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蒋浩洁/文 通讯员 谢奕崇/摄
陈非池是温州市实验小学六(1)班的学生,每周三的课间操后,他和同学们就盼着能听到Summer老师讲故事,“Summer老师不是直接把道理讲给我们听,而是把道理放在故事里讲,很有趣,很好玩!”
陈非池口中的Summer老师,就是温州市实验小学副校长夏恩力,任教英语,分管学校的德育工作。
“对小学生来说,说理与教诲也许会飘过,但故事却容易被理解与记住,一个好的故事,所蕴含的德育之理,远胜于说教。”
因为孩子们发亮的眼睛
2013年10月,Summer老师从上海出差回来,她要和孩子们分享她在上海的一次经历,那是Summer老师第一次给全体同学讲故事。
“同学们都知道哈利·波特吧?” 一听到哈利·波特,孩子们的眼睛亮了!
“你们知道哈利·波特最大的敌人是谁吗?”孩子们更兴奋了:“是伏地魔!”
“不!是哈利·波特自己。哈利·波特最终战胜的是自己内心的恐惧与黑暗。”
Summer老师真诚地和孩子们分享了她的经历以及内心的挣扎,“那天我在上海地铁站等车,看到一位盲人被人群挤来挤去,Summer老师内心有个声音一直催促我要去帮助他,但另一个声音却说:如果我扶了他,会不会错过地铁?他身上会不会很脏?我会不会被讹?边上的人会不会看到觉得我很傻?最终,我只是看着他消失在人群中,我并没有像哈利·波特一样,战胜心中的自己!”
孩子们专注地听着,安安静静,若有所思。
“我喜欢孩子们那发亮的眼睛,他们好奇、惊讶、思考、领悟……他们看到老师有和他们一样的软弱,和他们一样,需要成长,需要战胜自己!”从那天起,夏恩力每周给全校学生讲一个故事,除出差外从未间断。
不要“麦兜妈妈”的故事
“从前有个小朋友撒谎,有一天,他死了;从前有个小朋友很努力念书,他长大后,发财了;从前有个小朋友,他不孝,有一天他扭了脚踝……”这是动画人物“麦兜妈妈”讲的故事,也是Summer老师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进入的误区——不要让故事成为恐吓,只传递“非黑即白”的简单价值判断,而要激发学生内心的共鸣和深入的思考。
面对一个有不文明行为的同伴,你如何选择?无视?鄙视?指责?说教?Summer老师通过面对一个行人扔下的易拉罐时默默捡起的应对,及背后的思想斗争,让孩子们明白正向影响甚于鄙视与指责。
一个热心帮助别人的人一定会有美好的回报吗?Summer老师通过给一个好人好事故事加上四个完全不同的结局,让孩子们意识到即使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在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同时,依然要选择做正确的事。
志愿者工作既然是自愿,当热情消失没有意愿时,为何不能中途退出?Summer老师引用电影《催眠大师》里的一个桥段:一对不育夫妇自愿领养女孩,但后来妻子怀上自己的孩子,便将领养女孩遗弃在游乐园里。当听到女孩坐在转动的摩天轮上,眼看着养父母的离开时,学生们在鼻子发酸的那一刻明白了,即使是自愿行为,也是一种责任,不能半途而废。
5分钟打动童心
Summer老师的故事只有5分钟,简短精炼,但内涵丰富,与成长过程中学生需要养成的品行,以及每学期的行规主题相结合。
在入队仪式和10周岁成长礼上,Summer老师讲的是绘本《鸡蛋哥哥》的故事,让孩子意识到要有勇气“破壳而出”,面对成长。
如何过好寒假?Summer老师通过自己改编的故事《四个年轻人和四袋金币》,展现了做生意、助人、旅游、挥霍四种不同的使用方式带来的不同人生。让孩子们意识到寒假的30天也如同金币,引导孩子规划好自己的时间。
“干吗要我捡?又不是我扔的。”面对习惯地“不关我事”态度,Summer老师自编了《农夫和猎人》的故事:二楼的猎人下楼打猎,面对一楼的农夫出门时扔的烟头点燃了稻草堆的情景,抱着“反正不是我家”的想法视而不见。“一个上午过去了,猎人还能找到他的家吗?Summer老师问学生。“不能!”“他的家现在变成什么了?”“一片灰烬。”无需再说教,故事很自然地让孩子们知道,校园是大家的,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校园整洁出力。
做温暖的发光体
“德育就是让孩子发光,把内心向上的部分点燃。”由Summer老师提出来的“发光体”这个概念也被越来越多的师生们认同,成为共同的品德追求。
一年前,Summer老师曾带领全校学生玩“发光体”和“小冰块”的体验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到发光体带来的光芒与温暖,和小冰块带来的冷漠与心寒。Summer老师请三位学生上台扮演蜡烛、声控灯和太阳三个发光体: 蜡烛做了好事,火焰燃起来,“小冰块”吹冷风,打击一下,火焰就灭了;声控电灯做了好事,有人看见了,给予掌声,掌声越响,灯泡越亮,但一旦失去鼓励,灯就熄了;而太阳,无论风再大、云再多,无论有没有人看见,遇到什么困难,依然发光发热。
当了发光体,但老师没看到,没受到表扬怎么办?Summer老师让孩子们认识了和他们有同样困惑的女孩Mary。她帮妈妈烤松饼,只得到妈妈赞许的目光和一句好孩子的表扬,而三岁的弟弟非常调皮,什么也没干,也得到了松饼。通过与报社主编的通信,Mary最终明白,她烤好松饼带来的成就感,帮助别人后内心的平安喜乐,以及妈妈对她的信赖,都是那个啥也不干的弟弟无法体会到的,而这,才是真正的奖赏。
夏恩力说,她觉得故事不仅是讲给学生听,也是讲给自己听,讲给老师听。“发光体”与“小冰块”之比喻如今被实小的班主任老师们运用到班级德育之中。
五(5)班学生高兴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是Summer老师自编的《随随便便王国》。在这个王国里,没有任何规矩,结果车子乱开大家不敢出门;嘈嘈杂杂,找不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吃饭。孩子们体会到遵守交通规则、安静就餐、排队等规矩不是束缚自己,而是利人利己。陈非池说,以前上下楼梯拐弯时,同学们经常相撞。现在他走楼梯时,总会想起“随随便便王国”,所以会特别注意一下,自己有没有靠右行,对面有没有人来。
Summer老师不仅讲故事,还将故事与活动结合起来,开展寻找实小“发光体”的活动,设置“发光体”征集信箱,在一进校门就可见的大屏幕上打出了校园“发光体”们的照片和事迹,让更多的同学和教师参与到发现周围带“正能量”的人和事中来。同时,Summer老师把故事内容结合年段核心品质与月行规重点,使故事能形成序列,更明确地指向育人目标。
5分钟的故事,面对全校师生,既要让一年级的孩子听得懂,又不能让六年级的学生觉得幼稚,有很大的难度。虽然只有短短五分钟,其背后浓缩了夏恩力老师的全部知识储备和关注学生真正成长的那份用心。
夏恩力说,有一天,一个三年级的小朋友看着她说:“Summer老师,我觉得你就是一个发光体。”
“那一刻,我觉得我整个人都飞起来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