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我们身处的时代,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而这种发展的速度远超人们的想象。在昨天青科会5场“青年π”圆桌会上,与会科技大咖、青年才俊、企业领袖,用他们的一场场主题演讲,一个个开放话题,努力将未来场景变为现实。科技的创新和发展,正扎扎实实转化为生产力,惠及地球村里每个人。
青年代表希望,青年面向未来。今天是昨天的明天,可以预见,当我们谈论未来的时候,未来已来,当我们讨论将至的可能性时,将至已至。唯有紧跟时代步伐,方能走向未来。
·未来健康
π
青年
一艘驶向未来的“健康航母”
见习记者 陈迪
昨日下午,在七都金融文化中心召开的“青年π·未来健康”圆桌会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西湖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一批青年科学家、企业家,与业界资深专家一起,就影响生活和未来的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一路漫谈到“生物医药转化研究和产业创新发展”,干货满满,气氛愉快活跃。
“分享影响生活和未来的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环节,第三位上场的演讲人贾洁敏用一句温州方言“大家好,我是温州人”引发全场欢笑,她与自己实验室优秀博士生一起完成的“实时观测脑损伤的中风模型研究动脉损伤和修复的细胞分子机制”研究,能够帮助治疗当前中老年人高发的脑卒中疾病。
进入第二环节“生物医药转化研究和产业创新发展”,西湖大学特聘研究员高晓飞、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医学免疫诊断研究中心主任李翀、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北京-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胡家志先后分享他们正在进行的最新研究。如李翀对如何筛查诊断膀胱癌等癌症的报告,引起了现场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李翀表示:“女性两癌(即乳腺癌和宫颈癌)筛查已经惠及亿万女性同胞,在保障女性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男性“新两癌”(即膀胱癌和前列腺癌)大多到了身体已出现严重反应的时候才发现,并错过了诊疗最佳时间。”他计划,到2030年,也就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验收之际,将男性“新两癌”筛查的覆盖人数达到每年上亿例。
与一般的学术研讨会不同,会场除了科学家代表各自带上满满干货进行发言外,圆桌会下半场还画风一转,七把椅子搬上台,变成了两代科学家之间的对话,导师团成员除了法国科学院院士、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艾瑞克·韦斯托夫,还有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米凯尔·奥利弗伯格、美国杜兰大学医学院终身正教授卢华。与他们面对面的是清华大学研究员栗琳、西湖大学特聘研究员唐鸿云和知名投资人、双湖资本医疗投资副总裁袁媛。讨论中,双方对“科研机构如何支持青年科学家进行研究发展”表达了相同的看法,“青年人需要更加开放、共享的平台,互相交流最新的科研成果,并且有长者提供更多的成长经验,一起探讨成长的方向。”
·未来资源
π
青年
让数据成为未来活的资产
本报记者 夏婕妤
信息数据怎样引领创新,资源怎样变成资产?昨天下午,在“青年π·未来资源”圆桌会上,来自海内外数据信息领域的科技大咖与国内外知名企业“掌舵人”一起探讨数据化对未来生活和创新的重大影响。
圆桌会上,2015年图灵奖得主、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马丁·赫尔曼(Martin E. Hellman)与在场嘉宾分享了非对称公钥密码学。他说,如今公钥密码学能够确保安全的电子商务,在日常金融交易中保证每日数万亿美元的资金安全。而法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Olivier Pironneau和乌克兰科学院院士、乌克兰教育院院士Valerii Bykov分别以“全球数学经济现状硏究”和“数据资源应用:物联网智能住宅”等话题发表主旨演讲。这两位数字信息领域的科学大咖的观点“不谋而合”,要让数据实现美好生活,尤其是要在未来的10年至20年,需要教导学生利用大数据和信息资源进行创新,实现数据利用的最大化,在各行各业中实现创新。
3位国际大咖的精彩分享之后,阿里巴巴数字经济体数据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朋新宇,浙江森马服饰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金晶,将科技大咖们的智慧“落地”。他们结合各自企业数据中台和数据化转型的做法,表明了大数据是企业发展和未来创新的引擎,要利用数据信息让资源变成资产。
随后在简短的茶歇之后,一场以“企业应该如何运用数据中台”的圆桌讨论,邀请了国内知名科学家和企业家刘亚平、曹宁、童咏昕、张兰、朋新宇、栾广富、徐威等参与讨论。
数据中台是什么,它能为未来带来什么福利?6位嘉宾虽然来自不同领域,却紧紧围绕着数据中台在企业和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展开讨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特任教授张兰认为,谁都希望拥有上帝的视角和智慧,而数据中台就是这样一种媒介,它能打通各种数据信息的壁垒,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这样不仅能让企业之间互通有无,还能让人和机器产生互动。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栾广富同样表示,数据中台能帮助企业健康发展,让企业的服务更精准地对接消费者,从而让数据成为活的资产。
·未来教育
π
青年
放眼智能时代的未来教育
本报记者 卓扬
畅想教育未来图景,探索技术创新潜力,在昨天下午举行的“青年π·未来教育”圆桌会上,国际知名学者、专家院士、教育科技创业者、未来学校管理者齐聚一堂,围绕人工智能、5G、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所指向的未来教育热点,释放他们的热情与自信。
本次未来教育圆桌会放眼智能时代的全球未来教育,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为主题,以全球一体化和学习终身化的视角,探析未来教育的范式转型与模式创新,共探、共商、共享智能化浪潮下的教育的变革思路与途径。
圆桌会现场,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谢尔登·格拉肖分享了科学发展中的诸多偶然发现。他表示,偶然发现的背后是无数的积累和不为人知的投入,这与自己对教育的态度也不谋而合,“保持你的眼睛睁开,只有当思想准备着,才会发现的一闪而过的偶然。”
基础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学校与社会应该如何进行教育协作?智能技术形成的经验模型是否能促进教育均衡?……围绕“未来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塑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的教育协作与资源整合”“5G时代的教育技术与创新应用”“未来教育高校领导者论坛”等四个话题,各位大咖立足中华,放眼国际,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野下汇聚共识。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玉良看来,当今中国社会要解决的问题,已逐渐从“卡脖子”的资源问题发展为“卡脑子”的技术问题,这就要求未来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向,不是与智能竞争,而是能做智能不能之事。他表示,未来教育的发展也依靠构建全面社会教育资源的社会变革以及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的学校变革。
同时,会上还宣布组建科技创新与未来教育发展智库。谢尔顿·李·格拉肖、杨玉良、周忠和等国际知名学者、专家院士成为高级顾问,陈丽、陈国华等教育科技创业者、学校管理者入选智库成员。据介绍,这一高端智库将从未来教育发展趋势、教育科技发展新动向、新技术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探索等一系列重要话题入手,为从事未来教育探索实践的区域管理部门、各级各类学校提供决策支持。
·未来智造
π
青年
让智能制造引领未来美好生活
本报记者 庄越
昨天下午,一场以“未来智造与装备”为主题的青年π·未来智造圆桌会在七都金融科技文化中心举行,来自海内外多领域的科技大咖,齐聚一堂共话制造产业与制造技术未来。
作为2019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青年π·未来智造圆桌会设立主题演讲、嘉宾分享等环节。会议经过多维度多层次思维碰撞与专项讨论,行业大咖形成“未来智造共识”——精密制造、增材再制造、生物制造协同发展,引领智能制造新未来,造福人类美好生活。
现场,乌克兰国家工程院院士、副院长、科学博士Volodymyr Kovalenko围绕《Laser Technology Development-the most prospective field for young generation activity》作了主题演讲,他表示,全世界都在面临着资源匮乏的问题,如水资源、矿产资源等,如果能将激光技术和信息技术结合,能够获得卓著的成就。“我们在激光技术方面有一些进展,包括粉末、进料、激光熔覆、粉末的开发等,并不是非常昂贵的激光技术。”
随着智能制造的深入,网络安全也是一个绕不开的主题,特别是现在更多的智能终端。会上,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工业互联网安全事业部总经理叶鹏以《未来制造的安全防护实践》为题发表主题演讲。他表示,未来的环境是终端与云与无线万物互联的体量,来支撑生产、出行等跟生活相关的各个行业。“我们给出两种方案,一个是为很多设备供应商提供安全的SDK,这个安全的SDK包含可信的开发框架、设备取证和保护等。第二种方式是提供内嵌的安全芯片,这个安全芯片可以是附加的方式,可以加载在网络芯片的出口处。”
嘉宾分享环节,来自乌克兰、英国以及中国等科技专家,分别围绕《Early diagnosis of defects in rotary mechanisms by methods of periodically correlated random processe》《 Novel designs of powder feeding system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pplication》《增材再制造技术演进路线与应用前景展望》《Surface structure of 3D printed implants and it''s biocompatibility》《生物打印技术演进路线与应用前景展望》《2050:The role of manufacturing in our future》《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技术演进路线与应用前景展望》等主题分享自己的观点。
值得一提的是,会上还发布了《未来智造技术演进路线白皮书》,致力于推动智能制造装备与产品、制造过程智能化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并最终推动地方产业在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提升。
·未来创业
π
青年
城市未来的创业“独角兽”
本报记者 李尖
昨天下午,一场关于未来创业的前沿学术圆桌会在七都金融科技文化中心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全球青年创业者、科技精英、投资人才齐聚一堂,围绕“独角兽与城市未来”这一主题,共享这场学术盛宴。
会议通过最高效的理念碰撞,最前沿的技术展示,最全面的机遇发掘,构建独有的国际化、年轻态、科技向的创新创业新格局。
200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物理学教授、天体物理学家、宇宙学家,被誉为“宇宙胚胎学之父”的乔治·斯穆特(George Fitzgerald Smoot III)来到了这次圆桌会现场,会上他做了《可穿戴技术与IT大数据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前景》的主题演讲,他表示,虽然之前研究的是天体物理学,但是发现很多内容和健康管理相通。“科学家对某项技术很娴熟了,可以融会贯通看看能否在其他领域运用,把你知道的技术运用到其他领域中,同时要考虑到这项技术是否在长期视角中进行应用。”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工程专家侯立安看来,中国的环保科技、环保产业在今后十年会是黄金发展期,获得了全场一致认同。“中国的环保任重道远,我们也要发展功能性的环保材料,衷心希望国内外科学家、企业家为我们环保治理作出贡献,实现美丽中国,让碧水蓝天常在。”
会上,一站式创投服务平台“微链”发布了《国际独角兽生态研究报告》及《中国城市独角兽生态指数排行榜》。
基于《国际独角兽生态研究报告》,未来创业圆桌会分别从:新技术创业如何赢得市场竞争、风险投资对独角兽企业及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产业巨头与创新者如何实现协同发展、政府政策、产业平台如何引领创业生态,为创业公司提供优质服务、区域联合经济对独角兽发展的启示(以长三角为例)这五个方面,邀请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国际知名学者、专家院士,以及国内最具代表力的企业代表、投资大咖、创服机构、媒体等嘉宾共同探讨独角兽与城市未来的深层联系。用最直接的方式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进而推动温州创投生态环境优化,青年人才、优质项目、科技成果与地方经济的有机结合,助力凝聚温州城市创新力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