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工艺管理齐优化 正本清源美环境

2020年12月17日 10阅读 来源:温州日报 2013-12-30 00:00:00

前天,中国水协排水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在北京召开,会议表彰了2013年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节能减排绩效考核优秀单位,温州中环正源水务有限公司因其在节能减排上的优异表现,获得了全国“优秀达标单位”的殊荣,为温州地区唯一一家。

据了解,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节能减排绩效考核是针对排水系统开展的年度国家级行业竞赛,代表着全国行业最高水准。此次竞赛活动从全国已建成3000余座城镇污水处理厂精心评审出各类单位进行推优上报,参评单位仅有310家。

“城市肾脏”,为城市水环境排毒养颜

走进位于会展路的温州中环正源水务有限公司,放眼望去,绿树成荫,亭廊别致,树丛间的小鸟时不时探出它们的小脑袋,或在草坪觅食或低空掠过……不知情的人会以为误入公园。

没错,这里就是我市的中心片污水处理厂,一座花园式工厂,于1999年始建,2003年正式运行,是市政府直接投资建设的第一座城市污水处理厂,也是温州地区建设投入使用的最大的污水处理厂。由央企中环保水务投资有限公司和地方国企温州市公用事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资组成的“温州中环正源水务有限公司”运营,公司已取得了ISO9000、ISO14000、OHSMS18000三大体系资格认证。

城市的污水处理系统之于城市犹如肾脏之于人体,肩负着维护城市水环境的重任。据介绍,市区市民每天产生的污水约48万吨,其中状元、经济技术开发区、杨府山、东郊、旧城、梧田等六个区域,占市区近一半的污水通过管网收集,流入中心片污水处理厂进行专业处理,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应标准后排入瓯江。收集处理范围达103平方公里,日处理污水约20万吨,年处理污水约7200万吨,至2012年底,累计处理污水量达5.6亿吨,主要污染物指标COD累计去除量达12.6万吨,同时实现了连年100%达标排放的目标,缓解了我市每日产生的生产生活污水造成的压力,发挥了城市“肾脏”的作用。

工艺管理优化,真正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

此次中环正源水务公司获得节能减排全国殊荣并非偶然,而是十年间,公司对节能减排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量投入,积极探索和引入行业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提高运营效能与管理水平,在节能减排上走在了全省同行业前列。

市中心片污水处理厂以电耗、药耗两项主要能耗为重点,深入开展节能降耗课题研究,在保证工艺正常运行前提下,合理调整设备运行数量及状态,做到巧节能。根据历年设备使用存在的问题,对水泵、细格栅结构、自控系统等进行技改,提高设备可靠性,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通过应用变频调速等技改,提高生产效率;对所有功率20KW以上电机安装软启动器,降低设备启动电耗;减少设备带病、低负或空运转,在重点用能区域安装电量计量表,定期检定,保证准确度,根据参数合理调配,保证计划安全用电,确保用能设备处于最经济运行。2012年电单耗与2007年相比降幅达12.73%,药单耗降幅达14.73%,污水处理成本居全市15个污水厂最低,在全省114个污水处理厂中成本控制也属一流水平。

在管理上,该公司以班组为单位,通过开展“班组劳动竞赛”、“正源之星”评选、“每吨水节约一分钱”等管理提升活动,强化基础管理,狠抓降本增效,并形成了对企业经营管理业务的标准化、制度化、流程化、信息化建设等有显著提高作用的一些管理制度、体系等,每年均出色地完成了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任务,成绩显著,得到了省、市政府的肯定,先后被授予“浙江省十一五污染减排工作先进单位”、“浙江省城镇污水处理厂绩效评比十佳运行单位”、“温州市节能工作先进企业”荣誉。

污泥变废为宝,新技术成全国典范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消纳是世界性的难题。温州市区现污水处理日产污泥约300吨。随着污水处理规模逐年扩大,而温州囿于多山少平原的地形限制,可利用土地极其有限,污泥填埋的不可持续性问题逐渐凸显,无害化处理迫在眉睫。

2010年6月,温州中环正源水务有限公司正式开工建设污泥无害化处理项目,引入了半干化焚烧污泥处理技术,建成了国内首条采用半干化焚烧处理的生产线,在污泥干化基础上,用850℃以上的高温对污泥进行焚烧处理,使污泥减容量达90%以上。

该项目自去年9月基本完成工程建设并进入热调试,至今年11月已累计处理污泥近3万吨,设计日处理含水率80%的湿污泥240吨。该项目填补了我市城市基础设施一项空白,对国内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并在全国业界论坛推举为“国内2010年度污泥处理处置特别关注案例”。

作为温州污水处理行业龙头单位,中环正源正是秉持“治水躬亲,止于至善”的核心价值观,不断健全管理体制,潜心培育出运营、技术、人力等方面的竞争优势,为温州水环境治理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