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政民联手 唤起全民治水热情

2020年12月17日 10阅读 来源:温州日报 2013-12-20 00:00:00

昨天,瑞安市塘下镇召开了一个特殊的会议,与会的1500多人中,有身兼“河长”的党政一把手,有身家上亿元的企业家,也有民间环保志愿者,他们谈论着一个共同的话题——治水。

“平时介绍瑞安,都说山水秀美、河网交错,是典型的鱼米之乡、文化之乡。”“可现在的塘下,不少河道是垃圾乱堆、污水横流、水质黑臭……”一组组触目惊心的镜头,在大家心头敲响了警钟,也唤起了他们共同的愿望——各尽所能、同心协力,为“美丽浙南水乡”正名!

案例

小村百万治水记

几乎每天早上,塘下镇沙河村党支部书记王仁岳都要沿着村里的沙河河走一圈。一路上,他的目光不时瞟向河道,检查河面上是否有漂浮物,看看是否有路人往水里扔垃圾。“喏,你看水变绿了,有村民在河里洗衣服了。”

就在几年前,沙河还是遭人“嫌弃”的黑臭河。2007年,全村八成以上的村民仍以废塑料加工业为生,沿河两岸尽是加工生产废塑料的简易棚,白色的编织袋堆满河岸,河边布满熏黑的垃圾。沿河一条约两米宽的泥路,坑坑洼洼,下雨时污水遍地。王仁岳感慨,“那时的母亲河,真的在流泪啊。”

正是那一年起,沙河村根据市、镇两级政府部署,痛下整治黑臭河的决心。在岸上,他们多次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开展废塑料洗涤加工业专项整治,坚决关停所有涉河加工企业,拆除沿河7000多平方米违建;在河里,他们下重金清淤、疏浚河道,挖上来的各类垃圾足足运了上百车。

如今,沙河两岸修筑了驳坎,建成了10米宽的水泥路,小花园、凉亭取代了简易棚,还立起了青石栏杆。“这几年总共投入100多万元,除拿到政府15万元补助外,村里还欠着一大笔工程款。”王仁岳说,村里的党员和村民代表一致通过,即使欠债100万元,也要还清母亲河的“污染债”。接下来,村里还要继续投入100多万元,对两岸进行绿化美化,让沙河再现美丽水乡风采。

在瑞安全民治水的进程上,沙河村的民间自发,并不是孤军奋战。

在韩田村,老人协会组建河道清淤队,40多位老人驾船打捞河底的淤泥;在海北村,沿河23家企业召开“整治动员会”,分“责任区”对自家厂房旁的河道进行清淤,有几位甚至亲自带头下河挖垃圾;在霞林村,50多家热处理(发黑、淬火)企业组建联合会,各自修建小型简易沉淀池,废水经管道统一排放至废水处理池,处理达标后再排入河中。

在塘下,今年6月3日成立了全国首个镇级综合性民间环保协会——塘下镇环境保护协会。在成立大会上,39个企事业单位共捐资1500多万元。成立以来,协会购置了2000个垃圾筒,免费赠送给“环保示范街”沿街商铺,并与商家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书》。协会到全镇5个办事处、89个村宣讲保护母亲河,提出明年治理出5条“可以下水游泳的河道”。该协会会长何建东告诉记者,协会成立半年来,最大的成效就是唤起民众对母亲河的保护意识,协会志愿者队伍也从最初的1200多人扩展到5000多人。

民间治水案例层出不穷,与政府部门的治水举措相辅相成。在昨天的全民治水动员会上,瑞安市委常委、塘下镇党委书记张本锋承诺,明年镇里要投资2.5亿元,在明年底前基本实现建成区截污纳管全覆盖。此外,在用地指标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计划在汽摩配产业园区东区建设一座占地50亩以上的发黑企业工业园区,从而实现集中治污、集约经营。

在瑞安全市,“美丽浙南水乡”全民共建的蓝图也在逐步铺开。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求突破、五年见成效、八年基本建成”的进度要求,瑞安提出确保年内基本消除河道黑臭现象,电镀工业园区年内要建成投用,力争在2015年前实现无涉河违建,力争2015年河岸绿化美化率达到90%以上,确保2015年饮用水源达标率达100%。

记者

手记

“如果连水都不干净,黑臭河、垃圾河比比皆是,瑞安还有什么品质可言,浙南水乡又从何说起?”瑞安市委书记陈建明的发问,问到了每个人的心坎里。

长久以来,治水一直被温州百姓视为顺应民意、凝聚民心的民生工程。百姓对“美丽浙南水乡”建设寄予了莫大的期望,尤其是对母亲河的特殊感情,让大家对改善水环境的愿望愈发迫切。但是,建设“美丽浙南水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仅靠政府部门就能完成的事。眼下,政府已为浙南水乡建设制订了详细的规划,如何让蓝图成为现实,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政民联手、全民治水。如果每一户村民、每一家企业都能护好身边的水,哪怕一点一滴的努力,都能成为重塑“美丽浙南水乡”的一道景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