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旅游方式,新的市场,新的景区……新旅游法实施后,温州旅游该如何拥抱旅游产业新变化,老牌景区如何走出自身发展的桎梏,旧的资源有哪些新期待,能否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春天?早在今年4月,中国旅游研究院研究员马仪亮就温州建设国际旅游城市进行了调研。记者结合专家观点梳理旅游资源,为温州旅游勾勒一张导游图。
路径之 生态森林游
核心地:大雁荡精品旅游区
专家的定量评估报告指出,温州旅游面临产品开发积弱、旅游产业融合与龙头带动力彰显不足等问题。其中,景区舒适度感知得分为68.6,居中下游水平;娱乐项目的地方特色失分指数达0.7,排名第12位。
从浅开发到深开发,可以改变雁荡旅游区的现状。“雁荡山旅游目前以省内短线游为主,停留的时间很短。” 温州国旅营销部经理施菲菲表示,依照市场反应,产品结构单一、配套设施缺乏、交通大环境差等因素给老牌景区的发展扯了后腿。
从旅游发展的特点来看,游客需求呈多样化发展,从单纯的观光赏玩逐步向娱乐型、疗养型、商务型转变。为适应市场的改变,拥有雁荡、玉苍山、铜铃山、乌岩岭等资源禀赋的温州,正向森林休闲度假之都迈进。按照“中国森林旅游试验示范区”建设要求,发挥优势、突破体制机制,开发森林旅游新业态新产品。
发展森林旅游,远有柬埔寨、泰国,近有黄山、九寨沟,温州森林旅游拿什么吸引人呢?
马仪亮指出,打造大雁荡精品旅游区,应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适当开发文化产品,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在此流连,留下厚重的文化财富。“来雁荡寻找江浙文化的踪迹,相信能吸引很多华侨、国外友人。”在开发的基础上,融入探险旅游产品,建成集娱乐、观光、探险为一体的大森林旅游。
路径之 海洋休闲游
核心地:洞头国际休闲岛
“瓯居海中”,海洋赋予温州独特活力,也是温州独特的旅游资源,其中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岛屿与大陆滨海区42个,包括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南麂列岛、世界古航标·中国诗之岛江心屿、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洞头百岛、中国沿海大陆架最长最大的苍南渔寮大沙滩,还有苍南炎亭、平阳西湾、瑞安铜盘岛、鹿城七都岛、龙湾灵昆岛、乐清沙门岛等,发展海洋旅游占尽了优势。
据节假日游客数量统计,去年洞头景区跃升为全市游客接待量最多的景点。“洞头全岛建设正驶入快车道。”据洞头县风景旅游局副局长赵秀娟介绍,从海岛向半岛跨越后,特别是国际性旅游岛、4A级旅游景区创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县的推进,洞头海鲜美食、渔家风情、文化娱乐、邮轮游艇和休闲养生等系列新兴旅游产品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尽管海洋旅游吸引了很多市民自驾前往。然而,海洋旅游却尚未打开国内中长线游和国际游的市场。究其原因,品牌、特色、大平台的缺位,造成了现有旅游“小打小闹”的格局。业内人士分析,这是因为大多数海洋旅游地基本上是原材料与粗加工的半成品,有些甚至尚处于未开发状态,温州同样等待破题。
温州海洋旅游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海洋旅游业产值占全市旅游业的比重达25%-30%,未来还可能提高到50%。在马仪亮的规划中,未来温州海洋旅游的发展将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洞头以发展海岛观光、水上运动、海鲜美食、养生度假等大众化多样性的海洋旅游目的地和滨海旅游先行区,建设国际性旅游休闲岛;南麂列岛则重点发展海洋科普考察旅游和滨海高端休闲旅游,打造国际高端海岛旅游品牌。同时,利用瓯江口新区、瓯飞滩等围海资源和乐清、瑞安、平阳、苍南等天然港湾及岸线沙滩,开发海涂和涉海旅游休闲项目。
路径之 都市桃源游
核心地:三垟湿地
展开温州旅游战略规划:温州滨海风景带、飞云江-鳌江文化生态旅游带“两带”相依,带动雁荡山楠溪江旅游、岛桥海洋旅游、廊桥山水遗产旅游、苍南滨海休闲度假等四大板块集聚。湿地生态园、雁荡山-楠溪江精品旅游区、百丈漈-飞云湖滨水生态度假区、北麂南麂海洋生态休闲旅游区、廊桥山水遗产旅游区、温州滨海风景带、苍南滨海休闲度假区等板块遥相呼应,围绕中心城区形成温州都市大旅游圈。
都市桃源游是城市旅游的特殊板块。温州三垟湿地有堪比杭州西溪湿地的资源,但从2006年至今,三垟与人们的期待仍有距离。土地利用空间少、允许建设区仅占未开发土地的1.4%、新增建设用地预留指标少,生态园在招商资源和项目落地方面始终吃紧。
“论天然禀赋,三垟湿地毫不逊色,不光有四季美景,也有足够的风情韵味。”马仪亮认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旅游配套设施零散、整体规划不明晰不仅是三垟湿地的局限,更是温州旅游的通病。
“有项目目的地,我们缺星级乡村民宿、缺衍生产品开发,缺娱乐消费项目。”文成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旅游与当地配套消费相辅相成,每个项目背后都是一篇系统文章。
“苍南碗窑生态山村”、“泰顺村尾人文古村”、“瓯海泽雅古法造纸文化村”……一批都市桃源目的地正在城市周边浮出水面,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往探寻一番。
新旅游法新观察之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