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列木成栅 以为防卫

2020年12月11日 10阅读 来源:温州日报 2012-02-26 00:00:00

近年来,苍南蒲门寨城的修筑,瑞安山皇寨、驮山李山寨遗址的发现,不时见诸报端。乐清还出版了《尘封的记忆——乐清的城堡烽堠与集市》,全面收录介绍了乐清磐石寨城、蒲岐寨城等历代古城堡、山寨、烽堠等。

说到寨,人们因为受到温州鼓词与旧小说影响,往往与绿林好汉盘踞的地方或山大王联系在一起,模模糊糊中把它与打家劫舍的盗贼的窝,或反对朝廷的义军的营垒划上了等号。其实不然。寨,大都是奉朝廷的诏命修建的,大都“师出有名”。

历代寨城修建多

据民国版《辞海》,列木成栅,以为防卫曰寨。本作柴,一作砦。《宋史·职官》记载“砦置于险扼控御去处,设砦官,招收土军,阅习武艺,以防盗贼”,显然,寨并不是盗贼的窝,而是防御盗贼的官方军事设施。主管者(砦官)还是朝廷的命官,还有执法处置权。《中国历代职官辞典》将砦官称做“知寨”。

寨的形式构造,通常有寨城、濠河、城墙上建角楼(瞭望台)、敌楼、城垛,城内置兵舍、枪械库、演练场等。清《道光乐清县志》记载乐清盘石寨城,明洪武二十年(1387)信国公汤和建,周九里三十步,计一千五百五十四丈,高二丈,厚一丈。城内有山。嘉靖乙丑重建,增高三尺。濠河一千六百二十八丈,阔五丈,深九尺。门四,门楼、角楼各四,水门二,吊桥四、窝铺七十二,城垛一千七百九十。顺治十八年奉迁,城圯。康熙九年重筑寨城,周六里,长一千一丈,厚一丈四尺,垛一千堵,楼四。

有的寨城内还暗布机关,以备万一。今瑞安江溪的山皇寨城,北宋宣和二年初建,明嘉靖间,乡民因防备倭患侵扰,捐资筑守,块石结构,今尚见残垣断壁。清光绪二十六年(1897),神拳会众200人曾攻据此寨城。传说该寨虽建在三百米高的山上,却有暗道直通山脚河道的码头,当年清兵围追躲避在山皇寨的神拳会众三个月,寨内却依旧粮草不绝,炊烟袅袅,并且城头还挂出吃不完而晒鲞的鲜鱼。

温州历代各地建有不少寨城。《宋史·兵六》载南宋建炎后,“两浙东路,庆元府十砦,温州十三砦(城下、管界、琯头、青奥、梅岙、鹿西、蒲门、南监、东北、三尖、小鹿、大荆),台州六砦,处州两砦”。当代《乐清县志·军事·武装力量》记载南宋建炎间,为防遏寇盗,诏州县喻豪右于要害处设寨。乐清境内设琯头、青岙(今洞头县)、北监(今玉环县境内)、鹿西(今洞头县)、小鹿(今洞头县)、大荆等六寨,寨设指挥1名,兵额据嘉定九年(1216)实数,琯头44名、青岙81名、北监101名、鹿西87名、小鹿48名、大荆41名。

据当代《平阳县志·军事驻军》记载,南宋建炎四年(1130),禁海舶商贩,募兵据险立栅,防遏外寇,设蒲门、南监两寨。入元,寨军事设施被取消,改屯田制。明朝承宋制,又复设置,只不过是归属卫所。明代平阳所管辖营寨烽堠有烽火寨、江莱寨、汶路口寨、墨城寨……沙园所管辖营寨烽堠有陡门寨、仙口寨、眉石北寨、眉石南寨……此外,金乡卫所辖有11个寨,蒲门所辖有两个寨。

清光绪《永嘉县志》记载有宁村寨城,“在县城(今鹿城)东五十里,属三都。明洪武二十年(1387)信国公汤和建。周三里有奇,凡六百余丈。城北渡江至磐石卫十里,东去沙沟海口一里,南至永嘉场十里。西北至乐清县五十里,南至瑞安县七十里,为守御要地。国(清)朝改所为寨”。

当代《瑞安市志》记载有古飞云寨、山皇寨、李山寨、白塔寨、宝香寨。其中明洪武间的飞云水寨在飞云江口南岸、东山巡检司城西南面,当大江之要冲。因地处瑞平两县暨瑞安、沙园两所之间,称中军水寨,由温州卫派指挥员领事。初统领瑞安、海安、沙园3所军兵,后与3所停止统领关系,上属瑞安县,仅率陆军和哨所水兵。

保家抗敌作用大

寨,在历史上为保一方家园防御盗寇侵犯,曾经发挥了非常巨大的作用。明侯一元《重修盘石城记》认为:“高城深堑,固三军之甲胄也。”

当代《永嘉县志·军事·战事纪略》载:南宋德佑二年(1276)二月,元军攻陷临安后,又进犯温州。十月,永嘉县城为元军占领,楠溪芙蓉人陈虞之带领子侄及乡人千余人在绿嶂垟(今永嘉上塘东面)与元军鏖战,终因众寡悬殊,撤退至家乡芙蓉崖,誓以死守不降,据险抵抗,元兵屡为所败。坚守二年,芙蓉崖山后粮道被截,陈虞之粮尽援绝,力不能敌,遂在芙蓉崖上自刎殉国,家属及乡人800余人也同时殉难。

当代《平阳县志·兵事·抗倭寇》记载:明洪武二十六年(1397)三月,倭寇船来犯炎亭。金乡卫指挥佥事察罕贴木儿勇而有谋,领兵抗衡,出兵时对部下说:“敌人兵多,我们兵少,要用计打败他。”暗中把善于射箭的人埋伏在炎亭寨城内,自己带领几十人出寨门,假装去侦查,不久,又假装害怕而退却。倭寇以为官兵胆小,就离船上岸攻寨,察罕贴木儿见倭寇追来,回头与战,寨内伏兵也齐出猛射。倭寇大溃而逃,擒斩甚多。

当代《乐清县志·军事·战事》记载:宋德佑二年(1276)春,宋丞相文天祥从元军中脱身,辗转来到临海、温州,号召抗元。元军攻下台州,将攻乐清,乐清旸谷人鲍叔廉倡率义兵,带领鲍氏族人,结寨于佛岭,据险扼守。元军攻之不下,后用黄岩毛畲人为向导,潜往杀客岭攻入,鲍叔廉与全族人均死难。

清光绪《永嘉县志·武备志·兵事》引《温州府志》记载,明世宗嘉靖三十七年五月初十夜,倭寇掩入宁村寨城。时参将张铁自郡领兵至,众恃无恐,防稍懈。倭寇百余梯城进入,杀守宿军士,众惊觉,张铁为乱枪所中,总旗黄廷富奋力佐助,号众杀贼。贼见兵集,放火数处,旋灭。战斗到黎明,倭寇仓皇越城逃去,多跌伤者,斩获十余级。

辛亥革命后,随着军事科学的迅猛发展,坚船利炮、飞机坦克取代了拳头大刀、鸟枪棍棒,区区石块垒砌的寨城,失去了作为军事设施的功能。在历史车轮的碾压下,我市文成漈门山的石岩寨、玉壶的龙船寨,平阳的陡门寨、仙口寨,有的早已完全消失在荒山秃岭中,有的也仅留残垣断壁。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逐渐发展,人们对历史考古慢慢重视,对寨城也重新发生了兴趣。笔者寻思:如果选择其中一二古寨城遗址,加以修复,不仅能为繁荣旅游业增加新景点,还能展示先民勤劳勇敢、热爱家园、不畏外侮的优良精神,作为真真切切的实证,将成为一种爱国教育基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