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绿色发展入佳境 生态富民走势强

2020年12月21日 10阅读 来源:温州日报 2020-04-30 00:00:00

本报记者 郭乐燕 报道组 赖淼莲

“四项百亿”工程项目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位列全市第二;全年接待游客685.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产值45.1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4%、10.5%……今年泰顺县“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奋的2019年“成绩单”。

山城新貌,不只是数据喜人,更看在百姓眼里,装在代表委员们的心间。围绕旅游主业化、做强生态工业、提升百姓获得感等关键词,代表委员们积极履职、献言献计,为泰顺县绿色高质量发展“鼓与呼”。

走向精细化

打造康养文旅新高地

过去一年,无疑是泰顺旅游品牌创建提升年。以“中国廊桥之乡”闻名中外的泰顺,冠名高铁专列、发布“顺顺”卡通形象等创新动作不断,强势亮出“走走泰顺,一切都顺”旅游IP。

绿色发展已然成为全县共识。围绕如何继续提升游客体验、助推文旅有效融合等,县政协委员林作坡表示要重视做好“泰顺乡土特色”文章,打造传统节庆品牌、泰顺美食街、培养一批乡土讲解员等。县人大代表徐伟凑结合眼下红火的“直播带货”,提出建立泰顺自媒体基地,培育本地网络红人,切实解决自媒体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问题,以更新潮的方式集聚旅游人气。

县人大代表陈圣海关注打造游客进入泰顺的第一印象。他说,235国道作为入泰重要通道,其沿线环境和景观是充分展示“康养文旅”品牌的重要窗口,建议交通部门对235国道司前城区段提前实施沿线景观提升和安全设施改造。

本次两会上,泰顺明确以实施康养文旅“六个十”工程为抓手,力争创成廊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谋划打造乌飞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启动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借力系列举措,泰顺旅游发展将再迎“窗口期”。

融合多业态

培育生态产业发展新动能

以最佳生态为依托,今年该县大力实施生态工业转型升级行动,同步紧抓生态农业提速发展,进一步提升“生态含金量”。

在前不久召开的县生态工业大会上,泰顺树立了“生态县也要发展生态工业”的发展理念,并启动实施生态工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面对工业这一短板,县政协委员张海波提出,县内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面临项目申报过程漫长问题,建议加大扶持及科技项目补贴精准力度。眼下,该县已明确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行动计划和科技企业新“双倍增”行动,全力破解这一瓶颈。

泰顺石产业,是泰顺生态产业的特色模块之一。今年,该县启动龟湖叶腊石产业园建设,建成泰顺石文化展示中心一期项目,举办首届省级石雕技能大赛。对此,县政协委员、高级工艺美术师庄孝通尤为关注:“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希望继续优化人才培育环境,培养多层次、多梯队的人才队伍。”

围绕现代生态农业,该县将重点打响“泰顺山友”“三杯香”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深入实施茶产业发展“五个一、五个十”计划,今年力争实现茶叶总产值5亿元以上、产业链综合产值10亿元以上。县政协委员谢细和提出,全县目前约有8万多亩茶园,其中万排茶园占八分之一,但茶产业总体附加值不高。希望能够将万排茶旅融合项目列入政府专项资金扶持范围,给予相关政策和资金补助,推进茶旅融合发展。

着力补短板

民生事业再上新台阶

去年,该县加快推进“决战新城、提升老城”双十项目,山城百姓喜见城乡环境面貌日新月异。

“‘东门卡口’这一多年堵点终于拆除拓宽,交通拥堵大为缓解。”县政协委员周咸俊提出老城改造应注重提升国有资产的利用率,及时处置国有房产,加以利用,同时整合多方资源亮化老城,提升老城人居环境。县人大代表王珊珊同样关注县城建设,她认为,在最美山城建设工作过程中,缺少鲜明的地域文化符号和文化地标视觉形象,希望进一步融入地方文化元素。

此外,就教育、医疗等民生热点,泰顺今年有着一份清晰的“任务清单”:启动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围绕“学在泰顺”三年行动计划,建成投用文祥小学,开工建设华东师大附属温州泰顺学校等。创建申报国家卫生乡镇2个,谋划实施一批医疗卫生“补短板”项目,完成县妇幼保健院综合楼主体等工程。

县长表态

泰顺县县长 王慧杰:

实干担当,

迈向绿色发展

“快车道”

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三五”规划收官的决胜之年,也是泰顺实现“高速通车梦”、迈向发展“快车道”的关键之年。我们将主动对标全省“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战略,以“六稳”工作为要求,以“六重”清单为统领,深化打好“六张牌”,全力打造“新时代闽浙边合作发展先行区”,全面谱写绿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新的一年,我们将主动适应国内外疫情防控新形势,围绕“两战全胜”这一目标,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措施,在“两手硬”中奋力实现“两战赢”;突出“最佳生态”这一优势,全面推进省大花园典型示范建设,启动创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持续做强“最佳生态牌”;突出“大干交通”这一机遇,以“通高建铁建航”为目标,加快构建温州西南综合交通枢纽;突出“全域旅游”这一主业,以实施康养文旅“六个十”为抓手,打造康养文旅新高地;突出“生态工业”这一支撑,以“一区四园一基地”为引擎,全力打造温州西南(浙南闽北)生态产业集聚区;突出“民生改善”这一根本,全面推进县域治理体系大提升,打赢脱贫攻坚战、打响“学在泰顺”教育品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