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蜘蛛网”,在市区不少地方都是司空见惯的:电力、通信等各种线路因需搭设,纵横交错、毫无章法,不仅影响市容,还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对此,市委书记徐立毅曾指出,架空线路“上改下”工作是城市视觉污染问题的解决之道、是城区首位度提升缓慢的解决之道。
按照温州市区架空线路“上改下”三年行动计划,市区范围内总面积约204平方公里内的重点区域及重要道路沿线的110KV及以上高压电力架空线及沿线其他市政架空线路,将在三年内实现市政线网在重要区段的全面地埋改造,总投资约34.9亿元。
三年发力 改造电力线路124.3公里
根据行动计划,此次改造的市区范围东起滨海大道,南至龙湾区城北路、茅永公路、瓯海茶山、瓯海中心区大连路等,西至福州路,北至瓯江、仰义枢纽(包括七都),总面积约204平方公里。
在这个范围内,重点区域及重要道路沿线的110KV及以上高压电力架空线及沿线其他市政架空线路,都要“上改下”。
这意味着,三年来我市将改造110kV及以上电力线路约124.3公里,地埋通道长约71.3公里,总投资约26.51亿元,其中土建工程投资约10.7亿元(含综合管廊),电气投资约15.8亿元;
将实施10KV电力架空线“上改下”地埋总长度190.35公里,总投资约8.47亿元,其中土建约4.22亿元,电气约4.25亿元;
结合电力线路改造,同步地埋电信、联通、移动和中广有线等架空市政通信线路约370公里。
对于204平方公里重点实施区域内,尤其是5+2亮点区块范围内,2016-2018年未计划落地的架空线路,除沿山体、高速或河流等布设未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之外,均要求在3年内完成落地方案前期研究工作。
“我家旁边就竖着好几根水泥电线杆,还有很多电线,总觉得不安全,如果能拆除当然最好。”家住城西街附近的居民老钱说,如果“上改下”真的落地了,家周围的环境肯定比现在要漂亮,供电也能更加安全。
长期和线路施工打交道的电力人员小钟告诉记者,不少架空线路复杂混乱,像蜘蛛网似的很难理清,给后续的线路维护等带来一定的难度。
精心部署 铺开39条道路管线地埋
“上改下”工程利民,但实施起来的难度不小,实施范围、内容、时序、政策都有难度。为此,此次三年行动计划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并在组织考核和责任分工上予以明确,确保各责任单位全力推进、破难攻坚。
按照计划,今年是启动之年。拟完成6条110KV及以上架空电线通道改造,即商务至沿江、蒲州至杨府山、小南至东屿、城西至广化、上田至霞坊、马鞍池至呈祥,改造架空通道长度12.3公里、架空线路19.9公里;
同时完成瓯海大道和三大行政中心周边14条道路沿线架空电线及市政通信线路“上改下”工程,地埋通道总长约69.2公里。
今年投资总额10.71亿元,其中土建工程投资8.01亿元,电气投资2.7亿元。
明年将铺开至12条110KV及以上架空电线通道改造,包括上田至蒲州、商务至瞬岙、蒲州至温州电厂、商务至温州电厂等220KV电线和上田至杨府山、蒲州至商务、蒲州至农业等110KV电线,改造架空通道长度46.5公里、架空线路82.6公里。
同时,结合综合管廊工程和黎明东路建设,重点完成17条道路沿线架空电线及市政通信线路“上改下”工程,包括瓯江路(卧旗山-龙腾路)、会展路(汤家桥路-机场大道)、文昌路(机场大道-三垟湿地)等,地埋通道总长约67.25公里。
明年的投资总额22.09亿元,其中土建工程投资6.53亿元,电气投资15.56亿元。
2018年是收官之年,拟完成高新大道(永定路-城北路)等7条110KV及以上架空电线通道改造,改造架空通道长度10.8公里、架空线路21.8公里;完成温州大道等8条道路沿线架空电线及市政通信线路“上改下”工程,地埋通道总长约53.9公里。年度投资总额2.3亿元,其中土建工程投资0.73亿元,电气投资1.54亿元。
据悉,除以上39条重要道路市政架空线路“上改下”工程以外,在三年行动计划内视需求,同时对其他有需求的道路管沟先行打通,尽量避免近期新增规划电力线路再以架空形式布设。结合220千伏上田变、蒲州变改造工程,同步建设进出高压线路管沟工程。具体实施将依据土建、电缆、通信线路进行分工。
在专业人士看来,电网等线路的“上改下”,可以提高供电、通信的可靠性,遇上什么极端天气也不用怕停电了,还能美化环境。“不过因为电缆都在地下,对日常的运行维护可能会带来不小的困难。还是希望市民能增强保护公共设施的意识,保护电力等市政设施不受破坏,减少停电等影响。”
百姓愿景
□市民黄文文:我去龙湾上班每天经过文昌路,这条路的管廊工程进展一直看在眼里。和其他道路不通,这条路上的高压、中压供电线路,给水管线,电信弱电线路都被纳入管廊。现在管廊主体工程基本完成,空中管线杂乱的现象确实大大改善,视觉效果好多了。
□市民邹易:老城区的空中“蜘蛛网”太普遍了,别说是遇到台风这些极端天气,平时看着都吓人,尤其快到夏天了,大家空调一开,用电量那么大,这些密密麻麻的电线有一条出问题,整片区域就麻烦了。管线入地是民生工程,希望早点推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