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赤潮来袭当防御

2020年12月18日 10阅读 来源:温州日报 2011-06-09 00:00:00

一个“红色幽灵”,频频光顾近海海域;一枚小小的淡菜,引发了人们对海洋环境保护的再思考——

本报记者 沙默 报道组 陈仁想

近段时间以来,宁波、舟山等地许多人因为吃了淡菜,而导致腹泻、呕吐等症状。虽然病情症状普遍较轻,暂无住院病例。但是宁波当地几家医院,几乎每天都会收治多例病患。

一时间,许多人开始议论,淡菜到底怎么了?

紧接着,浙江省食品安全办公室正式发布预警,表示这是因为海水赤潮引发的腹泻性贝毒,有问题的淡菜,主要来自福建等地,提醒大家近期少吃淡菜。卫生部门的调查和实验室检测,也证实为淡菜中“腹泻性贝毒”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本月3日,浙江省公布的《2010年浙江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省近岸海域已进入赤潮频发期。

而作为浙江省海洋大市的温州市赤潮情况如何?哪些海产品能吃哪些海产品不能吃?许多人或许都有这样相同的疑问。近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访了温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等地,请专家和专业的工作人员来解解惑。

海上“电子眼”随时进行监测

最近,在苍南县舥艚近海海域的较大范围海面上,漂浮着许许多多颗粒状的悬浮物,海水呈棕红色。

当地养殖户金炳献说:“这几年每到4月份开始海水就不好,现如今这个海水发红,就只好停止给养殖场换水了。本来养殖场一星期换一次水,现在不好换了。”同样烦恼的还有两位在近海捕虾的渔民,他们说:“稍远一点的海域水质比岸边要好一点。但是捕捞上来的虾蟹很快就死了,这样捕捞不合算。”

而早在今年5月10日,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的海上“电子眼”就已经监测到我市近海有赤潮发生,主要发生在南麂岛附近海域、洞头县三盘港附近海域以及苍南县的大渔、渔寮等附近海域。所幸的是,根据相关部门监测分析,目前各个海域赤潮虽然还在持续中,但是对渔业捕捞和养殖尚未产生太大影响。

市民刘先生最近吃了淡菜后不久,就出现身体不适,上吐下泻。淡菜,食用贻贝的俗称,是沿海地区餐桌上常见的贝类产品之一。

正巧,浙江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在近日发布预警,因为海水赤潮引发腹泻性贝毒,有问题的淡菜,主要来自福建等地。与此同时,温州食安办也迅即发出公告提醒市民,近期谨慎食用贻贝,因为部分贻贝中含有“腹泻性贝毒”,与海洋赤潮暴发有关。“我应该也是吃了有贝毒的淡菜才会这样。”刘先生对此深信不疑。

“红色幽灵”并非都是红色

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又称红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形成赤潮的海域,海洋会失去原本湛蓝的颜色,取而代之的是绿色、褐色、赤色等,有时还伴随着腥臭味。

现如今,通过现代科技,这种海上的神秘现象在显微镜下露出其本来面目,其构成的个体是海上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鞭毛虫、藻类等),这些生物大多是单细胞生物,小如芥子,平常人用肉眼是根本看不清个体的。然而,在特定的环境下,这些浮游生物在短时间内爆发性繁殖,并会大规模集聚,就形成了人们眼中颜色各异的赤潮。而赤潮,实际上并不一定是红色的。

为什么海上会发生赤潮?这个问题在国际上至今没有定论。据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赵敏介绍,海上发生的赤潮与淡水流域中发生的水华有许多相似之处。水华,在我国的太湖、滇池、巢湖等地常有发生。去年我市文成、泰顺等地的水域就有发生蓝藻爆发的水华。淡水流域发生水华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确切地说氮、磷等营养物大量流入,导致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水生物死亡。除了营养物质大量流入之外,水温,水体的PH值,光照强度等也对水华有一定影响。

赤潮的发生是否也是如此呢?赵敏的解释是,目前国际上将赤潮认定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氮、磷等营养物流入、气温、水体的PH值、还有海洋潮汐等都是其发生的影响要素。不过,仍然无法确定具体是怎样的环境特征会诱发赤潮。

“当然,我们是能发现一些发生赤潮的规律性,气温保持在20摄氏度至30摄氏度,是赤潮发生频率最高的,其次是海面相对平静的海域容易发生,像洞头、苍南沿海的特定几个海域就经常会发生。”赵敏说,“不过,为什么这些微生物表现能有这样纪律性,在短时间内聚集,目前在国际上有不少专家专门开设课题进行研究。”

近年来温州海域赤潮频发

根据温州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的报告显示,我市沿海今年最早在5月10日监测到有赤潮发生,目前在南麂岛附近海域、洞头县三盘港附近海域以及苍南县的大渔、渔寮等地附近海域均有监测到赤潮,因为目前各个海域赤潮还在持续中,所以还无法确定今年赤潮发生的次数和面积。不过可以确定的是,目前各海域所发生的赤潮,基本上以东海原甲藻为主,是一种无毒藻类,对渔业捕捞和养殖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每年会采取卫星遥感、航空监视、船舶监测和志愿者监测等方式,对我市近海的赤潮进行监测。根据历年的海洋环境公报来看,我市从2003年开始到今年,每年都有发生赤潮。比如去年,我市就在近海监测到7次赤潮,主要赤潮生物是东海原甲藻和米氏凯伦藻,赤潮面积达706平方公里。从去年5月2日首次监测到赤潮出现,直到7月1日最后一次赤潮才消退,影响的海域包括洞头、南麂、苍南等地。

而我市最严重的赤潮灾害,发生在2006年。当年温州沿海共发现赤潮10次,累计赤潮面积约3082平方公里,其中共发生两次面积超过500平方公里的赤潮。尤其是当年6月12日至14日发生在南麂列岛附近海域的赤潮,呈褐色、带状,最大面积约2100平方公里。

不过,赤潮的破坏力相比较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要小的多,因而时常淡出人们的关注视线。

赤潮会造成鱼类因缺氧死亡

据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介绍,根据赤潮中的优势物种,可以分为无毒赤潮和有毒赤潮。近日我市沿海发生的赤潮优势物种东海原甲藻,就是一种无毒藻类。实际上,近几年来我市发生的大部分赤潮都是以这种藻类为优势物种。

“无毒并不意味着没有影响,只是相对有毒的藻类来说,对环境的影响要小的多。”赵敏解释道。发生赤潮期间,赤潮生物在特定范围的海域内爆发性繁殖,首先是大量赤潮生物集聚于鱼类的鳃部,使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其次是赤潮生物死亡后,会被海水中的微生物分解,这个分解过程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因缺氧死亡。有时甚至还会释放出有害气体和毒素,严重污染海洋环境,使海洋的正常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

而在我市沿海发生的有毒赤潮中,其优势物种通常为米氏凯伦藻。这种藻类会分泌一种溶血性毒素,会引起养殖鱼类和无脊椎动物死亡。我市在2006年就曾发生有毒赤潮灾害,当时,在苍南渔寮和平阳南麂等地就发生养殖鱼类死亡事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多万元。

鱼虾蟹等海产品可放心食用

海鲜历来是温州市民喜好的美食,然而,沿海发生赤潮的消息却让不少人心存顾忌。对此,赵敏的建议是,市民可以放心地食用鱼、虾、蟹这三类海产品,因为有毒的赤潮生物所分泌的毒素并不会在这三类海产品的肉质中富集,或者一些毒素根本就不会进入食物链环节而被人们食用。

“有毒赤潮生物所分泌的毒素一般会在贝类生物上富集。例如温州人爱吃的扇贝、贻贝(干制品为淡菜)等。”赵敏说,这些毒素也可称为贝毒,通常人们食用了含有贝毒的贝类,会有腹泻、呕吐等症状。在众多贝类生物,有一种称为织纹螺,这种织纹螺由于会摄食有毒藻类、富集和蓄积藻类毒素,所以在赤潮发生的海域,织纹螺体内富集的毒素会大增,如果食用,最严重可能会致人死亡。不过也有例外的是,像花蛤、蛏子这些喜好呆在滩涂中的贝类,通常不会受到有毒赤潮影响。

赵敏建议,喜欢吃贝类海鲜的市民在品尝美食前,不妨多个心眼,确定贝类是不是来自有赤潮发生的海域再食用。

赤潮防御土洋并举多重手段

赤潮这种异常的海洋现象其实古来有之。据载,中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发现赤潮现象,一些古书文献或文艺作品里已有一些有关赤潮方面的记载。如清代的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就形象地记载了与赤潮有关的发光现象。然而,根据市海洋与渔业局近年来对海洋环境的监测结果来看,我市近年来发生赤潮次数从7次至10次不等,由此可见,赤潮发生的频率确实比过去更高了。

赵敏表示,人们向江河湖泊中排放没有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然后流入大海,必然会引起近海海域水体的富营养化。大海本身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然而也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防范赤潮人们首先要从自身开始,提高环保意识,减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排河道。

赵敏同时也提到了目前我市在治理淡水流域蓝藻爆发的一些有效手段,例如放养以蓝藻为食物的鲢鱼和鳙鱼,这种生物防御手段能减少水中的蓝藻,同时也不会破坏既有的生态环境。不过,这种生物防御模式是否能搬到海洋中呢?赵敏说,这需要科研部门设立课题来进一步研究。

此外,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市海洋与渔业局也在进一步完善监测手段。目前的科技手段仍然无法对赤潮发生进行预报,但是通过卫星遥感、航空监视、船舶监测等手段,可以尽可能早地发现发生赤潮的海域。同时,我市也在建立以沿海渔民、渔政干部、乡镇干部组成的志愿者监测队伍。目前全市已有100多人组成的志愿者赤潮监测队伍,他们会定期接受培训,并会定期对海水进行采样交由监测站进行分析。而我市在洞头和南麂都已经建立起水样分析的站点,同时苍南、乐清和瑞安三个县(市)也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中。

“我们这里的渔民和养殖户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对赤潮也有一套土办法。”苍南县龙港镇舥艚办事处鱼经站站长林昌枣说。对当地出海捕捞的渔船来说,赤潮发生的海域基本上都在近海浅水处,而且目测就能发现海水是否变色,因而赤潮对他们没有多大影响,而对养殖户来说,虽然他们没有精密的仪器去分析,但当地人的一个土办法是看看海水在晚上有没有“发亮”。一旦发现海水晚上“发亮”,就停止向养殖场放入海水。事实上,爆发性繁殖的赤潮生物中就存在有夜光藻这种具有发光能力的藻类。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