革,又常常开启一段段崭新历史。
敢想敢干、敢闯敢试,从来是融入温州人血脉的基因。秉承这种基因,龙港一路追梦、永不停歇。
自1984年建镇以来,龙港经历从小渔村到农民城、从农民城到小城市培育、从小城市培育到撤镇设市三次改革的历史性跨越。
每一次跨越都是历史作出的选择。纵览35年历史,龙港人“把改革进行到底”的激情喷薄而出、跃然纸上。
上世纪80年代,鳌江之南,五个“路不平、灯不明、水不清”的小渔村“拼凑”出龙港最初的模样。建镇初期,依据当时中央一号文件中“允许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的内容,龙港在全国率先推出户籍制度、土地有偿使用、发展个体私营三大改革,成功开拓出一条农民集资建设小城镇的新路子。
“开路”仅30天,龙港“欢迎农民进城办公室”就收到了5000多户农民的申请,办公室被前来咨询和办手续的人围得水泄不通。当时在苍南县委支持下,龙港大胆地将八颗大印捆在一起盖,让进城农民能一次性办完全部手续。这成为龙港农民建城壮举中的一段佳话,也是龙港人敢为人先、坚持改革的一个缩影。浙南鳌江之滨,一座没有国家投资、完全依靠农民自身力量建设的城市从此不断成长。
因改革而生、伴改革而长。龙港在新型城镇化改革中一路前行——1995年,被国务院11个部委列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1999年,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列为“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小城镇”项目试点镇;2009年,成为温州强镇扩权改革试点;2010年,跻身浙江省首批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2014年,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
2018年,龙港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高分通过验收,是全国唯一镇级试点优秀单位。正是在这四年的试点中,龙港将41个镇级机构整合为15个大部门,承接1575项苍南县下放的县级权限事项,基本具备县级管理能力,其经验做法被国家发改委向全国复制推广。
走过35年,龙港面积从5.2平方公里扩大至183.99平方公里,人口从5000多激增至38.2万,下辖73个行政村30个社区。到2018年,龙港地区生产总值299.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86万元,城镇化率达63.2%,在经济社会发展、行政体制改革、城市治理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就。龙港达到了小城市的规模标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甚至超过了一些中小城市。
“与传统向外扩张的城市化方式不同,龙港是从小渔村里‘长’出来的城市,是政府推动与群众参与紧密结合的典型,充分体现了对人民首创精神的尊重,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国权认为,龙港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个样本,为进一步完善国家城市化体系和拓展城市化新路径提供了浙江经验、温州实践。
龙港之所以能够迈出这一历史性的步伐,是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厚爱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国家有关部委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浙江、温州、苍南、龙港抢抓历史机遇、共同努力的结果
当所有的目光聚焦,“中国共产党龙港市委员会”“龙港市人民政府”两块牌匾揭开“红盖头”——这一刻,龙港的“城市之光”璀璨闪耀、熠熠生辉。
此时,人们不会忘记,龙港撤镇设市背后所承载的重托、所寄予的期许和所凝聚的心血。
这是一种深情的嘱托。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谆谆嘱托温州要“续写创新史”。龙港撤镇设市,寄托着习近平总书记对温州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嘱托,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温州新的改革探路重任。
这是一种厚重的关切。
龙港撤镇设市,承载着国家有关部门和省委、省政府对温州的格外重视和鼎力支持。这几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民政部等相关领导多次到龙港调研指导;浙江省委书记车俊、省长袁家军等领导高度关注、专程调研、推动落实。浙江省专门成立龙港撤镇设市行政区划调整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伟俊和副省长王文序担任双组长组织推进。
凝心聚力抢机遇——
自2018年5月龙港启动撤镇设市申报工作以来,浙江、温州、苍南、龙港各级党委政府集思广益、深入研究、反复探讨。智慧的火花一次次碰撞,各级干部群众的思想得到最大限度的统一,共识得到最大限度的凝聚,合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大家自觉服务大局、融入大局,自觉当好龙港撤镇设市工作的支持者、拥护者、推动者。
孜孜以求终有成——
2019年8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民政部复函浙江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销苍南县龙港镇,设立县级龙港市,以原龙港镇的行政区域为龙港市的行政区域,市政府驻地为镇前路195号。龙港市由浙江省直辖,温州市代管。
搭上新时代发展的便车、国家新型城市化改革样板、温州再次成为改革开放先行者……消息正式发布那一天,龙港瞬间成为全国各路媒体关注焦点,“龙港撤镇设市”成为引爆社交网络的热搜词。
“无比欣慰!无比兴奋!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终于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一样。”81岁的龙港镇第一任党委书记陈定模见证龙港市挂牌成立后,心情久久难以平复。他说,在设市的道路上,龙港人义无反顾、接续奋斗,终于实现从小渔村到农民城再到县级市的蝶变,完成了撤镇设市的梦想。这一天值得每一位龙港人纪念!
1600多公里外,曾任第三届龙港镇镇长的李其铁,在北京家中看到了龙港市挂牌成立的消息,感慨万千,即兴赋诗一首:“滔滔东海水,拳拳赤子心。龙港成立市,热泪满衣襟!”
发扬“中国第一座农民城”的创新创业精神,龙港要加快建设成为市场化建城引领区、基层治理改革创新实践区、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努力打造新型城镇化的“全国样板”
2019注定是特殊的一年。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龙港市正式挂牌成立,不仅为祖国庆生献上一份大礼,更为温州改革创新史树起一面鲜亮的新旗帜。
当下,龙港市正率全国之先,构建运行以“大部制、扁平化、低成本、高效率”为特色的新型基层管理体制。
机构“大部制”——
龙港将大幅度精简机构,考虑设置15个党政部门,其中党委部门6个,政府部门9个,比省内同类县市机构数量少约60%。举个例子,经济管理方面,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科技、商务等12项职能将集中归于经济发展局;民生事务方面,教育、民政、医疗保障等8项管理职能归于社会事业局。
在这些“大部门”中,龙港在全国率先创设基层治理委员会,负责片区管理机构基层治理平台人员的编制归属及派驻,统筹协调村居(社区)、基层治理平台的基层治理事务,有力增强对基层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力,有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管理“扁平化”——
龙港市不设乡镇、街道,这在中国县级行政区域是独一无二的。
龙港将合理划分9个片区,各片区设立非独立法人、无固定编制的“一委一中心”作为基层治理平台,减少行政层级。
“一委”即片区党工委,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实施对所在片区干部的管理考核,强化党的领导;
“一中心”即基层治理中心,设置基层党建、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事务、其他事项等“4+X”工作模块,实行经济建设职能上移,社会管理职能下沉,确保能够把基层事务管得更好。
行政“低成本”——
在机构优化和管理体制调整后,龙港与同等人口规模的县相比,编制总量压缩了40%以上。为确保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不降低,龙港将通过创新岗位设置和编制改革,实行“条块结合、职能融合”“一人多岗、一岗多责”的体制机制,全力保障基层治理得到充足的人员力量支撑。
治理“高效率”——
以政府数字化转型和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龙港将把政府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延伸至基层治理平台和村居。同时,将强化村居自治,通过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培育壮大社会组织,打造社工人才队伍,建立片区、村居、网格、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联动机制,着力提高基层便民服务水平。
自8月30日,省政府正式发布龙港撤镇设市以来,温州市委市政府、苍南县委县政府将龙港撤镇设市作为重中之重,从快从紧从细推进各项工作。9 月11 日,温州市委常委会讨论决定成立龙港撤镇设市筹备组,负责龙港行政体制调整、苍南和龙港事权财权划分、新龙港机构编制申报审批等工作。
龙港市挂牌后,将正式启动龙港市四套班子配备、部门机构挂牌、干部转隶、财权事权移交划转等工作流程,并计划于明年初召开龙港市党代会、“两会”,开展依法选举后,基本完成龙港市的行政体制调整工作。
“ 龙港设市不仅仅是行政区划的调整,也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探索。”省民政厅厅长王剑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下一步,龙港将按照“大部制、扁平化、低成本、高效率”的改革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实现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成为市场化建城引领区、基层治理改革创新实践区、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努力打造新型城镇化的“全国样板”。
千言万语汇成一个祝福:新成立的龙港市能够像自己的名字一样蛟龙出港,闯出更加广阔的新天地,书写更加辉煌的新传奇
城市,让梦想发生。
沿着世纪大道驶入龙港新城入口处,“叮咣”的施工声从四周耸立的高大建筑传来,教育、医疗、城市绿肺、大型综合商场等各项现代化配套设施项目建设正火力全开。
“从撤镇设市后的近一个月里,总投资约20亿元的中国能源苍南县氢能源产业园项目落地,还有多个超亿元的大项目正在洽谈中。”龙港新城开发建设中心办公室主任黄通坚告诉记者,目前龙港新城的产业集聚区已落地企业103家,竣工投产企业33家。城市“七纵十四横”道路网框架基本建成。今年10月,在新城设有两个互通口的甬台温高速复线也预计开通。
蛟龙出港,遨游广阔天地。
龙港人将城市转型的目光重新聚焦于大海——目前,龙港已完成围垦4.3万亩,相当于再造一个“海上新龙港”。
放眼望去,龙港新城的区域形似一艘航空母舰,紧邻老区,从鳌江口延伸至东海。“舰头”是中央商务区,承接并拓展老区行政、金融、商务居住、文化等城市职能;“舰身”是现代农业综合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与中心湖一起构成新城的绿心和绿肺;“舰尾”是产业集聚区和港口经济区,布局临港产业、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筑巢引凤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新城的规划承载着满满的期待。温州设计集团副总工程师、市知联会副会长方岚看到了城市发展新空间,“可以结合当前都市圈、城市群、中心城市等概念,更多考虑产业和人口结构形成的空间组合,让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形成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同时加快龙港对外开放步伐,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推动龙港经济转型升级。”
蛟龙出港,美好未来可期。
沧海桑田,已然一片沃土。迅速崛起的龙港即将成为温州南部城市建设、发展升级的新标杆,带给世人更多惊喜。
“非常看好项目未来的发展。”在龙港撤镇设市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天,位于市中心的置信广场正式动工了,项目带头人南部非洲温州商会名誉会长朱书宏相信,设市后这一商业综合体的优势潜能将加速释放,投资前景十分广阔,越来越多的在外龙港人会回归家乡,为家乡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
在龙港从事包装行业20多年的浙江晴耕雨读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开芬,看到龙港市挂牌的新闻,激动与喜悦充盈心间:“今后龙港的知名度将大大提升,企业也会因此走进更多人的视线!”林开芬最期盼的就是为企业引进人才,“随着政府对龙港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倾斜、资金投入等方面扶持力度的加大,营商环境将越变越好。这有利于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找到新的发展机遇。”
龙港市民谢作早在朋友圈里和远方的亲朋好友分享这一挂牌喜讯,他还约了家人晚上好好“搓”一顿,为龙港市“庆生”,“希望以后能有更多好的学校,好的医院,祝愿龙港市越来越好!”
面朝大海,风帆正举!当梦想照进现实,我们共同祝福龙港—— 蛟龙出港,再续传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