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凤凰网记者潘修妙

2020年12月24日 10阅读 来源:温州日报 2019-09-17 00:00:00

生态大搬迁不仅是泰顺的特色工作、改革拳头产品,还荣获了浙江省公共管理十佳创新案例的金字招牌。能不能给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这项特色工作情况?今后泰顺将如何继续深化生态大搬迁工作?

泰顺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胡慧雷:生态大搬迁是泰顺贯彻落实“八八战略”的特色实践样本,也是泰顺深化改革的“一号工程”。非常感谢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对泰顺生态大搬迁改革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生态大搬迁改革为什么会源自泰顺,主要有这么一个背景:大家知道,泰顺是全省26个加快发展县之一,也是省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重点县,低收入农户量大面广,主要分布在偏远山区、地质灾害易发区,生产生活条件相对恶劣,出门难、上学难、求医难、就业难、发展难,因灾因病返贫现象比较严重,这些地区的扶贫攻坚工作经常陷入脱贫与返贫的拉锯式状态。全面总结反思后,我们认为,只有将低收入农户从偏远山区搬迁出来,与中心城镇居民共享优质基础设施配套,共享城镇化红利,才能从根本上长远上解决贫困问题。

2003年12月14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泰顺视察下山搬迁工程时,作出“下得来、稳得住、富得起”九字指示,坚定了泰顺把下山搬迁作为脱贫攻坚主抓手的信心和决心,为泰顺指明了工作方向。16年来,泰顺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持续发力,不断创新,先后推出“一镇带三乡”“无区域生态移民”等搬迁模式,2017年创新推出生态大搬迁模式,搭建“三个1.5万”(即无区域生态移民区、抗震安居小区、异地避灾小区)生态大搬迁平台,对抗震安居重建、地质灾害避让、台风倒房户和严重受损户、D级危房等“四张清单”对象实施统一搬迁。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已累计完成搬迁农户22113户78588人,取得了明显成效,频频被各大新闻媒体、省市领导点赞肯定,成为温州唯一获选的第五届浙江省公共管理十大创新案例。主要做法是三个“聚焦”:

一、聚焦“下得来”,创新搬迁政策。一是跨区域搬迁“高品质”。破除传统下山移民“点多分散、重复搬迁”和“点对点”的限制,实现全县跨行政区域无障碍搬迁。在县城、中心镇选取优质的地块,统一规划建设高品质搬迁小区,引导搬迁群众向县城、中心镇集聚,争取一次搬迁到位。二是最大化补助“降成本”。在落实安居圆梦补助基础上,统筹下山脱贫、生态移民、大拆大整、灾后重建、宅基地复垦等政策,对搬迁农户加大补助力度,最大限度降低群众进城入镇成本。三是人性化搬迁“解难题”。在搬迁小区保障房中预留10%作为困难家庭公共租赁房和共有产权房房源,兜底保障最困难群众“下得来”。

二、聚焦“稳得住”,全力保障民生。一是强化公共服务配套。在县城无区域生态移民区等较大规模搬迁点周边配套建设学校、医院、文体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优先安排小微园、来料加工点等产业配套,解决好搬迁农户子女教育、医疗服务、劳动就业,不断提升农户搬迁后的归属感。二是强化兜底保障。对搬迁困难群体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等费用进行全额补助,逐年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施低收入农户家庭子女就学助学补助扩面工程,对搬迁农户子女的就学补助覆盖学前教育至大学阶段。开展低收入农户意外伤害补充保险全覆盖行动,破解搬迁农户因病因意外伤害致贫返贫。

三、聚焦“富得起”,攻坚增收致富。一是扶持产业促增收。大力扶持搬迁农户自主发展茶叶、猕猴桃、中蜂、中药材等优势产业;搬迁农户通过自主发展脱离低收入农户群体后,继续享受原政策三年。二是扶持就业促增收。重点扶持技能培训就业、公益岗位扶贫、自主创业,对成功就业创业的给予补贴和奖励。加快实现搬迁小区来料加工点全覆盖,实现家门口就业。三是扶持新业态促增收。鼓励搬迁农户以闲置土地、房屋、林地等资产作价入股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等项目,按股分享经营收益,利用山上闲置资源实现稳定增收;同时,这些项目要优先吸纳搬迁农户就业。实施电商扶贫,制定奖励政策,鼓励搬迁农户自主开办网店。实施村集体经济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项目,产生收益30%归村集体、70%折股量化给本村低收入农户。

下一步,泰顺将继续紧扣“下得来、稳得住、富得起”九字指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攻坚战,不断深化生态大搬迁特色改革,围绕“下山居住、上山致富、人才回归、产业兴旺”的总要求,全力打造生态大搬迁升级版,为同类地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 “泰顺经验”。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