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轰烈烈的植树造绿热潮,下一个目标是:未来3年,实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0平方米,人均森林绿化面积100平方米。
更多的绿,将“落户”何处?就此,本报记者采访了我市林业、园林等部门,对今冬明春的绿化任务进行了深入解读。
10个森林公园
构成环城绿带
温州市区河网密布、山体环绕,山体优势尤其应得到发挥和凸显。最新出炉的《2011—2012年温州中心城市绿地建设计划》将绿心、绿环公园的打造作了规划设计。大罗山和三垟湿地作为“一心”,而从乐清黄华、盘石山、胜美尖、白水漈、仰义西郊森林公园、五磊山、石岩屋、吹台山,依次相连再穿过大罗山,便是“一环”。
据市林业局副局长张胜海介绍,今冬明春,我市已经罗列出娄桥吹台山、瞿溪石岩屋、郭溪五磊山等10个准备启动建设的森林公园,形成环绕中心城区的绿带。
市园林部门表示,在绿环周边,还将开发建设山体延伸入城的山体公园。如在西郊的仰义公园、石岩屋旁的仙门山公园等。以市民可游玩、可休闲为建设标准,计划2013年底完成。
位于鹿城、瓯海交界的牛山,就是准备启动建设的森林公园之一。据市林业部门介绍,目前的牛山,西侧尚有一些植被,而东侧靠近道路和一家化工厂,其原有的植被因受污染而使得覆盖率逐步下降,而失去植被的土壤被雨水冲刷,不少地方都露出基石。“牛山西侧,会对原有的植被进行提升,进行抚育,并增加新树种,而东侧就需要引入困难地造林技术,进行恢复。”市林业局高级工程师李建清说,在树种方面会引种常绿的本地乔木,并适当选择枫香、无患子等树叶会随季节变换颜色的彩叶树种进行林相改造,最终使植被覆盖率达到80%以上。
除森林公园建设这块绿化的重头戏之外,今冬明春市林业部门还牵头10个方面的绿化造林,包括城镇、平原村庄、公路铁路沿线、海岸、农田林网等,预计绿化总面积达10.4万亩,其中涉及平原绿化的占5万多亩,比去年有所增加。
“两横五纵”
搭出绿化骨架
街头公园、小游园的点缀和铺设,可以扮靓城市。据了解,今冬明春,城区绿地建设将大面积铺开,共计180多个项目,涉及绿化面积约550公顷,相当于3个半江心屿的面积。
此外,依托河流、山体的自然资源,对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道路网进行绿化美化。今年10月,我市将启动“两横五纵”市级城市绿道框架建设,以及73条区级社区绿道,并将绿化连点串线拓面成网,形成大的绿道网架结构,使老百姓出行、休闲能依托绿道系统,最大限度地享有公共绿地资源。
“两横”是指,沿江景观带、瓯海大道防护绿地。“五纵”则指,滨海大道防护绿地、甬台温高速沿线防护绿地、上陡门——杨府山——三垟湿地、灰桥浦——蒲鞋市河——温瑞塘河、郭公山——松台山——潘桥街道。社区绿道主要以山体、河流、大的道路等为依据,打造纵横交错的绿道网络,拓展便利游憩空间。如,鹿城区范围内的古城环线东段绿道靠海坛山、华盖山、中山公园,体现靠山体而建,古城环线南段绿道靠水心河、小南门河,则体现靠河流而建。
市园林局技术处负责人徐为民说,市级城市绿道形成我市中心城区绿化骨架。而区级社区绿道网是城市绿道网的下级绿道网络,也是市民日常休闲最常用的绿化空间。总计划绿化任务约520公顷,市级、区级各占一半。
为了营造“绿围水、水绕绿、水绿交融”的水乡特色风貌,绿道系统建设还要与塘河沿河“两拆两绿”相结合。实现拆违全覆盖,为今冬明春绿化创造条件。在城市建成区温瑞塘河骨干河道两岸50米控制区、重要河道两岸15米控制区、一般河道两岸8米控制区范围内,对违建实行“零容忍”,全面拆除沿河违法建筑,并对拆后土地统一进行绿化、美化和游步道建设,进一步提高塘河绿化率,为温州城区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从植树种草
到提升城市形象
如何扮靓老百姓门口窗前的一抹绿色,不仅是植树种草这么简单,而应因地制宜提高绿化档次,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信河街南端有松台山公园,北端有星河广场,基础条件这么好,可惜没有一棵行道树。”徐为民告诉记者,下一步,各地各部门要对重点绿地进行改造提升,增加绿量的同时,还要增加景观设施,提高美观度。其中,市民接触最多的是道路。今冬明春,将对江滨路、车站大道等14条主要景观道和惠民路等9条景观道进行改造提升。
根据《2011—2012年温州中心城市绿地建设计划》下达的任务,所有道路的绿化隔离带,不能只种草,要种树;各区要各选取5处以上街头绿化改造提升;各区要各选取5处以上住宅区绿地改造提升……并且,还将首次尝试立体绿化,如,对高架桥、立交桥进行柱、墩立体绿化或悬挂式绿化、耐阴植物种植等。鹿城区将选取3—4处开始试点,龙湾、瓯海试点1—2处。
下一步,还要进一步挖掘市区绿化潜力,坚持拆违开路,深入推进“金角银边”绿化和小游园建设,使老百姓到公园绿地的出行半径最小化。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