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让海外宝贝回家

2020年12月11日 10阅读 来源:温州日报 2013-08-07 00:00:00

500多平方米的展厅里,摆放着400多件珍宝,吸引了上百名乐清文化名流与市民观摩。8月5日上午,“东风西渐”费玉樑夫妇、黄信铭收藏回流文物展在乐清市总工会揭幕。

原籍南京的费玉樑,与乐清有着难解之缘。用他的话说,他的事业是从乐清起步,所以,对于乐清,他有深深的感情,希望能在这里实现他开办私人博物馆的梦想。

开坛授徒结缘乐清

费玉樑今年59岁,出生于南京市的一个武术、收藏世家。1979年,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他与父亲、兄妹组建了一个武功艺术馆。1980年开始,他们走出南京,到处表演。

“1980年底,我们到了乐清柳市演出,观众场场爆满。演出一结束,就不断有当地的小青年跑来说要跟我学武。”重温当年的情景,费玉樑依然激动,“这里的人太热情了!那次演出后,我回到家,只呆了十多天,就作出决定:来柳市教武术。”

1981年初,费玉樑带着他的新婚妻子来到柳市,开设拳坛,收徒授艺。

在柳市授艺期间,他什么都教。少林拳、太极拳、武术技击和十八般武器……样样都能教。弟子人数多时,他分坛授艺,同时开设十几个拳坛,收入相当可观。

费玉樑在乐清呆了约3年时间。其间,中国出品了电影《少林寺》,武术风靡全国,影响扩大到全球。得益于这种尚武风气,费玉樑在乐清先后授徒四五百人。

“那时万元户已经很了不得,南京人均工资才50元左右,而我已是十万元户、二十万元户了。1984年,我回到南京,买了一间房子,才花3000元。乐清,是最早让我梦想成真的地方。”

费玉樑说,与乐清的缘分,就是那时结下的。

出国教武开始收藏

1986年,一位看过费玉樑表演录像带的台湾老板,在奥地利创业。他希望费玉樑去奥地利发展。当时,费玉樑觉得自己钱已经不少,“走向国际”也是不错选择,于是他说服了家人,远赴奥地利,继续从事他的武术教练生涯。

后来,另有一位朋友建议费玉樑到荷兰闯天下。他认为荷兰的华人比奥地利要多,发展空间更大。于是,费玉樑又在荷兰开了武馆。从事武术教练之余,还在世界各地表演。他的学生遍布欧洲。现在,他的学生达到了两万多人。

在荷兰的首都阿姆斯特丹,有条古玩街,那里有很多中国瓷器。一天,费玉樑买了一块明代黄玉辟邪福寿摆件。从那时开始,他看到喜欢的老物件就买。身边有多少钱,就买多少;由于信誉好,即使身边没钱时,也能将东西先赊过来。

费玉樑在荷兰的弟子遍及社会各界。他忙不过来,就将在柳市办企业的徒弟黄信铭也聘请为荷兰国家武术队的教练,并且一起从事收藏。

把中国瓷器运回家

收藏带给费玉樑很大的享受。他不再满足于收藏荷兰古玩街上的藏品了,渐渐向一些拍卖会出击。在拍卖会上露脸多了,组织方在每次的拍卖会开槌前,都会打电话给费玉樑,请他参加。

二十多年来,费玉樑的藏品达到了两万多件,中国古代外销瓷成为他的主要藏品,其中包括500件清代雍正年间海捞瓷,一艘中国商船“金瓯号”在运输这批瓷器经越南时,不幸沉没,2007年被打捞出水。费玉樑打包拍下了500件。费玉樑的藏品中,还包括中国字画及象牙雕、玉器、铜佛像等杂件。

费玉樑兼具武教头与收藏家的身份,既是荷兰国家武术家协会主席,也是欧洲中国古董收藏家协会会长。

“藏品多了,吸引了国内不少人前往荷兰参观我的藏品。有次,一位国内来的官员看了我的藏品后,建议我把这些古董带回中国,在中国开办一个自己的博物馆。”费玉樑说,正是对方的建议,唤醒了他心中建私人博物馆的梦想,“说句实在话,放在荷兰与放在中国,它们的价值有很大区别。这是中国的东西,把宝贝带回家,让更多中国人知道它们,是我的责任,也才能彰显我收藏的另一种价值。”

渐渐地,费玉樑陆续将藏品带回国。除了铜佛像能托运,瓷器全部是手提回国。“瓷器量很大,运回国不容易。家人回来都提着瓷器乘飞机。还有几次,趁组织荷兰等地的武术学员到中国切磋武艺时,发动他们手提过来。更不放过每个去荷兰参观我家藏品的中国朋友,每人帮着带回国。”费玉樑说,这些手提回来的古代艺术品,全部存放在柳市黄信铭的家。其中有一些藏品,是黄信铭当年听从他的建议自己收藏的。

期待宝贝落户乐清

“这次展出的不是我全部的收藏。我有个文物集装箱,还在荷兰来乐清的路上。我把宝贝都搬到乐清来了,对于这么多藏品来说,乐清市总工会这个展厅太小太小了,才500平方米。我的藏品,起码需要5个这样大的厅来展示。所以,我们很想建一个私人博物馆。外地一些县市想以最优惠的条件吸引我们过去建馆,把这批宝贝都带过去,但我们有自己的考虑,一是我对乐清感情深厚,二是黄信铭是本地人,所以我们还是希望在乐清建个博物馆。”

“这是我第一次让藏品成规模公开展示。收藏收藏,我真是名副其实的收着藏着!若问我有多珍爱这些藏品?我只告诉你一个事实:20多年来,我从来没卖过一件藏品。不是我不缺钱,实在是我太爱这些宝贝了。”费玉樑希冀他的宝藏能在乐清落户,“乐清是我的福地,让这里的人看看我的藏品,吸引各地的收藏家、文化人来乐清观赏这些宝贝,也让我的藏品有好的归宿,实现它的价值最大化,这就是我的心愿。”

费玉樑与黄信铭企盼他们的建馆梦想得到乐清各界支持。“如果建成,我有几个设想。一是开展教学,教收藏爱好者学会鉴别文物;二是引进拍卖会,可征集拍品,形成文化产业;三是做一个与收藏有关的投资基金。”

专家鉴定确为文物

7月31日上午9时许,有三位客人在乐清市社科联副主席南凝平的陪同下,来到了正在布展的藏品展厅。当时,正在厅内的费玉樑以为是几位乐清企业家,就主动给他们讲解起藏品来历以及收藏常识。这几名专家没作自我介绍,也不吭声,只是默默观察着,耐心倾听着费玉樑的讲解。

直到讲解到一件元青花藏品时,客人中的一位,从口袋里掏出了微型手电筒照射藏品,费玉樑的脸上闪过丝毫疑问,但这种纳闷转瞬即逝。当费玉樑继续讲解到,某件青瓷是哪里修复时,那位客人脱口而出:“这种技术日本才有。”费玉樑才明白,自己面对的是文物鉴定专家。

这三位客人是我省文物鉴定专家。他们听说有一批从荷兰“回国”的藏品将在乐清展出时,就过来探个究竟。

“这些是文物,毫无疑问。费玉樑先生对瓷器名称、时代定得都比较准确。藏品以外销瓷为主,从布展好的文物来看,则是以清代康雍乾年间瓷器为主,其中有一些精品。特别是一件名为‘和合二仙’的象牙雕比较罕见,我只知道故宫有,广东博物馆有,但都没这件尺寸大。”省文物鉴定审核办公室主任柴眩华说,“对于民间收藏来说,这非常了不起,很有特色。在这些文物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瓷器对欧洲人的生活影响有多大。”

“费玉樑先生收藏起步早,那时的欧洲比较容易收到这些东西。而他作为荷兰公民,收藏外销瓷更有便利条件。以此办一个主题展览与博物馆,是非常有意义的。”柴眩华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