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声和
5月10日,温州市郑成功文化研究会成立,郑祥政当选会长,郑方伟当选秘书长,研究会将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郑成功的爱国主义精神,挖掘郑成功在温州的文化遗迹,促进温州与台湾文化合作交流和温州的社会经济发展。
民族英雄郑成功与温州颇有渊源,其抗清斗争中,三次北伐都曾到过温州地区。在温州沿海一带,留下了很多关于郑成功的传说故事,同时还保留下来许多郑成功在温州驻兵的遗迹。在与台湾只有一水之隔的平阳南麂列岛上,现在就留下了“国姓岙”“郑成功水师操练场”“官澳”等与郑成功有关的文物古迹。
郑成功,原名郑森,福建安平(今泉州市南安县)人,被南明唐王隆武帝赐名朱成功,“朱”乃国姓,故亦有“国姓爷”之称。唐王寄以厚望,待以驸马之礼。清军攻安平,其母不屈而死。家难国仇,使他毅然走上了抗清的道路。
1647年夏,他从粤东南澳招集义兵,收编了其父旧部,奉隆武年号举兵征讨。郑氏北征的战略目的原为恢复南明故疆,攻克南京。
郑成功要北征,就要利用温(州)台(州)的天时地利,进攻温台的直接目的就是夺取粮食与物资。《先王实录》即有不少关于这方面的记载:1655年十月,“北上师阻风,就温台取粮。”次年六月,从瑞安“取足七个月粮食,运载三盘。”1658年五月,北征至沙埕,“议就温州界属登岸,攻复郡邑、取足粮食。”九月,藩驾(郑氏)在舟山,集各将议曰:“官兵(郑军)船只破坏,粮食不足,须入温台各港,夺船取粮。”
郑氏之北征,从1657年攻温州平阳的金乡卫,折回厦门,再攻台州算起,共有三次。1657年七月,郑氏从闽安督师至金乡卫后,开驾北征。八月至台州界属,乃绕道海门卫先围黄岩,守将降,至台州,亦降。九月,太平、天台即纷纷迎附。于是移师海门卫。后得侦报,清将济度会同闽督李率泰欲乘虚袭闽安,乃旋撤台属州县回师南援,而闽安已为清军攻下。是为第一次北征。
1658年五月,从厦门率水师十万北征,出发前颁布了十条禁令。从浙闽交界的平阳县的镇下关(今归苍南县辖)登陆,平阳、瑞安纷纷迎附,温州城被包围了。如果不由于海路阻风,早该于六月底即可攻下。温州守将利用这个不利于对方的天时因素做好准备,温州城未能攻下,但包围了半个月之久而终于撤围,同样也由于天时的因素。《先王实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六月十六日藩督师进围温州,虏(清军)坚守不敢出敌。是月风雨大作,藩驻营温之南门外高山古塔边,一日同各镇在塔前设酒议事,会风雨大作,方宴毕起送各镇归营,忽一迅雷从塔前筵边奋起,烟黑震动,移时方散。打死本处民夫二名,藩与我众官兵俱无碍。传闻温州城内亦知天意所锺,侦报颇有顺意;诸将仅加额庆贺。是晚,藩出营边闻民夫答语。老人云:‘此亦天意有在,若无,宴聚不动,恐亦难矣。’藩闻语会意。次日,集各镇议撤温州之围。亦以民夫‘亦难’之语述之。随令收军下船。”八月,督师开驾舟山,驻扎候风信,九月起锚开向崇明,途经羊山,遇特大飓风,船翻人溺,损失极为严重。温州之雷、羊山之飓,对郑军士气及郑氏本人不免有所影响,因之折回舟山。十一月,督师台州港,再攻海门卫,至下旬,复督师瓯江口盘石卫,并于温州永嘉场监造军器,又于江口大、小门澳考较武艺,月余乃回师南归。是为第二次北征。
1659年五月,以张煌言为监军、中提督甘辉“铁军”万人为前锋中坚,从盘石卫及大、小门澳督师北攻宁波,烧毁清军船只,备办攻城器械,六月退至舟山,集陆师七万、水师十万、战舰二千艘,从长江连樯而进,攻崇明、太兴、江阴,于七月中旬攻下焦山、瓜洲、镇江,兵锋直逼南京城下,在镇江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声威大振,观者谓之“天兵”。不出一月,江南徽、池等四府三州廿四县纷纷旧附。但郑成功此时却坐失时机,等待南京有人通知或献城迫降。两江总督郎廷佐以援兵计而佯作迎降意。当时,郑成功置酒称庆,士卒游弋江上。甘辉进言,速进兵攻南京。据夏琳《闽海纪要》所记:“成功不听。将进兵,甘辉又请以陆路而行,以为乘破竹之势,自必难守;若由水路,恐风信犹迟,援兵四集,又费工力。”张煌言则提出重兵把守瓜镇,以断清军从大运河南下援兵等建议。郑成功不重视张煌言之言,一心等待投诚献城。
这时,清廷已可从西南抽调援军,南京是必守、可守的,其防御颇为严密。瓜洲至镇江有“滚江龙”铁索截江为防,后虽为郑军截断,而镇江上游还有浮江木城,内藏士甲、火炮。还有一层,这里不比闽海及金厦那里有情报网络可恃。而郑成功既轻敌、又坐失戎机,直到八月下旬(阴历七月甘二)才发起攻城。此时,崇明提督梁化凤已从常州进兵南京城,而清廷水陆大军亦已齐达南京城下。城内守军于是蜂拥而出,三方合兵,切断并包围了郑军前锋。甘辉等前锋将土抵敌不住,皆力战而大部牺牲,这时,郑成功指挥失灵,遂仓皇而退,撤回崇明。正在徽、池安抚的张煌言闻讯驰书飞告郑成功,叫他不要撤退。实际上郑军水师并无损伤,其威力亦未完全发挥,而郑成功虑小失大,恐后院金厦有失,迫不及待,不等张煌言归师即仓皇撤兵。张煌言无接应,追兵急,只得间道折回浙东。其实只要攻下南京,大江南北义军及州郡将纷纷响应或归附。清廷至少得暂时与之议和,金厦即有所失亦可再图。这就是第三次北征。
郑成功从1657年到1659年三年中的三次北征,都经过了温州,温州是郑成功的北征要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