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春暖花开 抑郁症高发季

2020年12月11日 10阅读 来源:温州日报 2013-04-09 00:00:00

4月1日以来,各地歌迷影迷以不同方式纪念十年前因抑郁症跳楼自杀身亡的巨星张国荣。如今,激烈竞争和生存压力让愈来愈多的人患上不同程度的抑郁症,“哥哥”的悲剧正在被更多的患者重演着。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让这些患者感到痛苦不堪,甚至走向绝望?我们该以怎样的方式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扰?

本报记者 缪小霞

连日来,在香港隆重举行的《继续宠爱·十年》张国荣纪念演唱会视频,在全国各大网站轮番转播,众星缅怀。再次引发大众对抑郁症这一精神疾病的关注和热议。众多粉丝理性地发出声音:远离抑郁,关心身边的抑郁患者,是对哥哥最好的缅怀。

“压力山大”,易发精神抑郁

38岁的陈某是个典型的女强人,经营一家大企业,管着三四千号员工,出差、订货、验货、签合同……一天到晚忙个不停。突然有一天,她感到头痛、不想动、浑身乏力、情绪低落、爱发脾气,跑遍各大医院检查,都没发现异常。有的说与更年期提前有关,有的说是神经衰弱问题,建议补脑安神,多吃阿胶甚至虫草补身。就这样折腾两年后,情况越来越严重,陈某无奈走进精神科门诊室。经诊断,她患了轻至中度的抑郁症,需要服用抗抑郁的药物,同时配合心理、物理等治疗。3个月后,陈某重新恢复女强人形象,在繁忙的工作节奏中,她不仅没再服药,也无暇再到精神科随访。去年,因经不起金融危机的打击,陈某以割腕自杀的形式来结束自己的苦闷,幸好家人发现及时,没让悲剧发生……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跳楼、割腕、服药、出走等悲剧时有发生,其背后都隐藏着当事人对生活、工作“压力山大”的无力抗争。专家表示,人们习惯把抑郁症看作是心理脆弱、抗压能力差的代名词。其实,从医学角度说,它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是大脑神经递质失衡引起的一系列心理到生理的改变,而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某种心理障碍,抑或是人们认为的“想不开”、“想太多”。金融危机只是陈某自杀的诱因,并非直接原因。长期的压力积累,加上自行停药,导致她抑郁复发。对此,除了药物治疗,更需要靠心理疏导来排除病因根源。

春暖花开,抑郁症高发季

春天是抑郁症就诊的高发季节。春季的夜晚对普通人来说正好入眠,但对抑郁症患者来说,却是长夜难眠,尤其是半夜三四时,是抑郁症患者自杀的高峰期。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抑郁症目前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负担源。到2020年,抑郁症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病负担源。在中国,目前抑郁症患者估计有2600万人,而在现有抑郁症患者中,只有不到10%的人接受了相关药物治疗。

心理专家分析,春天阴雨绵绵,尤其是梅雨季节,阳光照射少,人体内褪黑色素增加,容易导致情绪低落、精神抑郁。性格内向或者暴躁、不自信的人,更容易精神紧张,出现焦虑、睡眠障碍、食欲不振等。一般轻度抑郁比较容易通过多种方式自行缓解,而重度抑郁则可使人产生自杀倾向。因此,对于抑郁症患者必须进行心理干预治疗。

“只有通过晒太阳,才能减少体内褪黑色素,这是药物无法解决的问题。”温州康宁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唐伟介绍,若有失眠、早醒、浑身酸痛,甚至情感低落、兴趣下降、动作活动少等现象,可能是抑郁症的征兆,应多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让性格开朗起来,调节好心态。严重者还需要配合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三分靠药物,七分靠调节

有数据显示,在温州,抑郁症发病率约为2‰,而就诊率却仅为其中的1%以下。

据介绍,在临床中,首先接触抑郁症患者的往往不是专业医院的精神科医生,而是社区医疗机构或综合医院的医生。唐伟介绍,虽然抑郁症的临床特征是情绪持续低落、丧失兴趣、消极悲观等,但很多患者却是因食欲减退、睡眠障碍等躯体症状去综合医院的非精神科室就诊。如果这些科室的临床医生对抑郁症的识别率和警惕性不高,就会导致患者漏诊,从而延误治疗。

“只要早识别、早诊断、早治疗,抑郁症的预后效果是较好的。”唐伟告诉记者,一般来说,抑郁症患者是有自知力的,也就是说,患者是知道自己患病的。这时,患者要积极治疗,调节好生活工作节奏和心态,同时,倾诉是一种很好的发泄方式,把心里苦闷讲出来,不钻牛角尖。而家人则要以“外紧内松”的原则对待抑郁症患者,在外要观察病人的一举一动,防止隐匿性自杀;在内则要以轻松的方式相处,在督促按时、按量、足疗程服药的同时,引导病人积极乐观地生活。

“抑郁症30%靠药物治疗,70%则靠病人的生活方式及心理调节。它的复发率较高,随访尤为重要,这一点,却得不到病人及家属的认同。”唐伟介绍说,对于出院后的患者,康宁医院根据温州市精神疾病三级网络管理条例,会征得家属同意将患者资料传至社区医生,由其上门随访。但尴尬的是,因病耻感等多方面因素,90%的患者家属拒绝随访。

警钟敲响,“学生病员”增多

从升入初三开始,小王就变得很古怪,不是很晚回家,就是回到家便把自己关在屋里,不愿与家人说话。今年春节他还“失踪”了好几天,留下纸条说自己要外出散心。这一学期还经常逃课,成绩直线下降。小王的症状就是典型的升学压力导致的抑郁症。

学校班级的排名、亲戚朋友间的攀比、青春期的叛逆等多重原因叠加在一起,让“小王们”变得消极悲观、不敢面对。温州医学院附属二院心理咨询科副主任医师戴王磊介绍,近几年,在门诊中,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有增多趋势。

心理专家分析,导致青少年抑郁的原因相对成年人会简单些,主要由学习压力过大、家长期望值过高、早恋等引起。但他们自我调节的能力相对也较弱,这时,更需要家长、老师给予合理心理干预。

据唐伟介绍,任何一位抑郁症患者都深知自己的痛苦并想要积极摆脱困扰,却往往力不从心。他们需要的是积极的心理帮助和药物治疗,而不是说教式的劝说。然而,由于药物治疗会带来记忆力减退、肥胖、女生月经不调等副作用,正确引导是家长帮助孩子走出抑郁的最佳途径。家长应尽量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不要盲目跟风,强制性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学习培训班,孩子一旦对某项课程抱有反感、抱怨、焦虑、恐惧甚至啼哭等情绪,就应及时停止。情况严重的,可到有资质的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心理疏导,早日克服精神困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