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3”动车事故发生后的第二天上午,网络和电视上一段事故航拍现场画面备受关注。而这一段视频的作者陈斌,原先并非专业人士,而是一位摄影发烧友。出自于对“7·23”的急切关注,他是唯一航拍到了整个动车事故现场原始画面的人——7月24日早上6点40分,他从瓯江边起飞,短短6分钟就到达了事故现场上空……很快,陈斌将七八分钟的视频和五六十张照片都免费提供给了国内各大媒体。他的初衷很简单,他说,对于此次事故非常痛心,同时也感觉到航拍现场画面或许对现场救援有用。
这次航拍让陈斌一下子走红。慕名而来采访的媒体超过百余家,百度里搜索“陈斌航拍动车”,出现的相应网页标题多达百页以上。
其实早在20年前,陈斌就和动力伞结下了不解之缘。陈斌,41岁,温州平阳人,在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温州分公司工作。从最初的好奇、向往、尝试,从用于商业用途到摄影航拍,再到把动力伞航拍用到公益事业上,陈斌走过了颇有故事的几年。
实现飞翔梦
降落后,陈斌有时还要关注天上飞行的同伴,时刻报告地面上的状况。 赵用 摄
聚焦“7·23”
作为摄影发烧友,陈斌还是一名初中生的时候,就拿着胶片相机到处拍照,自己冲洗照片。1989年,他应征入伍,在第二炮兵某部服役,担任文书工作。三年后复员,安排在户籍所在地苍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工作。1992年,也正是陈斌复员参加工作后的这一年,陈斌和飞行结下了最初的情缘。
1992年,全国第二届滑翔伞锦标赛在苍南县炎亭镇金沙滩举行。陈斌正是当地筹备组委会的工作人员之一,这让他有幸接触了全国各地的滑翔伞飞行员。看到飞行员们在自己熟悉的沙滩上空翱翔,天性爱好自由冒险的陈斌恨不能自己也马上驾着滑翔伞飞上天去。从此,一个关于飞翔的梦,在他的心里埋下了种子。此后多年,他一直在努力向自己的梦想靠近。直到2006年5月,陈斌报名参加了温州滑翔飞行员俱乐部,才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2006年6月28日,是值得陈斌铭记的日子。当日上午,天气晴朗,海风轻拂,是飞行的好天气。因为这一天,他开始了人生中第一次飞翔蓝天!
那一天,距离他开始在地面训练的时间还不到一周。而他的自信来源于对滑翔伞飞行技巧的快速掌握,和他常年对该项运动的关注和钻研。试飞的地点选在乐清市蒲岐镇海边的108场地,滑翔伞就停在那座108米海拔的小山头上,面朝乐清湾。在地勤人员和教练的帮助下,在马达声中,陈斌驾着动力伞只身跃出了山头……虽然第一次试飞只有短短的两分多钟,却给了陈斌梦想终于得以实现的无限快意。然而,降落的时候,滑翔伞还是偏离了预定路面,陈斌将滑翔伞落在了海边滩涂。一周前刚刮过台风,滩涂异常松软,陈斌的两条大腿上沾满了泥巴。然而,这次试飞还是基本成功了。两个月后,陈斌在乐清县城西侧的一处山间场地进行了毕业飞行考试,拿到了滑翔伞飞行的A级证书。
然而,陈斌真正想操作的是动力伞。因为从小的摄影爱好,他深知摄影需要从不同角度取景,如果能在低空一手操控动力伞,一手拍照,则能以一般的摄影师无法站位的角度取得理想的画面。2008年4月,经过几个月的辛苦训练,陈斌终于拿到了动力伞飞行驾照。动力伞和滑翔伞不同的地方在于动力伞是和飞机一样先贴着地面疾驰再起飞的,但是两者的飞行原理相通。然而,驾驶动力伞在空中飞行,也需要过硬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对陈斌来说,驾驶动力伞最危急的时刻往往都是在空中遇到空气乱流的时候。2008年5月份,温州会展中心举行车展,陈斌帮自己的保险公司做推广宣传,驾着动力伞飞向了会展中心的上空。结果这次在空中就出现了上升和下降气流交汇导致的乱流,伞头夹翼失去了控制。在短短的几秒之内,陈斌利用书本教材的知识结合平时的飞行经验,很快控制了飞行。在陈斌至今的上百次飞行中,他凭着胆识和专业知识,顺利做到了100%的安全飞行。
在温州举行一些重大活动的时候,天上突然出现一个“鸟人”,那必定就是陈斌。赵用 摄
蓝天上的公益
动力伞给了陈斌一个不同的角度观看世界,也带给了他很多别样的精彩。
2009年,陈斌经常驾着动力伞在三垟湿地上空飞行,有一次他正好看到温瑞塘河边有家企业往河水里排放大量的废水,他用相机随手拍了一些照片,之后将照片提供给环境监测部门和我市媒体。从此以后,空中航拍污染源,成了陈斌一大工作。去年苍南壹加壹负责人希望他加盟壹加壹组建空中搜救队时,出于对公益事业的热心,陈斌当即同意。今年5月8日,壹加壹空中搜救队正式成立,陈斌担任队长。
除了将动力伞运用于公益事业,动力伞也给陈斌自己带来了许多惊喜。2008年7月,陈斌和几个朋友一起到杭州下沙看楼盘,准备买房。为了更全面观看楼盘,他驾着动力伞飞上了天空,他在天上发现这一带环境还不错,但是离市中心交通太远,结果随手拍了一些照片就下来了。就在他驾着动力伞缓缓下降的时候,遭遇了不知地面哪里窜上来的一股废气,呛得他几乎要呕吐。这也让陈斌彻底打消了到这里买房的念头。
转眼到了2009年,正逢杭州下沙地区组织了一个全国性的摄影比赛,陈斌突然想起来自己曾经在下沙的上空航拍过不少照片,于是他向大赛组委会寄去了自己《空中看下沙》的一组照片,这组别人的镜头完全无法复制的照片让陈斌一举夺得了大赛的一等奖,也拿到了丰厚的奖金。“虽然没买到房,却拿了个大奖,也是一种惊喜。”陈斌回忆说。而此后,温州一些朋友要去外地买房,也总是千方百计希望陈斌同去,用他的动力伞在空中飞一圈,看看这个楼盘是否宜居。
让陈斌记忆犹新的是,他的动力伞还促成了一对幸福恋人的终身大事。去年11月,温州市区一个80后的小伙子慕名找到陈斌,他介绍说,他和女友相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最近一直希望给她一个终生难忘的求婚仪式,要浪漫、新式、环保。小伙子曾经在报纸上看过陈斌航拍污染源的报道,于是马上想到了通过动力伞来求婚。陈斌觉得小伙子的求婚方式非常好,当即决定帮他一起策划。
2010年11月27日一大早,陈斌领着其他3名温州动力伞飞行员出发前往世纪广场。准备停当后,早上7点半,4人分别驾着动力伞飞上了世纪广场上空。此时,那位求婚的小伙子正好约了女友到世纪广场会面。正在女孩焦急等待男友出现的时候,却忽然发现头顶上空有4驾动力伞朝自己包围了过来,动力伞越飞越近,她终于看清了伞翼上写的字:“项河,嫁给我吧!”而项河,正是她本人的名字,此时,周围也聚了越来越多的人,他们开始欢呼、喝彩。很快,项河的男友也看似不经意地出现在了她身旁。当动力伞到达这对新人的头顶附近时,动力伞撒下了大片玫瑰花的“花瓣雨”,同时落下的还有一朵小降落伞,降落伞的底部拴着一个小盒子。小伙子顺利接到了小盒子,面向女友单膝跪地,打开盒子,取出了里面的戒指戴在女友手上……围观的人们,羡慕,惊叹,祝福,各种情绪化成热烈的掌声献给了这对新人。
眼下,温州的“六城联创”正在紧张进行,陈斌经常都要驾着动力伞上天航拍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记录活动各个节点,为“六城联创”积累一些影像资料,也希望为这座城市留下一些定格的记忆。
起飞和降落都比较难,陈斌在帮助队员起飞。 赵用 摄
7月23日夜,动车追尾事故令温州全城涌动,各方紧急投入救援。此时的陈斌,是苍南县壹加壹救援中心空中搜救队队长。当晚9时左右,陈斌的手机铃声就急促响起。电话那一头传来壹加壹救援中心负责人张炳钩沉重的声音,他说,动车发生追尾事故,壹加壹救援中心组织的人员正驾车赶赴事故现场,希望陈斌也马上予以配合。
陈斌看了看窗外,马上表示说,当晚是雷雨交加的天气,不适合出动动力伞飞行,但是据他对气象的了解,第二天一大早肯定是雨过天晴,陈斌可以亲自驾驶动力伞对事故现场进行航拍,为地面救援提供相应支持。
之后,陈斌又马上联系了空中搜救队的其他四名队员,其中两名队员出差,在温州的两名队员“螳螂”与“阿远”表示赞同第二天一早对事故现场进行航拍,飞行任务由陈斌来完成,他们两人担任地勤保障。随后,陈斌又拨通了温州市应急办相关负责人的号码,汇报了第二天一早航拍的计划。
此时,动力伞器具还堆在陈斌家中的一个房间里。20多天前,他应邀参加宁波伏龙山滑翔伞全国邀请赛开幕式的航拍,回来后还没来得及对发动机做保养。于是,陈斌立即行动,连夜将动力伞装备搬到客厅,安装螺旋桨、护框,检查座袋,清洁火花塞积炭和接线柱……
零时30分,电视新闻里说“7·23”动车事故伤员太多,血库严重缺血。陈斌再也坐不住了,直奔书房,找出了数本献血证,而最新的那一页记录显示他已超过半年没有献血,符合献血条件。于是陈斌换上衣服、带上献血证,驱车前往温州中心血站。令陈斌始料未及的是,车子离血站还有200米的路口,以血站为中心前后非机动车道上都已经停满了前来献血的市民的小车。他只好把车子往后退停好,跑步前往血站。等陈斌赶到血站的时候,此时的血站中心大厅也已经挤满了前来献血的人。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名工作人员询问,对方告诉他,以这样的场面看来,轮到他献血,差不多要等到上午6点多。陈斌只好无奈地回家休息片刻。
因为计划在早上7点前起飞,需要提前吃早餐和各项准备事宜,陈斌在凌晨4点就起床了。忙完了早餐、给动力伞发动机加油等事情之后,上午6时,陈斌到达了事先选取好的位于市区江滨路外滩小广场的起飞场地。此时,“螳螂”与“阿远”已经到位。在地勤人员的帮助下完成热机、铺伞等飞前准备,带了一台单反加上一台平时随身带的DC相机,6点40分,陈斌安全起飞。
“在空中俯瞰现场,首先感到‘震惊’:集各种科技于一身的动车竟然也会发生追尾事故?平时在铁轨上风驰电掣的动车也会因追尾事故而侧翻在现场桥下、挂在半空中,简直是难以想象的事情。其次是感觉到‘震撼’: 在空中看到动车的高架桥面上,分布着上百名的人员,他们身着不同颜色的外套,忙而不乱、井然有序,这种场面感觉和汶川大地震时看到众多的专业救援队一样,给人以‘震撼’的感觉。”这是陈斌事后回忆当时在空中感受的一段文字记录。8点15分,陈斌按照不同的高度与半径完成了对事故现场的航拍,然后他利用剩余的时间继续向西飞行,去仰义街道上空航拍绕城西枢纽互通项目,于上午9时左右安全着陆。
刚刚着陆,他就看到手机里有数十个未接来电,其中大半是各大媒体记者通过各个渠道得知他的联系方式后打来要拍摄素材的。长期从事摄影的陈斌深知,参照国内外惯例的话,他可以要求各家媒体向他购买视频播出使用权再播放内容,他可以在一两天内就得到很大笔的收入。然而,考虑到各大媒体和民众都在焦急等待事故救援的最新信息,他当即决定:向国内各大媒体无偿提供他在动车事故中的航拍素材,唯一的要求就是媒体要在航拍视频画面上增加“中国人保财险温州分公司”的单位名称和“陈斌航拍”的个人署名。
当天,陈斌被一批又一批涌来的记者包围。面对国内记者,他都一次次耐心配合采访。然而所有国外记者要求采访,他都拒绝了。当天中午,日本NHK、富士、读卖新闻等日本媒体的记者,与腾讯新闻小组的队伍前来采访陈斌,被陈斌及时发现而将他们挡在了门外。陈斌解释说,日本媒体在动车事故发生的当时就表现出了强烈的嘲讽态度,而没有对事故经历者给予应有的同情和理解,国外的一些媒体在此次事故报道中也存在一些不当的偷拍和暗访行为。作为一名中国公民,他有权拒绝将自己拍摄的素材提供给境外媒体。
而在7月24日当天,陈斌又数次前往血站献血,都因为人多而被迫回来,直到当天夜里近8时才终于完成了献血。血站的工作人员认出了陈斌就是当天航拍事故现场的志愿者,考虑到他的体能消耗,将他申请要献400CC的数字划掉,改成了200CC。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