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温州吟坛诗流激荡

2020年12月16日 10阅读 来源:温州日报 2014-07-16 00:00:00

温州,中国山水诗的发源地,也是南宋著名诗派“永嘉四灵”的故里,“南曲之圣”高则诚的故乡,还是中国“诗之岛”的所在地。这一方水土,文化底蕴深厚,诗脉源远流长。

据清曾唯编的《东瓯诗存》记载,自宋至清乾隆期间,温州入书有名有姓的诗人就有968人。清末、民国初期,这里仍有名闻全国的宋恕、陈黻宸、陈虬等思想家兼诗人为本土历史文化增加厚重。其后在温州地区相继出现的慎社、瓯社、陶社等诗词团体,则以其组织早、活动多、且拥有夏承焘等有全国影响力的社员而享誉在外。

新中国成立后,温州的诗人们在传统诗词饱受压抑之际仍坚持创作活动。改革开放时期,温州的诗词组织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蓬勃发展。1987年成立的温州诗词学会(后改名温州诗词楹联学会)入会会员已有1100多名。温州地区十个县(市、区)的诗词学会和三十多家诗社目前拥有会员、社员数千之众,诗词爱好者数不胜数。瓯海区获得“浙江省诗词之乡”称号,乐清则获得“中华诗词之乡”的殊荣。

为保存和展示当代诗词创作的全貌,中华诗词学会发起《当代中华诗词集成》编辑出版工程,这是中国传统诗词创作与研究乃至文化建设方面的一大盛举。温州诗词楹联学会编委会选出1221位作者创作的6827首(阙)诗词作品付梓出版,定名为《当代温州诗词》暨《当代中华诗词集成·温州卷》。

在编辑《当代温州诗词》的过程中,我们为温州拥有被我国诗词界誉为“词学泰斗” 的夏承焘、中国著名戏曲大师王季思、既是著名数学家也是诗人的苏步青、有“真正出口成章的诗人”之称的苏渊雷、被公认为当代国学大师的南怀瑾等国家大师级的文化名人兴奋不已。

在编辑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温州的大批诗家不仅是著名文化人,往往还是其他分学科的翘楚甚而是领军人物。如刘景晨、严琴隐、宋慈抱、梅冷生是文史专家;谢侠逊被誉为百岁棋王;李笠、谷旸、周予同是著名教育家;马公愚、曾耕西、张鹏翼、蔡心谷、陈铁生、谢云是著名书法家;徐堇侯、林镜平是一代名医;方介堪是中国近代篆刻艺术大师;苏昧朔、邹梦禅、郑曼青、林曦明是著名书画家;王敬身、吴鹭山、戴家祥是著名学者;董每戡是著名戏剧家;南延宗是著名地质学家;马星野是著名报人;夏鼐是著名考古学家,著名诗僧竺摩是马来西亚佛学院院长、木鱼是温州江心屿兼杭州灵隐寺主持;琦君是台湾“国宝级”的作家;曾联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设计者;谷超豪是著名数学家……事实上,有许多人还在多学科取得成就,给他们分类确实不易。

以上点到的诗人,都是1930年前在温州出生的,但入编的作品则是他们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由于篇幅所限,他们的诗作未能全收。但老一代知识分子渊博的专业知识,深厚的文字功底,独具的视觉,高尚的情操,都已融入他们诗作,足可为我乡邦增色。

改革开放以来,文化的“双百”方针得以贯彻,中华诗词冲破藩篱,在全国范围重新迸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温州吟坛诗流激荡。一大批诗作者投身时代洪流,把握前进脉搏,反映现实生活,体察人民心声,从火热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创作出了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力作。

在本书中,读者可以看到诗友们关心时势,面对五洲风云变幻,冷眼观察、热心纵笔,直抒胸臆、坦陈观点;可以看到他们心系祖国,为神舟飞天、港澳回归、奥运举办、华夏崛起而欢呼,也为地震、洪涝、非典、矿难等天灾人祸而动容;可以看到他们关注民生,为经济金融危机而揪心,为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恶性事件而拍案,为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公现象而呼吁,更对假恶丑和阴暗面予以针砭;可以看到他们情系故乡,敢为人先的温州精神、日新月异的温州风貌、名满天下的温州山水,尤其是自强不息的温州人在作者的笔下诗化,温州的故事、新闻、经验都成为诗词创作的题材。

凡可存史的诗词,往往是作者把自己与时代、与生活、与民众、与国家联系在一起并倾注以真情。一部《当代温州诗词》,可谓万象森罗,融入了几代诗人历经的世事和思考,他们以其慧眼和才智,为时代传声造影;以其学养和文采,令山水发出清音;他们用沉稳的笔调和新鲜的词语,组合成琳琅满目的华章;在诗作中也体现了他们自身的特质、情思、处世理念和价值追求。可以说,《当代温州诗词》基本囊括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温州诗人的精品力作,代表了63年间温州地区的诗词创作水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