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记者:家政服务业一直是温州市民非常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刚刚介绍了在规范提升家服业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努力。那么明年,温州市人力社保局将有哪些更新更好的举措?
温州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徐顺聪:温州正在申报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的国家级试点。根据目前了解到的情况,希望很大。明年市人社局将围绕着试点工作,推动整个行业向四个“化”迈进。
一是将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推进市场行为规范化。市人社局已经完成《温州市家庭服务业管理条例》草稿,明年希望通过立法,对雇主和从业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和规范。建设社区家政服务点,把家政服务各项业务向市区范围内的各个社区延伸,5年内实现市区全覆盖。加强家政行业监管,对家政企业、从业人员和雇主实行红黑榜制度。
二是将开展培训提升行动,推进家服人员职业化。明年将加大培训力度,人社系统计划培训家服人员2万人,是今年计划的两倍。同时举办全市性的家政服务职业技能大赛,并定期对优质家政从业人员服务能力进行评估,不合格的将优质家政从业人员认证资格予以收回。
三是将加强网络技术支持,推进经营管理信息化。打造“互联网+”家政模式,建设“温州家服云”信息平台,实现对雇主的全流程线上服务模式;创新家政机构和从业人员信息管理,通过刷脸认证、信息互通,把牢人员准入关。
四是将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推进配套服务长效化。鼓励大学生创立家政服务企业,鼓励在温高校和技师学院设立家庭服务职业技能实训基地,积极组织线上线下家政服务专场招聘会,实现供需三方面对面匹配。
浙江之声记者:退休手续的办理一直是群众的一件“烦心事”,需要跑多个部门、多个窗口、填写多张表单、提交多次材料,来来回回跑好几趟。今年温州人社局推出了退休“一件事”办理,请介绍一下主要内容及开办以来成效怎么样?
温州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董旭辉:针对这个问题,今年市人社局积极构建职工退休“一窗受理,一表申请,一站服务,一次办结”的经办服务模式,推出涉及18个部门、共计25个事项的“温州版”退休“一件事”,涉及部门和联办事项数量均位居全省第一。具体做法有三方面:一是“一平台”数据流转,一网通办。通过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跨部门退休联办事项“一网通办、一窗受理、一证通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二是“一窗口”综合受理,一站办结。将所有业务整合为“一窗受理”模式,变“6个部门最少各跑一次”为“只跑人社部门一次”。三是“一张表”承诺联办,一步到位。将办理退休“一件事”所需材料归并整合,25个事项申请表合并成一套综合申请表,即只需填写一张《温州市退休“一件事”联办申请表》。
据统计,全市退休“一件事”自试点实施以来,共办理约1500件,其中浙里办APP线上办理96件,累计为退休人员减少跑路次数1万次以上。办理时间从至少20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内发送办理结果,现场办理时间最快仅半小时。
温州日报记者:当前全国各大城市都在上演“抢人大战”。温州要打赢“人才净流入攻坚战”,应该如何构建良好的人才工作格局,营造良好的引才氛围,既能精准对接服务,又能提升实效?
温州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胡正长:“抢人大战”,实质是吸纳青年人才。今年以来,在市委组织部人才办的统筹协调下,市人社局着力实施人才新政四十条,确保人才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开出东西南北中五条引才专列;开辟向“双一流”高校择优招聘人才的平台。本月还将举办高规格、大规模的民营企业人才周活动,作为今年引才举措的收官之举。
今后,市人社局还将开展五项招才引智工作:一是破除体制机制和程序性障碍,畅通引才绿色通道。狠抓体制机制创新,彻底破除引进人才调动办理过程中的工龄认定、社会保险接续等一系列程序性障碍,进一步畅通引才用才渠道。二是鼓励、呼吁各用人单位的负责人站到招才引智第一线。让用人单位,尤其是呼吁民营企业的老板参加走访高校、就业处长座谈等活动,并亲临招聘会现场。三是努力做好宣传温州、展示温州的文章。制作面对各类层次人才群体、适应各类引才形式和场合的宣传资料和视频资料,通过高校就业处长座谈会、毕业生宣讲会和校园招聘会等形式渠道,为外出招才引智营造良好的氛围。四是制定紧缺专业人才目录,描绘好温籍生源分布图和引才专列线路图。根据“一个目录两张图”,密集走访高校,精准对接,求得实效。五是依托异地温州商会人才工作站,健全人才工作构架。市人社局将在温州本地和海内外,建立系统、多样、完善的人才工作联络站,在展示温州、宣传政策、传递信息和联络沟通方面形成合力。
乐清日报记者:随着我市经济的转型升级特别是制造业向中高端环节迈进,一些企业纷纷反映“招工难、招技术工人更难”。请问我市将采取哪些举措,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更强的技能人才支撑?
温州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道钮:随着我市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对技能人才也提出更高要求,出现了“就业难、招工难”这一结构性矛盾。
为解决这一结构性矛盾,市人社局把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作为明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并申报将其列为2020年度“全市十大民生实事”项目。根据计划,2019年至2021年,全市将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0万人次以上。为此,市人社局将从以下五个“维度”入手:一是加大技能培训补助投入强度。根据企业需求,实施岗前技能培训、在岗培训、脱产培训、新型学徒制等直补企业的补贴政策,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二是强化技能人才选拔激励力度。实施省“百千万”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到2022年,全市推荐培育10名“杰出技能人才”、100名“拔尖技能人才”和1000名“优秀技能人才;同时对紧缺工种高技能人才给予津贴。三是加快培育载体建设速度。实施 ”金蓝领“工程,推进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支持龙头企业、重点行业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四是提高评价体系多元化程度。认真落实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管理制度,建立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引导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行业组织和社会组织开展职业技能自主评价。五是提升岗位练兵比武热度。完善职业技能竞赛制度,计划每年举办市县各类技能大赛100项以上,奖励在市级以上技能大赛中获奖的选手。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