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我市城市垃圾治理有了完全手册

2020年12月11日 10阅读 来源:温州日报 2013-04-12 00:00:00

本报讯 (记者 吴勇) 城市保洁怎么做?生活垃圾怎么理?建筑垃圾怎么治?市政府日前出台《关于加强城市垃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以及针对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处置的相关管理办法,加快推进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改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面貌。

“建筑垃圾乱倾倒、鞋都‘工业垃圾围城’、餐厨垃圾无序管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深入推进,城市垃圾产生量快速增长和城市垃圾处理能力相对不足、处理方式相对单一的矛盾日益凸显。”市城管与执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城市垃圾是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固体废物的总称。此前我市已出台餐厨垃圾有关管理办法,而随着正在抓紧研究制订的工业固体废物的管理办法的出台,我市将拥有治理城市垃圾的完全手册。

城市保洁怎么做?

垃圾分类处理首当其冲

意见从“有效推进城市垃圾源头管理与分类工作”、“进一步提高城市垃圾运行水平和处理能力”、“加强城市垃圾处理工作监督管理力度”等方面,对城市垃圾在“十二五”期间的管理、建设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量化指标。

餐厨垃圾“混搭”生活垃圾或将大改观。意见提出,积极推进建筑垃圾、大件垃圾、园林绿化垃圾、农贸市场有机垃圾分类处理。稳步推进废弃含汞荧光灯、含汞温度计等有毒有害垃圾分类处理。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标识,使群众易于识别、便于投放。鼓励居民分开盛放和投放厨余垃圾,进一步加强餐饮业和单位餐厨垃圾分类收集管理,建立餐厨垃圾排放登记制度。今年起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

密闭、环保、高效、洁净的城市垃圾收运方式将全面推行。意见提出,积极推行生活垃圾清洁直运,建立线路优化、成本合理、高效环保的垃圾收运模式,做到垃圾不落地、不外露、不扰民,减少运输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同时加快提高环卫作业机械化水平。

意见还强化城市垃圾处理工作监督管理力度,提出建立环卫保洁清运、城市垃圾处置运营单位失信惩戒机制和黑名单制度,完善市场准入、退出管理机制,坚决将不能合格运营、不能履行特许经营合同的企业清出市场。

生活垃圾怎么理?

鼓励社会资本

参与清扫保洁

清扫保洁、收集、转运、处理……《温州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试行)》对生活垃圾涉及各个环节都给予细化,以切实加强全过程控制和管理。

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车辆必须采取“密闭”方式,运输途中不得泄漏、洒落,不得污染城市路面、水面。生活垃圾转运车辆应按规定进行清洁与消毒。

该办法还对各种行为给予规范: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规定的地点、时间和方式倾倒生活垃圾,不得向路面、绿地、窨井和水域倾倒生活垃圾等废弃物。建筑垃圾、工业固体废弃物、工程渣土、特种垃圾、危险废物,应当按有关规定处置,不得随意倾倒或倒入生活垃圾收集容器。在集贸市场从事经营的单位和个人不得将生活垃圾带出市场外随意倾倒。禁止乱扔果皮、纸屑、烟蒂等废弃物;禁止在里弄、街道、广场等露天场所和公共垃圾收集容器内焚烧树枝(叶)和生活垃圾;禁止掏捡生活垃圾。清理窨井淤泥、修剪行道树、清理绿化带等作业产生的废弃物,作业单位必须及时清运、处理,不得乱堆、乱放、乱倒。车辆、火车、飞机及在城市近岸海域行驶或停泊的船舶,必须自备能够防止散落、溢漏的垃圾收集容器(袋),并在其停靠的车站、机场、港口、码头按城管与执法部门指定的地点投放。境外车、船、飞机等交通工具产生的生活垃圾需在本市处理的,必须由产生单位进行无害化预处理,经卫生检疫部门检验合格后按城管与执法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地点投放。

办法明确生活垃圾分捡、生活垃圾处理等经营项目依法实施特许经营制度,同时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生活垃圾清扫保洁,收集、运输、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逐步实行生活垃圾作业服务市场化。

建筑垃圾怎么治?

收集运输消纳环节

需全程监管

建筑垃圾的处置活动涉及倾倒、运输、中转、回填、消纳、利用等多个环节。《温州市区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提出对建筑垃圾的收集、运输、消纳实行全程监管。

工地的标化管理是建筑垃圾处置的关键环节。该办法要求,建设施工现场应及时清理产生的各类建筑垃圾;实行封闭施工,依照有关规定设置施工围墙或者硬质密闭围档;现场出入口应当进行硬化处理,保持出入口道路的整洁、完好;配置车辆清洗专用水管、排水设施、污水沉淀设施和车辆高压冲洗设备;运输车离场前必须进行冲洗,有专人负责现场管理,严禁带泥上路;如实记录建筑垃圾处置情况,做到台账齐全。

另外,建筑垃圾消纳场要按照规定接纳建筑垃圾,规范堆放,不得受纳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及有毒有害垃圾;入场建筑垃圾及时推平碾压;保持场内和进场道路通畅和环境整洁;根据容量受纳建筑垃圾,不得超负荷消纳;根据实际受纳的建筑垃圾量,向运输单位出具消纳凭证;建立台账,记录进场运输车辆次、受纳数量等情况,专用消纳场应当设置记录、计量设施;对所有离场运输车进行冲洗,确保净车出场。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日本是世界上人均垃圾生产量最少的国家,每年只有410公斤;同时,也是世界上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从1980年开始,日本逐步建立起一套近乎苛刻的垃圾分类制度。每年12月份,日本的每一家住户都会收到一张来年的特殊“年历”:每月的日期都用黄、绿等不同的颜色来标注,每一种颜色代表哪一天可以扔哪种垃圾。比如,厨房垃圾,每周三和周五才能扔。

瑞士等国垃圾负增长

2001年,瑞士政府颁布《填埋禁入法》,规定城市生活垃圾禁止直接进入填埋场进行填埋,城市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转向源头治理,形成倒金字塔的管理模式,即必须经源头减量,分类收集、处理、资源充分利用后,最终的惰性物质才能进行填埋处置。

2007年,加拿大多伦多市规定,一户居民生活垃圾的收集上限为每周6袋。市政垃圾收集车不负责运送超出上限的额外垃圾,居民须自行将这些垃圾运送至当地的中转站。

芬兰等国制造垃圾需付费

加拿大多伦多市2008年施行的一项制度规定,每户家庭必须从小、中、大、超大4种不同规格的垃圾箱中选择一种放生活垃圾。依据选用垃圾箱规格的不同,居民需缴纳的垃圾处理费也各不相同,大约合为小型10美元、中型39美元、大型133美元、超大型190美元。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