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三尺讲台,廿载教书育人梦——记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乐清育英学校小学分校校长俞国平

2020年12月17日 10阅读 来源:温州日报 2013-09-09 00:00:00

本报记者 黄之宏

见习记者 郭云豪

不论是在乐清智仁乡小学,还是在借校舍开课的民办学校,俞国平眼里只有黑板、讲台、学生。

面对课堂,不管教师来自哪里,是公办还是民办,俞国平肩头的责任只有教书育人。

9月3日,由教育部联合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开展的2013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揭晓,乐清育英学校小学分校校长俞国平成为10位楷模里唯一一位浙江教师,更是该项活动举办4届以来首位当选的民办学校教师。

在人民网访谈时,俞国平道出一句心里话:无论是在民办学校还是在公办学校,教师是我的选择,我尊重自己的选择。

初出茅庐,教坛新秀

1990年,18岁的俞国平从乐清师范毕业,成为当时乐清市智仁乡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

那是人们对读书的功用抱有怀疑的年代。俞国平面对的是这样一个班级:全班平均成绩只有37.2分。

俞国平始终不能忘记学生小鲍,那是他劝回课堂的第一个孩子。俞国平和小鲍一样,自己就是山里头的孩子。

家里兄弟姐妹多,俞国平跟着哥哥长大。哥哥在智仁乡小当了一辈子教书先生,在他心里播下了一粒种子。好好读书、回乡教书,像哥哥一样教书育人,让更多的孩子像自己一样从山里走出来,是俞国平儿时的理想。

任何一名孩子都不能放弃。俞国平跑了5趟小鲍家,终于感动他的父母,同意孩子复学。

学校缺辅导材料,俞国平就自己刻钢板,油印。

一年后,这个一度被“放弃”的班级,平均分蹿到了71分,成为乐清教坛的“智仁小奇迹”。三年后,小有名气的俞国平在乐清教坛新秀评选中脱颖而出,成为温州历史上最年轻的地市级教坛新秀。

走入育英,“公”“民”抉择

1994年,俞国平面临人生路上的重大抉择。

当时的俞国平,虽然初出茅庐,却已小有名气。集镇上公办学校递出邀请函,县城乐成镇的民办学校乐清育英学校也递来了橄榄枝。

公办学校收入稳定,这对当时还需要帮人割麦子补贴家用的俞国平是不小的诱惑。

而对于当时在整个温州都还算是新生事物的民办学校,质疑很多:教师待遇无保障,学生是公办学校呆不下去的“差生”……当时的育英学校,创办才第二年,连教室都是租用的。担心没家长报名,校长林方秋甚至还要自己在报名册上编写“张三”“李四”。

育英学校董事长黄纪云颠簸几小时土路,上门“请贤”:“民办学校机制更活、胜在服务。办教育,竞争越是激烈,学校越要有自己的品牌和品质,越要符合教育规律。”

黄纪云的话,说到了俞国平的心里。尽管受到各方的质疑,俞国平仍决定一试: “既然迈出这一步,那么步子大一点、走得远一点,挑战多一点。”

廿载激情,甘洒讲台

民办教师俞国平,体验着只有激情才能创出的速度。而温州的民办教育,也在省、市一系列改革措施激励下,驶上快车道。

学校人手不够,俞国平不仅要带2个班级,更要像保姆一样照顾着孩子的饮食起居,经常连续24小时工作。

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俞国平曾跟着学校电教馆的全国名师课堂录像学习,每晚学生睡下,他才刚开始“上课”。为了能听一堂全国拿奖的《狼牙山五壮士》,他跑到杭州,在武林广场从凌晨3时一直等到7时……

1999年,“省新秀培训班”脱产学习2个月后,俞国平开始钻研自己的教学方式。俞国平相信,语文课堂不仅在教授知识,更是直击灵魂的心灵交流。

学生小卢常与高年级学生打架,被贴上“暴力倾向”的标签。一堂《爱心树》绘本读写课上,小卢设想的结尾是“以暴制暴”、贪婪之人最终自掘坟墓。俞国平顺势组织大家讨论,让小卢认识处理问题有多种可能性。学生小芳5年级,每次离家入校却仍要哭一整晚,俞国平不仅陪着她,更在课堂作文时启发小芳写写她的“哭”。这次自述心声,让小芳爱上了写作……

很快,俞国平的优质课、课题获得教育厅、教育部多项奖励,独树一帜的教学方式在温州掀起一股“俞旋风”。2006年,35岁的俞国平评上特级教师,成为浙江省第一位出自民办学校的特级教师。

教书育人,矢志不渝

俞国平坚持最久的习惯,是“早到”。全校都知道,俞校长6时前到校,有时甚至可能早至凌晨3时。

同事们说,俞国平每天的“运动”,就是把学校4层楼50多个教室逛一圈。他的时间表,密密麻麻,“都快精确到分钟了。”一位教师说。最让同行们佩服的,是身为校长、特级教师的俞国平,20年如一日,仍坚持在教学一线,同样的课堂、课文,听讲过几百次,他却仍有兴趣不断钻研,一上讲台便迸发出新的激情。

妻子眼里的俞国平,甚至有些“霸道”。就因为学校缺语文老师,“霸道”地让妻子从数学老师改行教语文;就因为其他老师没法接手,“霸道”地让妻子一届又一届当班主任。

俞国平的心,全扑在课堂上,扑在学生身上。

出了名的俞国平,有私立学校出重金、出股份“挖”他,有公办学校聘他,甚至教研院请他去坐机关。俞国平让学校放心:他不会走。不仅出于感恩,更因为他适合这里的讲台。

41岁的俞国平,依然坚守着他心中的民办教育梦,一个学期依然听一百多节课。面对黑板,面对讲台,面对学生,他的热情,一如当初。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