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二十二中:梦想启航的地方

2020年12月09日 10阅读 来源:温州日报 2013-06-21 00:00:00

六月,栀子花开,对于温州二十二中所有的毕业生来说,再也没有比这个时候对母校的印记更加清晰,更加留恋。2013届毕业生罗嘉黛在毕业典礼上说:“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身边陪伴我们一路走来的师长学友……来自大学的学长学姐的祝福加油短片还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带给我们无尽的憧憬与信心;学弟学妹在教室窗户上贴出的‘高三加油’字样又让我们心潮澎湃,他们自发的‘喊楼’令我们的奋斗之心更加火热。这就是二十二中独特的文化,一种激励我们梦想启航的正能量。”整理好学习用品和复习资料交给学弟学妹,学弟学妹们给毕业生高喊加油,唱离别歌,相互鼓励,相互拥抱。二十二中毕业季,如此温馨,如此煽情。

“二十二中人”,已然成为每一位走出二十二中校园师生的显著标识。从2002年创办以来,二十二中尤以老师的敬业奉献和学子的勤学上进而闻名遐迩。近年来,学校更以精神塑造与文化建设而广受赞誉。一所办学仅十一年的年轻学校,却能形成独特鲜明的学校文化,让一届又一届的“二十二中人”找到自信,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荣誉感。这究竟蕴含了怎样的奥秘呢?

动静之间 打造筑梦

最优环境

在季慰祖校长看来,精神如空气,文化如水,空气与水是人必不可少的生存物资,精神与文化则是滋养心灵的阳光雨露。他一直认为,学校发展历程最终永存的将是“学校精神”,而“学校精神”将在学子身上留下深深的烙印;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血脉,是学校赖以生存的根基,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他在《中国教育报》上相继发表了有关学校办学思想、学校精神等文章,深刻阐释了他作为一线校长对学校精神、学校文化的深刻领悟:给二十二中注入丰富的文化精神营养,是促进学校健康发展的关键。

十年前,这里周边的工业区污染严重,交通闭塞。十年后,垃圾山已成城市公园,绿草茵茵,工业区即将变身为现代化的滨江商务中心区,城市主干道环绕校区周边,交通便利。

如今,走进二十二中,穿过“流觞园”,走入“月光坪”,漫步 “荷香园”,绕到“望江亭”……一路上,绿树成荫,郁郁葱葱;花开四季,缤纷绚烂;鸟语花香,生机盎然。

在人们印象中,一所新办的学校,往往缺少深厚文化的积淀和支撑,形成不了更多的校园文化,因而所能呈现的也仅仅是崭新的校舍而已。然而,当你置身于2002年才创办的温州二十二中校园之中,你会觉得自己仿佛身处在一个“文化场”中。

走进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大门,一座高大的青铜孔子塑像双手作揖,屹立于广场。沿着图书馆前长廊,是一根根会说话的“文化柱”,它们在展示经典文化的魅力,重现瓯越灿烂的文明,讲述一届又一届二十二中学子奋斗的故事。图书馆的墙壁上是大型的江心屿壁雕,楼道墙壁上挂满了名人名言……漫步校园,你感受到的是这所学校浓厚的文化气息。这就是“二十二中人”的智慧:善于从传统中寻找智慧,从民族精神中汲取营养,让各种优秀文化在学校精神的统领下,交汇融合,从而孕育出自己独特的学校文化。

在这里,诵读《论语》已经是同学们三年高中每天的必修课;在这里,学唱校歌是每位“二十二中人”入校的第一件大事;在这里,学校文化释义,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被编辑成读本,是每位二十二中学子的入校第一教材。

动静之间,二十二中的育人环境在不断地发生改变,立体化育人环境已经形成。从学校到家庭,从在校生到毕业生,从老师到社会同行,从业内人士到社会媒体,无不对二十二中所走过的办学之路给予高度的评价。

优质管理 追求助梦

最佳效益

在季校长看来,数量大本身就是质量,逐年攀升的数量就证明着不断提升的办学质量。优异的成绩是“二十二中人”文化自信力产生的关键,良好的效果则带来了师生、家长、社会对过程的不断理解与认同。到2012年,学校连续四年高考文、理科(不含艺术、体育类)第一批(重点)上线人数仅次于温州中学、温州二高位居市直属学校第三。尤其是2012年本科上线率达84.6%,上线率达99.5%,学生学科竞赛先后有126人次获省奖,560人次获市级奖,1415人次获市直级奖,多项指标均跃居同类学校前列,被誉为“温州教育的一匹黑马”。“中加合作高中课程项目”四届毕业生,全部被加拿大、美国及英国等国外知名大学录取。而成绩的背后,就是一届又一届师生对学校管理文化的认同与创造。

2010届毕业生应梦思同学在回首自己的高中生活时说:“最有特色的莫过于二十二中的准军事化管理,但是高一那会刚从初中过渡到高中难免有点不适应,再加上军事化管理,大家对此都会有所抱怨,抱怨天刚蒙蒙亮就要起床晨跑,抱怨食堂没喜欢的饭菜还不能叫外卖,抱怨生病请假还要好几道手续才能出校。现在回想起来,正是这军事化管理让我自己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让自己松懈下去,才有足够的动力去追逐自己的那个最初的梦想。多想回到那些年在二十二中的日子,回到每天大清早晨跑,在宁静的教室里晚自修,多么令人怀念的高中生活……”

二十二中在多年的寄宿制管理中,本着“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办学理念,狠抓“四个二”一日常规:“二跑(晨练、跑操)二读(晨诵《论语》,晚读经典)、二修(早自修、晚自习)、二睡(午休、晚寝)”,教师们坚持每天清晨到校组织学生晨练、午休时亲临寝室巡视管理、晚自修坐班辅导答疑,使学生迅速适应寄宿制的管理模式,安心学习和生活;不断的探索、总结和创新,精心管理,摸索出了一套具有二十二中特色的寄宿生管理办法,让每一位住校学生都感受到学校是温暖的家,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充分发挥住校的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赢得了广大家长的信任和社会的赞誉,学校也因此荣获温州市“寄宿生管理德育特色学校”。

寄宿生管理的成功必须要有良好的管理队伍做保障,在家长们眼中的二十二中老师都是这样的:这帮老师是出了名的负责和努力,他们不仅身为老师,更胜过我们这些做家长的,把孩子送到那里放心……十一年里,校长的两鬓已悄然爬满了银丝。也许只有学校的老师、学生和一草一木知道,为了学校,他到底付出了多少努力和心血。然而校长却认为:“从根本上讲,办学要靠老师,要看班子,仅靠校长一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这里有一个始终能以‘创业、团队、奉献’为精神统领的团队,我们已经形成符合学校发展的精细化的管理模式。”

季校长用物理的“共振”现象来形容学校管理的效益。他说,管理要追求效益最大化,那就必须产生“共振”,就是当各方的频率相同时,将会产生最大的振幅。俗话说,众人划桨开大船,这就需要团队的每个成员齐心协力,才能劈波斩浪,勇往直前。一所学校每位教职员工,都有自己的岗位,每个人都是水手,只有思想统一,步调一致,才能产生“共振”效应,给学校迅猛发展带来强大动力。

“二十二中人”坚信“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要实现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关键是师生关系和谐,心灵情感达到“共鸣”。只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老师们不惜在日常管理上狠下功夫,与学生打成一片,加强感情交流,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被管理过程中时时处处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和关爱,对老师产生亲近和信任,使教育教学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11届毕业生叶子说:“我们一届一届地来到二十二中,又一届一届地离开二十二中。而可爱的老师们,总是在那里,从来没有离开。他们已然和二十二中,和我们记忆中的校园,融为一体,我们所有的感动快乐抑或是悲伤受挫中,总是会留下他们的身影。愈来愈觉得,二十二中就是一个大家庭,我们紧紧团抱在一起,感受其间的一点一滴的情绪,互相鼓励,互相扶持。这或许就是集体带来的温暖吧。”

面对发展越来越好的寄宿制,学校领导班子没有丝毫的松懈。学校坚持聘请知名专家驻校引领,开展集体备课、同伴互助,提高教师整体业务水平,积极打造名优教师,师资力量雄厚,有市名校长、省(市)“三坛”、市学科骨干、国家(省级)先进个人、市级优秀教师(班主任)55人。

“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寄宿生管理,推进信息化环境下的寄宿生管理,提升管理的有效性,使寄宿管理开创新局面,努力构建和谐、优雅、富有丰厚文化底蕴的二十二中。”季慰祖校长如是说。

“二十二中人”

一群不断追逐梦想的温州人

众所周知,温州人最可贵的就是具有敢为人先、艰苦创业的“温州人精神”。“二十二中人”倡导和弘扬的以“创业、团队、奉献”为核心的“二十二中精神”,历经艰难困苦,战胜各种挑战和挫折,不断创新,形成了个性鲜明的学校文化,正是秉承和践行着“温州人精神”。

办学之初,二十二中就确立了培养“会做人、会学习、会健体、会审美、会劳动、会生活、会做事、会合作、会负责、会创新”,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公民的育人目标。

二十二中在深化课改中,以创建省特色示范高中为契机,不断实践和创新,传承和发扬“温州人精神”,为温州区域发展培养全面而又充满个性的人才奠定基础,开设了《力量之源——学校文化解读》、《论语撷英》、《处世之道——弟子规新解》、《世纪唱响——校歌释义》、《中学生理财》、《学生干部领导力培养》、《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等温州经济、品行修养类校本选修课程。截至目前,列入高一选修目录近百门,其中有14门校本选修课程被评为省、市级精品课程,学校还被定为温州市“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建设基地学校”。在今年五月份的浙江省“特色示范高中”预评估中,名列同类学校前茅。

二十二中是全国首批“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学校、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浙江省“中小学示范性实验室”和 “示范性图书馆”,还与市科技馆合作创办了学校科技馆,拥有开展科技创新和探究的完备、先进的教学实验设施等资源优势。为抢占教育制高点,学校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尝试数字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与学习方式改革,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2013年学校依托这些有利条件,创办“理科教学创新班”,招收对数学和物理有浓厚兴趣,有志于进行科学创新和探究的高一新生,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

学校还专门聘请浙江省著名特级物理教师、原杭州二中校长、省特级教师协会会长徐承楠和浙江省著名特级数学教师、原嘉兴市教委副主任兼教研室主任、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曹鸿德老师等一批校外专家、教授担任“理科教学创新班”顾问,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十二中得瓯江之秀气,承传统之精华,沐时代之新风;十一年,滩涂已成热土;十一年,荒地已成沃土,孜孜不倦、朝气蓬勃的“二十二中人”,正迎着朝阳,去追逐属于自己的梦想,为温州的教育梦增光添彩,为中国梦添砖加瓦。

(苏爱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