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艺
“这眼镜用起来确实很方便,前面有障碍都能提示!”最近,瑞安的林阿玲和该市16位视力残疾人,通过向瑞安市残联申请,每人免费获得了一副价值近3000元的盲人智能眼镜。这款专为盲人设计的智能眼镜,能辅助其感知世界和安全出行,拥有避障、跟我走、物体识别、文字识别、钞票识别、颜色识别、光照识别和指南针等功能,戴上眼镜,人在行走时会不断收到“前方有人”“前方有墙”等语音提示,从而修正行走路线。
“盲人朋友因为不方便出行,很少参与社会活动,容易与社会脱节。为此我们响应省残联号召,大力推广盲人智能眼镜,补偿盲人朋友的视力功能,让他们提高参与社会的能力,融入社会。如果这次试用反馈良好,我们将进一步推广。”瑞安市残联理事长俞彪说。据瑞安市残联初步统计,目前瑞安全市有重度视力残疾(含17周岁以下18周岁以上全日制在读的)的困难盲人约有100多人,届时均可免费申领盲人智能眼镜。
盲人朋友们此次享受到的关怀,只是瑞安市残疾人权利保障事业近年来大步向前、基础深厚的一个缩影。在瑞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温州市残联的精心指导下,瑞安市残联恪守为民之责、坚持求真务实、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建起“1+X”助残服务机制,精准高效把助残惠残政策落实到每一位残疾人身上,不断加强残疾人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大力营造扶残助残的浓厚氛围,加快推进残疾人全面小康进程,让温暖的阳光照亮每一位残疾人的心灵。
重磅推出助残日记制度
让残疾人到残联办事“最多跑一次”
“我父亲周玉华中风后手脚不灵活。我家向残联提交了残疾人辅助器具申请后,残联工作者就带厂商到我家现场测量,给父亲量身定制、安装了残疾人专用马桶、沐浴凳、移动式升降衣架等无障碍设施,真正‘服务到家’。”昨天,和记者说起瑞安市残联为自家提供的个性化康复服务,周玉华的儿子感到满意,他说,这些无障碍设施不仅帮助父亲坚持锻炼康复,也减轻了母亲照顾父亲的负担。
“平时,康复部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最多。以前残疾人家庭申请无障碍设施一般要跑两趟,第一趟提交申请,第二趟领取器具。”俞彪介绍,为了方便残疾人,进一步落实省委省政府“最多跑一次”改革精神,瑞安市残联本着以“残疾人为中心”理念,不断优化工作流程,要求各科室明确分工,建立“1+X”助残服务机制,优化简化残疾人办事流程,重磅推出助残日记制度,作为专职委员年度考核的一个重要测评依据。
助残日记记录,由辖区残疾人简要情况、残疾人需求和呼声、处理情况等三部分组成,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每周都要走访辖区残疾人,同时要把日记本上记录的残疾人需求,及时做好整理,每周反馈给瑞安市残联相关业务科室。今年,仅基本康复服务人数已达9342人,社区精准康复工作在全温州乃至全省成绩突出。去年,成功承办了温州市社区精准康复现场会,取得了省级试点,并成功创建温州市首个省级无障碍社区。
此外,瑞安市残联还建起助残服务“代你跑”和“线上跑”服务机制。优化打造乡镇(街道)、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代办服务队伍,上门收集申报资料、代跑社区街道审批等“全程代办”服务;以“第三代智能化残疾人证”省级试点工作为契机,投入100万元,谋划建设了一套功能完善、实用、规范的瑞安市智慧助残信息化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电子政务”的服务模式,帮助残障人士在线申请,足不出户就能办理所有的残联业务。
精准施策有效帮扶
支持“造血式”创业就业
扶贫无盲区,对症需精准。残疾人群体是扶贫工作短板中的短板,如何精准施策、更有效地帮扶,关系到脱贫攻坚大局。
瑞安市残联高度重视残疾人扶贫增收工作,多措并举支持“造血式”帮扶残疾人创业就业。今年初,张大庆、王清光等200多名瑞安市残疾人来到由瑞安市残联、瑞安市民政局、瑞安市人社局联合举行的第五届残疾人就业现场招聘会,16家企业面向这些求职的残疾人,根据肢体残疾、听力残疾等不同残疾类别,提供了普工、文员、质检员等多个工种岗位,一些企业还为残疾人设定额外的福利待遇,推出具有成长空间的工作岗位,这些暖心的举措,吸引了众多残疾人的目光,最终82名残疾人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
瑞安市残联深知,实现创业就业是残疾人脱离贫困、融入社会最好途径。为此,除多方联合举办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外,还通过举办各种残疾人技能培训班、积极联络企业推介残疾人等措施,不断提升残疾人的工作能力,拓展残疾人就业途径,提高残疾人的就业率。
截至目前,瑞安市残联全年投入培训经费23.6万元,合计培训残疾人615名。其中,开展各类实用技能培训5期,培训残疾人290人,开展电子商务培训5期,培训325人;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170人,奖励补助85万元;全市残疾人按比例就业人数达450人,其中去年全年新增就业64人;落实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残疾人单招单考2人;成功创建“残疾人电商就业孵化基地”1家。
根据温州市残联要求,瑞安市还专门制定出台了《瑞安市残疾人就业和职业培训状况实名制统计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信息更新和通报制度,将实名制工作纳入对乡镇(街道)残疾人工作的考核内容,并以此契机切实提高基层残联和联络员的履职能力。2018年,实名制系统就业录入12096人,录入比例达到100%。
织密基本生活保障网
不断增强精神文化归属感
因为家中有一级残疾的妻子,瑞安市民苏汕这几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家照顾她,很难出门工作。苏汕家的困难,被每周都到其家中探望的瑞安市残联工作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尽力提高其妻子保障力度。如今,通过“爱心助残”项目,苏汕的妻子和瑞安2.1万名残疾人都获得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大病医疗救助保险和城乡居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每月,她还能领到500元护理补贴,截至今年10月,瑞安残联共拨付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两项补贴资金共4092.07万元,享受两项补贴政策人数达到18009人。
在为残疾人织密基本生活保障网之时,瑞安市残联高度重视残疾人的精神健康。通过丰富的文体活动,不断增强残疾人精神文化归属感。今年初,瑞安市委宣传部、瑞安市残联联合开展“最美瑞安人——最美残疾人”评选活动,评选出10名“最美瑞安人——最美残疾人”,他们当中有瑞安市政协委员、有企业家、有公益志愿者、有知名模特、还有优秀运动员,集中展示了努力攀登自己人生高峰并为社会贡献力量的瑞安残疾人风采。
为给残疾人搭建更多融入社会增强自信的平台,瑞安市残联启动文化助残“五个一”活动,努力打造残疾人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工程。仅去年全年就开展残疾人特殊艺术巡演12场,在温州市九残会上,瑞安残疾人首次获得团体奖牌数第一的佳绩,围棋选手林震亮在省十残会上获得冠军,实现历史性突破。
每个人都渴望爱与被爱,残疾人寻找人生中的另一半相对更困难些,为了帮助他们追寻幸福,瑞安市残联不断做大做强“阳光鹊桥”服务品牌。2012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五届“阳光鹊桥”残障青年联谊会和两届“阳光鹊桥硕果颂”活动,为500多名温州籍适婚残障青年牵线搭桥,其中已有24对残障青年组建家庭。目前“阳光鹊桥”已经成为温州地区知名残障青年婚恋平台,得到残障家庭真切喜爱和社会各界普遍认可,先后获评2014年中国青年志愿者助残“阳光行动”百个首批示范项目(浙江3例、温州唯一)、2016年温州市青年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2017年浙江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2018入选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2018年全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等荣誉。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