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翁卿仑
在苍南县渔寮乡各处海边山头的村子里,居住在各种各样的海边小屋里的村民们,最熟悉的身影就是那个背着邮包的绿色信使。因为只有他,26年来,风雨无阻,会在每周一到周五,准时从山尽头的那条小路上出现。他穿越一条条山道,——来到23个海边小村,把行囊里的一封封邮件、一份份报纸、一张张汇款单、一个个包裹,安全及时地送达村民手中。
这个结实的汉子,有着敦实的身材,黝黑的脸,不多言语。他,王顺孝,一个普通的乡邮员、一个普通的劳务工,拿着每月千余元低微的收入。他每天行程40多公里,已经在渔寮乡这条邮路上走了整整26个年头。只因他深爱渔寮这片土地,深爱邮差这个平凡而伟大的职业。
一
2010年5月10日,星期一。早上6时整,天空微亮,苍南县马站镇的上空大雾迷蒙。王顺孝在马站自己的家里准时起床,穿上那件渔寮人早已看惯了的邮政制服,开始前往马站邮局整理信件和包裹。
王顺孝负责的是渔寮乡全部12个行政村、23个自然村的投递工作。现在,王顺孝所使用的交通工具是公家发给他的一辆送信的摩托车。早上7点不到,王顺孝就载着几十公斤重的包裹、骑着摩托车上路了。
这一天,王顺孝的行程是这样安排的:他从马站镇出发,经过马站魁里村、南垄村,然后到达渔寮乡的联盟村、渔寮村、雾城村、光头村等村子。光头村再过去就是苍南赤溪镇了。也就是说,王顺孝要从光头村再原路折返至渔寮村。再从这里出发,去往另一个方向,沿途包括渔寮乡的王孙村、崇安村、后曹村等近十个村子。这一趟走完再回到马站镇,大概是下午两点以后。
渔寮,是浪漫的诗人对海边小屋的美称。渔寮乡海岸线弯曲,在山间延绵至望不到的远方。异乡人到了渔寮,一定会感叹这里的海天美景。从渔寮的山头望去,底下的海湾里停泊着很多古老的小渔船。而在5月10日这一天早上,海面还聚着浓得化不开的雾,更显得渔寮乡神秘而美好。
然而,这样的地理环境、这样的气候条件,对王顺孝来说根本无心留恋诗情画意的美景。因为渔寮各村的房屋都依着海边的大山而建,近几年村子里都通了康庄公路,然而山间公路还依然是狭窄而多弯道。在这样的雾天,路上能见度不过10余米,而且雾天导致路面湿滑。王顺孝不得不在摩托车上放慢速度,小心翼翼地在山间爬坡。由于雾气浓重,王顺孝就算穿了雨衣,外衣是干的,内衣也会被雾浸湿透。一年中像这样的雾天,在渔寮有100多天。
这一天,见到王顺孝最开心的人是王孙村的刘青霞,她在近中午的时候收到了王顺孝带来的包裹。5月9日是母亲节,包裹里装的正是刘青霞在台州上大学的女儿寄来的母亲节礼物——一个漂亮的皮包。“没想到母亲节第二天就收到了包裹,我当然是说不出的开心了。女儿孝顺,知道给妈妈买礼物了。他(王顺孝)每天都很准时地经过这里,我们很信任他的。”
王顺孝说,这些年写信的人少了,邮寄包裹的人却越来越多了。为了给住户们提供方便,他都是义务带上所有的包裹,挨家挨户送到。按规定,本来是可以给住户们包裹单,让他们自己去邮局取包裹的。而有些日子碰上要送大件的包裹,王顺孝还要在邮路上多跑几趟,特地送大件包裹给住户。
二
2006年8月10日上午,超强台风“桑美”登陆马站之前。由于当天上午马站一带还风平浪静,这天王顺孝也像往常一样到渔寮各村去送信。当天下午2点左右,王顺孝完成工作从渔寮折回马站,路上已经开始风雨交加了。不过,幸亏王顺孝回来得及时,躲过了“桑美”肆虐的时间。
2006年8月11日上午,“桑美”过后,满目疮痍。当天上午,苍南县城到矾山镇的公路上有一段出现了大面积塌方,交通受阻,苍南县城运往马站的邮政物品也被阻在塌方现场的公路那一头。为了及时将邮件送到住户手中,早上7点多,马站邮政局组织投递员到塌方现场把邮政物品扛过塌方路段运过来,王顺孝也在其中。
8月11日上午8时多,王顺孝整理好信件等物品又踏上了新一天的邮路。不同的只是这次他不能骑摩托车了,因为“桑美”的肆虐,马站、渔寮一带的交通已经彻底瘫痪,他必须步行前往渔寮。然而,王顺孝一出邮局大门就面临了一次大考验。超强台风来袭,马站镇路面的一座大桥也被冲毁了。无奈之下,王顺孝头顶着重重的邮包,趟水过河,河水马上就没过了他的大腿。不过,他还是护着邮包一步步趟过了河。
7月末到8月中旬这段时间,对王顺孝来说是异常重要的日子,因为村子里的很多家庭都等着孩子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他知道,在通知书没有送到之前,家长和孩子们每天都坐立不安。所以,8月11日上午,王顺孝也格外小心,确保自己的信件能准确、及时地送到住户手中。
去往渔寮的山路要翻过一座高高的顶魁山。顶魁山因为满山盛产四季柚而闻名。而“桑美”过后,顶魁山上的山路泥泞不堪,王顺孝在山上打滑了不下10次。然而,他背上的邮包始终是完好的。
8月11日中午,马站邮局的投递班班长周思业接到了下魁村一个女孩的电话。女孩在电话里流着泪说,她实在是太激动了,没想到“桑美”过后第二天,在交通瘫痪的情况下,却意外地收到了王顺孝送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她一定要通过电话好好感谢王顺孝。
女孩说,收到录取通知书,她全家人都无比开心。看到来送信的王顺孝全身泥泞,手掌还被山上的芒刺刺出了血。女孩的父亲很过意不去,硬是准备了一个红包要王顺孝收下。但是王顺孝说什么也不收,他只是憨厚地笑笑,就继续送信去了。
三
王顺孝26年风雨无阻的邮路,每天行程40多公里,投递的路程相当于沿着铁路线从温州到北京走了100多回,期间没有漏投、错投、误投过一封信件、一张报纸。
这一切,都源于1984年马站邮局的一次招工。马站邮政支局的支局长游扬扬说,王顺孝是现在他们支局里做投递员时间最长、年龄最大的一个。在马站邮政局当投递员,工作很累、很苦,因为地理、气候条件复杂,所以后来很多投递员要么换岗位、要么另谋出路了。
1984年,王顺孝被招工进邮局担任投递员。当年他21岁,工资是一个月30块。当时王顺孝的想法是,反正担任投递员自己不亏本,先试试看。没想到,从他第一天担任投递员工作开始,他就开始爱上了这个职业。
26年来,王顺孝一直负责渔寮一带的邮路。过去很多村子没有通公路,他都是翻山越岭走着去的。最让王顺孝感觉苦恼的是除了渔寮多雨雾的气候,还有孤独。渔寮的村子和村子之间都是山道连起来的,村民除了偶尔去集镇,很少在两个村子之间来回跑动。王顺孝每天的邮路来回,经常是在路上碰不到一个行人。碰到雨雾天,有时走着走着也难免心慌。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村民们都用上了煤气,山上的木柴、芦草也没人割了,到后来有些山路就只剩王顺孝一个人在走了,有些地方芒草甚至高过了王顺孝的头顶。
徒步走邮路的那些年,王顺孝从早上天微亮开始出发,要走到下午四五点才能回镇里。今年61岁的退休教师林魁好说,他过去是渔寮中心学校的校长,那时候渔寮有11所村小,每所学校的老师都有订报纸,偶尔还给学生订材料。负责送这些信件、材料到学校的,当然都是王顺孝。现在林魁好的记忆中,常常会出现憨厚的王顺孝背着重重的邮包在固定的时间里走进校园的画面。他说,这些回忆的片断总让他觉得很温馨很踏实。
让王顺孝在邮路上坚持下来的,除了他对这份工作的热爱,还有乡亲们对他的热情。在同一条邮路上长年累月地走,经常给乡亲们带来远方亲人的消息和满满的思念,大家见到王顺孝,都感觉格外亲切。每逢他走到一个村子,正碰上村子里有人办喜酒,主人是无论如何都要留他吃饭的。海边人都很豪爽,刚走邮路的那几年,邀请王顺孝喝酒的村民更是不计其数,后来村民们都知道了王顺孝是真的滴酒不沾的,才不再叫他坐下来喝几杯酒再走。
当然,王顺孝也用同样的热情回报了村民。后曹村的孤寡老人王晓芬家每逢电灯泡坏了,保险丝烧断了,必定是等着王顺孝来,她知道王顺孝能修好。而考虑到邮路沿途的老人们去马站镇路远难行,几乎所有老人的电费都是由王顺孝带到镇里代缴的。
四
从1998年开始,王顺孝在做邮递员的同时,被满票推选为渔寮乡四亩脚村的村主任。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又一心为村民办事,深受群众的爱戴与拥护。后来四亩脚村并入崇安村。在2008年村委会换届的时候,他因为担心两头顾不上来,影响投递工作,提出不参加竞选。但经村民强烈要求,王顺孝又被渔寮乡崇安村村民选为村主任。
考虑到渔寮多台风,经王顺孝的多方努力,他带领村民于2008年夏天建起了近300平方米的台风避灾点。去年,他又带领村民建立了占地200亩的田橘柚基地,带领农民走向多渠道致富。
“王顺孝既是邮递员,又兼任村委会主任,不管是哪个角色,他都处理得非常好。我们都知道他一大早就出去送信,准时出现在每个必经的村子里。作为村主任,他既受到村民的拥护,又受到乡里的好评。”渔寮乡副书记林建程对王顺孝赞不绝口。
现在的王顺孝生活很规律,每天一早去送信,下午两点左右回到马站镇自己的家里。如果他担任村主任的崇安村里有什么事情要办,他就骑着摩托车爬半小时的山路到崇安村去给村民办事,没事就在家里带带3岁的孙子。当然,送信依然是王顺孝的头等大事,对他来说,如果邮包里的信件、包裹没有及时送到住户手中,那是其他事他都要搁下先送信的。
近些年王顺孝骑上了摩托车,但是由于路窄弯多且路面湿滑的关系,尽管他小心翼翼,也有不少时候车子滑倒人受伤的经历。至今他的左小腿还有一大块淤青的伤痕,那是去年夏天他送信途中路经马站中学的时候受的伤。当时正好一个女学生跑步横穿马路,为了回避,他来了一个急刹车,倒下来的摩托车正好压住他的左腿,结果小腿被排气管大面积烫伤。然而就是这样的情况,王顺孝到医院里做了处理之后,第二天他又拖着病腿骑车送信了。
因为勤勤恳恳地工作,他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投递员、优秀劳务工。2008年4月,王顺孝被苍南县人民政府评为“2004年——2007年劳动模范”,同年6月又被苍南县人民政府推荐为“温州市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前不久,他又荣获了“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的殊荣。而现在,王顺孝的渔寮邮路依旧,晨曦中,人们依然每天能看到这个结实憨厚的汉子骑着摩托上邮路的背影。
主编:唯敏 版式:瓯龙 组版:林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