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净一时不够,清长久才好

2020年12月11日 10阅读 来源:温州日报 2013-04-15 00:00:00

“如果在温州遇见你,一定要带你去丰门河,看看有多脏。”网友曾经的调侃,让丰门河成了温州黑臭河、垃圾河的代表。市环保局、生态办督查人员在鹿城、平阳督查发现,类似“老大难”河段正在老百姓关注中发生典型性变化。日前,“访河问策”记者跟随督查人员,从鹿城丰门河、平阳下厂村内河的变化中寻找治河的方子。

“阴沟河”变样

居民既期待又疑虑

地点:丰门河黄龙康城段

对丰门河的改变,周边的居民除了惊讶还是惊讶。

丰门河西起鹿城区仰义东部,东至双桥河汇合口,流经七八公里,沿104国道穿越中国鞋都、黄龙住宅区、黄龙康城、双乐住宅区等人口稠密区。它既是城区西部主要的排洪河道,也是一条主要的排污河道,水质变化折射出的是市区西部的发展状态和几十万人口的生活生产形态。

老人们怀念,过去的丰门河曾是饮用的水源,出产鱼蟹,还是榕树下乘凉赏景的好去处。后来沿河兴起了鞋都、制革基地,丰门河成了集纳生活污水、工业污水以及各种垃圾的“阴沟河”。

沿着104国道,记者发现,“阴沟河”如今已不再藏污纳垢,浅浅的河道旁还打上一排木桩。“我们上月就清淤了,担心河岸会塌下来打上了木桩。”仰义街道副主任阮金平介绍。

在黄龙康城瓯浦垟段,虽然河上仍浮着酸腐气,但河面已不再垃圾满目,乌黑的淤泥也被清理。现场,有保洁员沿河巡逻,不时从河面兜上垃圾;沿河装了一条醒目的白色水管,即将用来增氧,进行生态修复。

“就怕一阵风过去了,这河又变成原样。”围观的老居民对丰门河治理既期待又怀疑。

“现在每天还能从河里捞起半车的垃圾。”鹿城区双屿街道副主任徐海文有些无奈,丰门河目前仍是“你丢我捡”,根治不仅靠生态修复,更要依靠即将启动的瓯浦垟改造整治,届时生活污水直排有望杜绝,丰门河周边更有望显山露水成公园。

曝光台“紧逼”

村长备感治河压力

地点:平阳鳌江镇下厂村河

“整治无大动静,河道垃圾犹在”、“黑臭河气味刺鼻难闻”、“禁养区随意搭棚畜养”……这是4月8日以来,平阳媒体“环境革命进行时”栏目的一组报道,每天都曝光黑臭河、垃圾河,如果三次登上曝光台,相关领导还将被约谈。平阳治河要将“鞭子”落在属地政府。

“整治要靠村里,我们实行一票否决。”鳌江镇副镇长周高培介绍,垃圾河治理成功将会获得1万元以奖代补,若整治没通过验收,村里各项基础设施和其他申报则将不予批准,由此,社区书记和村主任被推为垃圾河、黑臭河整治的第一责任人。

下厂村主任周云双因此颇为苦恼。下厂村内河,绕村而过,属于平鳌塘河一段。河道从家门口河埠拾级而下,村民窗户外、村里小广场周围都是河。近年来,村民生活垃圾丢在河里,拖地的杂水泼向河里,还在河里拦上网箱养殖,在河边搭棚种植。本月以来,村里决心治河,清理违法建筑,雇佣5位村民组成保洁队,每天坐着小船沿河打捞,但河水仍然浑浊,垃圾问题也难根治。“我们村的污水管网没有建好,又可能面临整村迁移。”周云双表示,目前只能加强日常保洁,根治的办法还在摸索。

长效才能见实效

综合整治下猛药

污染在河里,源头在岸上,无论是丰门河短期的改变还是下厂村河治理的苦恼,都反映了垃圾河、黑臭河的治理正面临集中整治向长效巩固的深入。

丰门河近期的转变正是得益于综合治理。鹿城区副区长郑晓东介绍,丰门河跨双屿、仰义,仰义段关停拆除制革基地,拔掉了污染源。目前,该区已建立河长制、落实“一河一策一专人”;在治理行动上,计划打通滨河通道美化环境,此外更要同步推进旧村改造与污水管网建设力度,涉河沿河旧村就达20余个。“我们通过微信群,发现问题同层传达,同步治理。”鹿城环保局局长徐一峰说,有关管理部门一旦发现问题,图文要在各生态群、执法群转发,分管领导和主管领导也能在第一时间掌握情况,让河道整治更快速有力。

整治如何不再一阵风,4月垃圾河治理后如何保效果?这是老百姓关心的问题,也是各级政府需要思考的难题。

市环保局副局长胡正武认为,首先要用制度管人,通过曝光台等形式落实到人,动员群众参与治理;其次要科学治理,截污纳管、整村整治结合,下一服根治的猛药。

市环保局副局长瞿自杰认为,让成效变成长效需要靠“组合拳”:需要结合“三改一拆”旧村改造、城镇污水整治、拆违绿化、污染“零容忍”等多种治理手段,同时要结合“河长制”延伸监督网络,集合属地街道、社区群众多方力量共同治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