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的马鞍池路,朋友小方骑着自行车在下班的车流中与我擦肩而过。尽管家里新添了一辆“大众高尔夫”,但小方上下班选择骑自行车。
来到单位,一名同行骑自行车从身边轻快地掠过。在电梯里碰到,他说,现在的交通路况,很多时候开车反而“走不动”,自行车则很便捷。
经过长达近10年的萧条、缓慢爬升,2011年,自行车市场迎来了新的巅峰。业界人士告诉记者,2011年全市的自行车销量比去年强劲增长30%,总的销售数量估算约为6万辆。
这个增长并不令人意外。全民健身热潮的持续、低碳环保理念开始深入人心、城市绿道的规划、市民休闲意识的增强、发烧友群体的形成、对拥堵的城市交通的“反叛”——诸多“利好消息”一起发力,掀起自行车市场的新浪潮。使得这个曾经中国寻常百姓家最钟爱的交通工具,在经历了新世纪之初的低迷之后,重新焕发出特有的魅力。而这一轮的焕发,竟是以时尚的运动产品为开端的。
2011年,对温州自行车消费市场来说,堪称元年。
温州捷成自行车有限公司总经理胡丛堪称温州最资深的自行车经销商,从1990年在信河街开自行车店开始,到捷安特温州地区总代理,见证了温州自行车市场20多年来的起落兴衰。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是自行车销售的高峰期,年三十都关不了门,买自行车的人排队。”胡丛回忆说,“那个年代,学生来买自行车的很多,特别是一到暑假,一天都可以卖出几十辆。”
那时候温州的城区格局虽然没现在大,但是自备车很少,道路并不拥堵,旧城亦有几分古朴,自行车实在是极实用的交通工具。而且拥有“凤凰69”,那感觉不亚于前几年拥有宝马X5。
进入新世纪,城市的改建、房地产的兴旺、自备车的激增,挤压了自行车的空间。在“非典”前后,自行车消费彻底跌到低谷。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自行车市场重新回暖。掀起新一轮热潮的,是锲而不舍的自行车运动发烧友、户外达人、白领阶层。爱好自行车的群体迅速扩大:游泳的、羽毛球的、网球的、健身的、户外运动的这些爱好者纷纷为自己配置了自行车。戴着头盔、穿着鲜艳的骑行服穿行在城市,成了引人注目的风景。而原先的自行车消费大户——学生市场,无形中已经丧失了。出于安全考虑,绝大部分的家长不放心让自己的孩子在如今的交通环境中使用。
自行车爱好者群体强力拉升了自行车消费市场,捷成自行车公司于2006年就成立了捷安特俱乐部,组织活动,推广自行车文化,现在有非常固定的车友群体。去年,温州自行车运动协会成立,两年时间多达20多项的大型活动,加上温州市老年骑协的“红色流动风景”,进一步把自行车拉回了市民的视线。除了市,各个县(市、区)的自行车运动也非常蓬勃,乐清、泰顺、瑞安、平阳、洞头,都有自己的自行车爱好者群体,合计起来,数量非常庞大。自行车以新兴的时尚运动方式,带动了城市休闲的需求,于2011年达到了消费高峰。
发烧友的自行车,大多是中高档的山地车、公路车,价格在3000元到3万元不等。而今年自行车市场的一个显著转变就是:休闲型自行车的消费份额迅速增长——对于普通市民来说,自行车的本质功能是交通代步工具。这类休闲车的价格在600元到1000元之间,价格实惠,舒适实用。在三轮车被禁之后,近距离去菜场买菜、接送孩子,自行车就显示出非常优越的实用功能。而越来越多的上班族,也纷纷选择以骑车的方式上下班——一方面这是便捷的兼具健身功能的交通方式,另一方面也是时尚的低碳环保的方式,而且绝对不会有人认为:骑车是“没面子”的表现——这一观念的转变,使得企业主、机关干部都纷纷加入到骑自行车的行列中来。正因为城市中自行车的身影越来越多,自行车重新飞入寻常百姓家,促使着我们城市面貌的变化。
目前温州自行车市场上,各个档次和定位都非常清晰。发烧友钟爱的公路车、山地车属于高级别,入门价便在3000元以上,1万元的也只能算中档;以代步为主的休闲车大约在1000元,还有女生喜爱的折叠车,今年都迅猛增长。从品牌来说,捷安特绝对是市场老大,美利达和大行也是高端品牌,其余如欧亚马、骓驰、凤凰、飞达、富士达等,以城市休闲车和折叠车为主。
胡丛非常看好温州将来的自行车市场:“温州的拆违透绿、去疤栽花行动,五大城市公园开放,绿道建设,都将使城市越来越漂亮,也将会给骑行者越来越好的环境。出于对健康的需求,对时尚的追求,骑车的人会越来越多。”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